神作扎堆,各有千秋!絕了

2023-11-07     十點電影

原標題:神作扎堆,各有千秋!絕了

11月3日和4日展映了四場金雞國際影展競賽單元長片《真主保佑,是個男孩》《罪犯們》《奇美拉》《未決的創傷》。至此本屆場刊團的10部競賽影片首輪放映全部完成,影評人、媒體人們也對每部影片打出分數、做出評價。第三日的《罪犯們》開分3.40,成功自《殖民者》(3.22)手中奪下場刊最高分,並在次日於開展前呼聲最高的《奇美拉》(3.05)的攻勢下成功衛冕。

來自約旦的《真主保佑,是個男孩》入圍了2023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阿根廷的《罪犯們》則獲得2023年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獎提名。

義大利導演阿莉切·羅爾瓦赫爾的新作《奇美拉》則入選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本次是中國首映;土耳其導演塞爾曼·納卡爾去年曾入選金雞國際影展全景單元,今年他則以影片《未決的創傷》躋身競賽單元,《未決的創傷》獲得了202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提名以及2023年蘇黎世電影節最佳國際長片。

媒 體 評 語

真主保佑,是個男孩

秦婉:

儘管已知是伊斯蘭社會女性電影,依舊被不斷試圖解決問題卻將自己推向下一個困境的女主故事擊潰。總還有一些地方,女性竟然還在過著這樣的生活:丈夫突然去,家產恐被掠奪,不生男孩無法繼承遺產;儘管努力工作,仍一不小心會失去撫養權。哪怕是階層更高的女性同樣面臨無法墮胎、遭遇家暴不可言說的命運。結局似乎能讓觀眾都舒了一口氣,而這也是最最諷刺的一點,只能符合片中那個社會的規則才能解決問題。技法上確實有法哈蒂之風,這樣的社會情節劇在各大電影節依舊很有競爭力。

余雅琴:

優秀的家庭倫理劇,很明顯受法哈蒂影響,對阿拉伯世界的女性命運有深切的關懷,但並沒有流於奇觀的展現。影片將不同階層的女性遭遇進行了並置,是對新自由主義下的女性主義的回應,中國女性的命運何嘗不是如此?

法蘭西膠片:

雖然是約旦版蒙吉,但有自己行雲流水的實力,劇情越往後滾動帶來的震顫越大。即便你知道片名即終極劇透,並且為迎接結局默念多遍,但還是想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女主是撐得住的,很多瞬間還很艾米麗·布朗特。

罪犯們

秦婉:

阿根廷電影以後真的不能錯過,本片和去年《迷霧中的她》是異曲同工,套層敘事、日常化的幽默荒誕、南美文學基底,甚至是聲音與音樂的用法,你想翻拍都學不來。你以為是要講一個「社畜」犯罪故事,結果他們卻都走向了自然鄉間,獲得了心靈救贖。而這種救贖又只是救了個社畜,似乎與其他影片滿目的社會議題比起來,顯得往來無大事,卻又充滿哲思。雙男主與女主關係的懸念設置,就如片中出現過的詞語接龍,以及三人的名字,是多麼奇異又微妙的設計。在他們的電影里,用藝術、詩歌、電影去改變人與環境,是那麼的渾然天成。原來想用電影拯救世界不是我們單純的理想,而是真正存在的。很愉悅也很荒謬的觀影體驗。

徐元:

Moran、Roman、Norma是五個字母的不同排列組合,實際是「一個人」的不同面相,而且,他們又構成了「兩個波蘭人,一個法國人」的謎團。漫長的三小時影像,把卡夫卡的焦慮、特呂弗的柔情、蓋·里奇的黑色幽默甚至是魏書均的迷影情懷全都融入了非常典型的南美氣息之中。

法蘭西膠片:

迷人,至簡,古典,總以為會在某個地方玩不動,但並沒有,就這麼兩三個角色,內里卻結實得不得了,各種舒適的迷之變軌,3小時的進程隨處落入時間黑洞。上半部分還是偏向高智犯罪片的思路,有點科恩平替的意思,但它沒有任何戲謔或殘忍,也沒有引入宗教,始終站在個體目及之處,而且能做到節奏舒緩的同時又危機感遍布全身,沉浸感很強。突然,下半部分格調大逆轉,開始執行此前主角設下的核心主題,就是字面意思里的生活的浪漫主義,河邊嬉戲那個場景拍得真好,同類場景看過幾百個,這個怎麼還能讓人如此信服呢?也許腳底踩錢、公交追車和劇組修心這類段子略顯虛假,但這些瑕疵加在一起都撼動不了整體的想像力。片名是有一丟丟誤導,你哪怕起一個「第一個,第二個」這種范兒范兒的也比現在貼合,畢竟兩個男主本質上是師徒關係,是啟蒙關係,師父已經前往西方極樂,先走一步了。

胤祥:

潘佩羅小組又一神作!「潘佩羅味」就是看十分鐘就能認出,然後剩下接近三個小時就完全處在無法預料故事走向的持續驚喜之中。影片看似是一個雙男主的多重鏡像結構(Moran和Roman),但其實在科爾多瓦山村的那個電影小組的三個人名字也是這五個字母的排列組合,這不由地讓人覺得可能整部片子只有一個人……這種美妙的結構也體現在高度設計的視聽語言(比如此前從未見過的分割畫面玩法,以及非常有意思的疊化,以及非常評論性的配樂)和劇作段落的精密對仗上,這種片子越琢磨越有味道!!當然電影小組是略略有點多餘了。

奇美拉

徐元:

實際說的是一個男人怎麼都走不出情傷,同時他又有新的戀情在悄然萌發,可是仍然無法「得救」而只能耽於自溺。影片本身還有對底層生活的細膩白描,有義大利電影特有的精湛眾生相表現。總之,是比較高級的影展電影類型。

桃桃林林:

導演羅爾瓦赫爾迄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無論是配樂、風格、畫幅的變化,以及調度各方面,都非常有想法。但也失去了之前作品的一些靈性。

大奇特:

前後像是分離的兩部電影,前半段是靈動的情境漫遊,但敘事推進緩慢;後半段畫鋒一轉,通過盜墓連接歷史與當下。

深焦DeepFocus:

羅爾瓦赫爾的電影,能量全來自土地,這次她想要探尋的是埋藏於土地之下超越時空的美。影片模糊了時間設定,很難分清這是70年代還是現在,而這也創造了一個連接過去的混沌時空。三次盜墓經歷,獲尋三種不同程度的美的體驗,在逐級遞增的心靈震撼中期待那份終極盛典,當結局到來,沒有視覺盛宴,卻是一個所有人都能認可的答案。

未決的創傷

余雅琴:

前半部分平平,好在劇作比較紮實,細節設計也看得出功力。高潮在最後十分鐘,提高了這部電影的品相。不能忽視的還有這部片子的社會背景,了解土耳其局勢的觀眾可能也會解讀出更多的深意。

木易movie:

在一個相對小體量的創作空間裡傳遞了足夠豐富的內容,從城市邊緣靠近又從城市邊緣拉遠,猶如主人公的心境所發生的變化——從信心滿滿的辯護狀態到面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妥協,這其中展現了主人公的內心抉擇,也展現了現實壓力的氛圍。

桃桃林林:

短小精悍的一部片子,但劇本卻非常用心,幾個事件相勾連、交織,指向共同的主題,也就是拖延的、未解決的創傷。由之引出更多話題,都藏在了影片背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ccbcbc31a848328366a84eec80bea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