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和Shein海外鬥法,跨境電商未來將卷向何處

2023-12-17     三易生活

原標題:Temu和Shein海外鬥法,跨境電商未來將卷向何處

最近一段時間,拼多多可謂是「風頭無兩」,在交出了一份極為亮眼的季度財報後,其在美股的市值已經時常超過阿里巴巴,向著「電商行業第一」的寶座邁進了一大步。就在國內電商江湖競爭日趨激烈的同時,拼多多旗下的Temu與競爭對手之間又起波瀾。

日前有消息顯示,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台Temu與同樣發源於國內的跨境電商平台SHEIN再起爭端,並且前者近期已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提交訴訟文件,指控後者非法干涉其業務的反壟斷行為「愈演愈烈」。

在這份一份長達100頁的文件中,Temu不僅指控SHEIN用「黑手黨式恐嚇」的手段強迫供應商簽訂具有「排他性」的協議,甚至將供應商關在辦公室里,要求他們交出在該平台的商家帳戶等信息。此外還指控SHEIN向版權註冊機構虛假陳述,在美國發起了數以萬計的沒有真實版權支撐的虛假惡意投訴,並挖角其主要主要營銷和廣告人員。

用Temu相關人士的話來說,SHEIN的一系列行為「實在太誇張,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起訴他們」。而SHEIN方面則反駁稱,Temu是在「顛倒黑白、賊喊捉賊」。對此SHEIN方面指出,Temu不但一直大規模抄襲其自有品牌產品、持續進行不正當競爭,還企圖用惡意訴訟進行報復與抹黑,公司絕不會對這種「卑劣」行為妥協,將會積極應訴。

雖然雙方目前各執一詞、真相未明,但勢如水火的競爭格局卻已是十分明晰。

已經打拚10年的SHEIN自不必多說,憑藉獨創的小單快返柔性供應鏈體系,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認為是在跨境電商領域最成功的企業,服務範圍更是早已覆蓋了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而且自今年以來,SHEIN還開始推進平台化、向綜合性跨境電商平台進發,並啟動了「買買買」模式,以支持其線上的平台化策略,甚至還不斷加碼線下場景。

而作為新興平台,一出道就定位為綜合性電商平台的的Temu,增長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據相關媒體的報道顯示,早在今年5月,Temu在首發地美國市場的GMV便已經比SHEIN高出 20%。而且在拼多多的支撐下,Temu正在全球快速複製北美市場的打法。

據了解,僅僅一年時間,Temu就已登陸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並時常霸榜多地的購物類應用榜首。不久前還曾有消息源透露,Temu今年全年的GMV或將達到140億美元,且其或已將2024年全年GMV目標定為300億美元。作為對比,上線超過10年的SHEIN去年GMV為290億美元。一位谷歌方面的相關人士就表示,「Temu的激進投放和快速增長不僅在中國出海企業中前所未有,在全球也是如此。」

雖然Temu和SHEIN在運營模式上有所差異,其中前者主打全託管模式、即商家只需負責供貨,SHEIN則提供了自營、全託管、POP三種模組選擇,但在同樣吃的都是跨境電商這碗飯時,Temu的快速崛起無疑給了SHEIN更多「被奪食」的壓力,畢竟流量、用戶等市場資源始終是有限的。

更何況,說師出拼多多的Temu自帶低價基因也好、摸著SHEIN過河也罷,無論如何對於SHEIN而言,Temu的低價策略已經刀刀砍在了自己身上。據浙商證券方面發布的相關研報顯示,Temu在某些品類上的價格能做到SHEIN的53%-80%。並且此前也曾有消息源透露,正是隨著Temu不斷搶奪用戶低價心智,使得競爭日益加劇,SHEIN的平台化進程才得以提速。

此外,Temu的低價競策略或許也多少擾亂SHEIN原來的規劃。據悉,此前為了改善盈利能力,一直走性價比路線的SHEIN曾考慮是否要通過單價更高的商品來吸引高消費群體,並已於去年付諸於行動。而且相關數據也表明,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SHEIN的客單價一直在穩步提升。但隨著Temu的闖入,SHEIN顯然無法再繼續「漲價」。

回到雙方此次對簿公堂,之所以說是爭端再起,是因為Temu和SHEIN之間的糾葛由來已久。此前在2022年12月,也就是Temu在北美市場上線3個月後,SHEIN便在美國伊利諾州北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稱Temu指示網紅誹謗SHEIN、並誤導消費者使用虛假社交媒體帳號下載Temu應用程式。

隨後在今年3月,SHEIN再度修改訴狀、並提交法院,其中提及Temu商標假冒和侵權,並認為Temu存在抄襲自己的產品與圖片、銷售帶有SHEIN品牌logo產品,甚至是帶有SHEIN品牌的假冒產品等。

作為回應,今年7月Temu在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新訴訟,指控SHEIN違反反壟斷法。據悉Temu在起訴書中寫到,SHEIN「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服裝廠商與之簽訂獨家協議,阻止他們與Temu合作」。Temu方面表示,SHEIN的行為導致價格上漲、消費者選擇減少,「還阻礙了美國快時尚市場的擴張」。

隨後在10月有相關報道稱,SHEIN、Temu向芝加哥和波士頓法院提交聯合聲明,要求「不帶偏見」地駁回雙方互訴的兩起案件,並暫時「休戰」。但如今看來,當時的「和解」並沒有真正平息矛盾。

事實上,從SHEIN和Temu數次就供應商壟斷、智慧財產權等問題對簿公堂就不難發現,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供應鏈等資源也正在變得越來越稀缺,尤其是雙方還都是依託於此,打造了更極致性價比的購物體驗。

而且為了這一天,Temu方面似乎早有準備。據了解,Temu將公司總部設在了SHEIN廣州總部所在的廣州番禺,甚至兩家公司只有不到800米的距離。除了方便「挖人」外,Temu此舉顯然也是為了更近距離的接觸成熟供應商。

有數據顯示,廣州番禺集聚有超過3萬家服裝企業,當年SHEIN就正是憑藉著這裡完善的產業生態鏈,才能打造獨一無二的柔性供應鏈體系,做到日均上新5000餘款服裝。

當然,供應鏈之爭還只是雙方激烈市場競爭的冰山一角,如何構建更多的差異化競爭力,也是SHEIN和Temu都在思考的事情。在日前提交的起訴書中,Temu方面還確認了其將在2024年超級碗再次投放廣告的消息。足以見得對於這個第二增長曲線,拼多多勢必還將繼續大力投入。

而SHEIN方面則已多次被曝光已秘密申請在美國上市,並或將於2024年啟動首次公開募股。面臨著上市壓力,SHEIN或許會以更強的動力和力度來爭奪市場份額,以應對Temu的挑戰。

更進一步來說,在國內市場紅利消退、已然是一片紅海之後,國內電商平台出海謀發展儼然成為了大勢所趨。除了Temu和SHEIN,跨境電商賽道還有阿里巴巴AliExpress、位元組跳動旗下的TikTok Shop等重量級參與者。總而言之,這場在跨境電商賽道的爭奪,或許才剛剛開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c30061dbe6e0a1b3107caa80a2c9c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