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中其實不存在所為的武俠鬥爭,武俠、武林都是脫離了現實所假想出來的一個虛構的「戰場」,專供那些武林人士在其中對決,在武俠的世界中他們似乎不需要為柴米油鹽的俗事而發愁,要做的只有追求更高的武學境界,擊敗各種強大的對手,那麼大俠在你心中是怎樣的形象?雖說武器並不能決定一個人是善是惡,但也不知怎的,「俠」在筆者心中就應該是手執長劍,一副瀟洒的模樣,也就是說劍這種武器才是最具有俠的氣息的,那麼金庸筆下最強的劍術是什麼呢?多數人心中也許會有兩個答案,一個就是《天龍八部》中那段譽所用的六脈神劍,另一個則是《神鵰俠侶》中被提及的「劍魔」獨孤求敗所用的劍術,到《笑傲江湖》中才被明確了招式名稱,即是獨孤九劍,那麼這兩門劍術哪一個比較強呢?
事實上六脈神劍不是一門傳統意義上的劍術,畢竟這門功夫是完全用不上劍的,嚴格來說,它應該算是一種指法或者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功,但如果是從這門武功最直觀的效果來看的話,那它也的確是一門劍術,因為它的確是能夠讓使用者從指間發出「劍氣」,也就是說那股氣息不輸真實的劍所帶來的殺傷力,簡言之,它能夠讓使用者不需要用劍也能夠達到劍的威力,這顯然是金庸筆下武學的最高境界「不滯於物」,也可以稱作「無劍」境界。
所以從原著的設定來看,六脈神劍的確是一門博大精深的頂尖武學,其實從他的創功者也能夠看出它的強大,這門劍術由大理段氏的祖先段思平所創,雖說歷史上真實的段思平本就是大理開國皇帝,然而在金庸的武俠世界的角度來看,他是創出了六脈神劍、一陽指以及枯榮禪空才得以創建大理,武功能夠助他稱帝,足以證明有多強。(何為武俠世界?比如《越女劍》中越國擊敗吳國是歷史事實,然而在武俠世界中,他們能夠擊敗吳國是因為偷看了阿青舞劍的影子,等於是以武俠的角度對歷史加以潤色。)
這六脈神劍要練習並非易事,原著中除了它的創功者段思平外,就只有段譽能夠將這門功夫給練全了,大理天龍寺的那些高僧也不過是一人學會了其中一指罷了,從這習武的難度來看,它也的確是堪稱頂尖。
再從書中的實際效果來看,段譽手中的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其實和這門武功本身沒有太大關係,那是因為段譽自身習武時間不長,不熟練所致,而他能過憑藉此功擊敗慕容復這種級別的對手也足見此劍術堪稱頂尖。
那麼獨孤九劍又有多強呢?事實上誰也沒見過獨孤求敗使用這套劍法,咱們只能通過他的傳人們來了解他的武功,看看《笑傲江湖》中風清揚和令狐沖的劍術造詣便可對獨孤求敗的武功略知一二。令狐沖原本是個走哪躺到哪的主角,直到學了獨孤九劍之後才真正躋身武林頂尖高手行列,事實上直到故事結束令狐沖都沒有達到天下第一的境界,還是到了《鹿鼎記》中才由澄觀和尚提到令狐沖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獨孤九劍是可以讓人迅速成長,並且上限非常高。
然而說來說去,六脈神劍和獨孤九劍還是缺乏一次直接的對話,很難評出孰強孰弱,因為金庸的確沒有明確過這一點,不過沒關係,細心的讀者能夠通過金老在原著中留下的蛛絲馬跡找到答案。
話說在《神鵰俠侶》中由楊過之口提到獨孤求敗是七十多年前的人,也就是說他的故事是處於《天龍八部》結束之後,《射鵰英雄傳》開始之前,而這一時代也的確有位大理高手,那人便是段譽的兒子段正興,在新修版的《天龍八部》中,金庸特意加入了段正興這個角色,一是明確了段譽的原型就是歷史上的段和譽,二是解釋了從段譽到一燈這段期間大理段氏的空白。
段譽會六脈神劍,自然也會傳給自己的兒子,而獨孤求敗若是要成為天下第一,又豈會不去挑戰大名鼎鼎的大理段氏?再從結果來看,無疑是獨孤求敗贏了,畢竟他墓前那段「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已說明了一切,所以由此可見六脈神劍雖強,仍是不如獨孤九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