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人氣爆棚的韓國美食綜藝,《街頭美食鬥士》迎來了第二季。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雖然剛剛開局,豆瓣9.6的評分已然超越了第一季的9.3,基本提前坐穩了「年度最好吃」綜藝的頭把交椅。
說是綜藝,看過第一季的人都知道,片子並不光是一味嘻嘻哈哈只知道說「好吃啊」這種單薄的套路,而是一集一座城市,在呈現美食的同時,還有對於美食的製作和當地飲食文化的分享。
總結下來,基本上是「高端吃播+美食紀錄片+旅遊探店」的組合打法。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吃播的主角,當然還是笑眯眯「看起來就很好吃」的白鍾元大叔。節目的走紅,一半以上要歸功於白大叔的人格魅力。
作為一個愛吃的「胖子」,沒有半點油膩感就很難得。最能征服觀眾的,還是那副吃起東西來「又饞又從容」的神態。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無論是土耳其烤肉這種硬貨,還是越南地攤上的米線,大叔都能吃得勾人食慾而不魯莽。
以至於到後面,似乎已經不再需要食物的加持了,看到大叔本尊,就開始條件反射的咽口水。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吃播的最高境界不過如此。放眼國內,大概也只有在訪談節目上咽口水的陳曉卿能與白大叔一戰了。
當然,單純的吃喝還不足以征服觀眾(我們吃貨也不是這麼膚淺的!)這部片能讓人追下去的動力,就在於展現各種美食的同時,還挖掘出了隱藏在食物背後的故事。
人人都知道的土耳其美食kebab,一般認為就是「大餅卷烤肉」。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白大叔告訴你,kebab其實是土耳其燒烤的統稱,一共有幾百個種類,像烤魚、烤雞,甚至是烤栗子這樣的小零食都可以叫kebab。
卷餅的烤肉,一般用層層牛肉混以一點肥羊肉來烤,口感才會嫩而不柴。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跟kebab一樣為人熟知的,是土耳其的冰淇淋。因為極富韌性,可以掛在蛋筒上不掉,經常被賣冰淇淋的小哥用來「調戲」客人。
可也很少有人深究,促成這種筋道口感的原因,來自於野蘭草根中的某種成分。這玩意本身就有粘稠的質地,才造就了土耳其冰淇淋芝士般的口感。
這些對於食物的製作過程、口感和用料的「揭秘」,虜獲的不僅是停留在「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層面的初級吃貨,還有對於「這種食物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這樣」而感興趣的資深吃貨。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當更深一層的好奇心被不斷激發和滿足時,會使人產生對陌生食物的探索欲。
白大叔扮演的,正是一個領路者的角色。不熟悉他的觀眾,乍看以為這是純粹的旅遊探店。
全程一個多小時,只有他一個人進行「話癆式」解說,出現在犄角旮旯的各種餐館、地攤,就連出沒時間不固定的流動商販,大叔都知道去哪裡蹲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作為一個常年在旅行中四處覓食的人,深知吃過五分的好,就踩過五十分的雷。
看白大叔像偵查員一樣拐進小巷盡頭的餐館裡,用流利的越南語點一碗香噴噴的豬雜粥,就知道這並非普通意義上的導遊,到更像私人訂製的美食顧問。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既然片名冠以「街頭」二字,在食物的選取上,也比較偏向於傳統的地方美食。難得的是,大叔的視角很獨特,不拘泥於大路貨。
比如越南,人們最熟悉的牛肉河粉只是一筆帶過,蝦醬豆腐米線、螺肉米線這種常見於本地人餐桌,但遊客比較陌生的美食則是刻畫的重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越是那些藏於街頭巷尾、具有國民性的食物,背後越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比如越南的國民美食三明治,是法國殖民時期孕育出的產物,只有法棍的三分之一,裡面夾上烤牛肉、酸黃瓜之類的食材,成了越南街頭頗具「混血兒」氣質的代表食物。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比法棍更讓人流口水的,是一種叫Sot Vang的燉牛肉。Sot在法語中即「醬汁」,Vang與紅酒「vin」同源,Sot Vang可以理解為用「紅酒醬」燉煮的東西。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這道菜看起來很像紅燴牛肉的翻版,用法棍蘸著湯汁吃,光是想一想肚子就已經咕咕叫了!
這時候,就會想到白大叔在片子裡自言自語的一幕:說了你們也吃不到,說到底,這就是一檔氣人的節目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這種穿插於每餐之間自說自話式的金句,簡直不要太多,諸如「我非常尊敬能把食物做的好吃的人」「只剩兩個了,我要省著點吃」「並不是因為開心的事情而笑,只要吃就會笑」,句句戳中吃貨們的心聲。
《街頭美食鬥士》最成功的地方,並非種草某種具體的食物,而在於整體氛圍的營造。探店和美食打卡可以複製,但白大叔對於美食信手拈來的解讀和態度,是這個節目獨一無二的所在。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看似漫不經心的分享,後面是博古通今的知識積累。第一季中說到「麻婆豆腐」,連四川紅油是用油菜籽榨的這種「內情」都脫口而出;
第二季吃到讚不絕口的土耳其奶油,表示「要用水牛奶做,奶油才會更厚實」。大叔給到的細節,實名演繹了什麼叫「高級吃貨的自我修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與其說觀眾認可的是美食推介,不如說是被大叔對美食發自肺腑的熱愛所感染。
以至於回想起具體的食物時,最先出現在腦海的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大叔那笑呵呵、對食物蠢蠢欲動的生動場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就像已故名廚安東尼﹒伯頓說的:造就美食傳奇的,除了烹飪技巧和配料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因素:氛圍和回憶在美食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很少有人猜得到,熱衷探索地攤和排擋、超級有親和力的白鍾元,是一位在全世界擁有26家連鎖餐廳,1000多家分店的「巨富」!
但他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依然興奮和好奇得像個孩子。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這是食物應有的樣子,不以階級論英雄。
每一個熱愛美食的人,大概都能從《街頭美食鬥士》中看到真實的自己,無所顧忌的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