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在蘇聯軍隊中的美國坦克,蘇軍對它們的評價都是怎麼樣的?

2023-03-14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活躍在蘇聯軍隊中的美國坦克,蘇軍對它們的評價都是怎麼樣的?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軍,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鋼鐵洪流。畢竟當時蘇軍的T-34中型坦克浩如煙海,以遠勝於德軍坦克的數量碾壓了精銳的德國裝甲兵。後人對蘇軍的坦克集群是又敬又畏,於是就給了蘇軍一個鋼鐵洪流的稱呼。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蘇軍的裝甲部隊里可不僅僅是有蘇聯坦克,更有許多的美國坦克。這是因為當時美國的頒布的《租借法案》影響,美國會給同盟國提供軍需物資,直面德國陸空軍主力,又在早期受損嚴重的蘇聯自然成了受益最大的國家。抵達蘇聯摩爾曼斯克港的自由輪,不僅為蘇聯帶來了他們急需的物資,更帶來了許多美製坦克,這對於蘇德戰爭初期中處於劣勢的蘇聯而言十分重要。

那麼,在當時抵達蘇聯的美國坦克,都有哪些,性能又都如何呢?

在1942年1月,蘇聯收到了來自美國盟友的援助物資,在這批冒險穿過北冰洋抵達蘇聯的貨輪里,就有兩種美製坦克存在,分別是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和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對於當時工業剛剛遷移到烏拉爾工業區,生產能力還沒有完全恢復的蘇聯而言,這批美國坦克是如此的珍貴,因為他們可以迅速恢復部隊的戰鬥力。

滿心開懷的蘇聯人立刻組織裝甲兵學習操作手冊,並開始對這兩種坦克進行測試。只不過,測試結果卻如同一盆冷水扣在了蘇聯人的腦袋上,原因是這兩種坦克都比較拉胯……

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六兄弟棺材

先說說被蘇軍寄予厚望的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這種坦克看上去是威風凜凜,擁有兩門坦克炮,一門是裝載於炮塔37毫米坦克炮,一門是配於車體右側的75毫米坦克炮,捎帶腳還有三挺白朗寧重機槍。整個坦克光是車體結構就高大無比,如果加上炮塔和炮塔上面的車長指揮塔,那就更是顯得高大威猛了。

然而所有看到這種坦克的蘇軍裝甲兵,那都是要對這種坦克破口大罵,因為這是蘇聯早就已經放棄開發的多炮塔坦克。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對於多炮塔坦克曾經有過定義,那就是設計師打算在坦克里開雜貨鋪,應該送設計師去西伯利亞種土豆。大量武器的堆砌除了看上去很嚇人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實際用處,而且會讓坦克的裝甲變的薄弱起來,活脫脫是在浪費噸位。而且美國人發貨的時候,不知道是出了什麼毛病,許多坦克的車長指揮塔不翼而飛就算了,還有的車長指揮塔到了而坦克沒來。75毫米坦克炮的穿甲彈更是一枚都沒有送到。

別說了,蘇聯方面決定先給美國發個差評,你們的快遞小哥太不上心了(運輸船),貨物有損壞你們知不知道?後經美國方面查證,穿甲彈的缺失是因為商家忘把穿甲彈發貨了,下一批次貨物里將含有補發的穿甲彈。至於車長指揮塔的問題,這個還真不是快遞小哥的問題,而是因為發貨時一些坦克的車長指揮塔被拆下單獨一艘船運輸,結果航行時路遇德國水下哈士奇(U艇),貨物部分部件不幸被擊沉入大海,損失請找德國人承擔。

沒辦法,蘇聯人只能黑著個臉測試坦克,同時在內心問候美國方面和該死的德國人。而測試結果,讓本就血壓拉滿的蘇聯人更加憤怒了——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的問題實在太多。首先,這坦克的火力十分不靠譜,37毫米坦克炮只能給德國坦克瘙癢,75毫米坦克炮發射的M72型穿甲彈則非常貧弱,根本對付不了四號中型坦克,對付三號中型坦克都懸。

更讓蘇聯人鬧心的是,M3"格蘭特·李"的越野能力是奇差無比,雖然它在標準的公路和較為堅固的土路上跑的飛快,可是一進入蘇聯的爛泥地就跑不動了,測試里在沼澤地里開了不到五十米就拋錨了,只能等待拖車來拖走它。而且這種坦克的的防禦力薄弱,大量採用鉚釘裝甲就算了,它的防衝擊內襯還是海綿的,如果中彈起火,車裡的人都得被燒成烤肉。

不用說了,這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被批了一個大大的差評,蘇聯人是捏著鼻子用的,並且給它起了一個綽號叫做"六兄弟棺材"。(因為蘇聯人看很多坦克沒有車長指揮塔,所以就乾脆都給拆了,這樣還在車裡少放一個車組成員,於是車組成員就變成了6人)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冤枉的差評

而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也沒好哪去,原本就血壓飆升的蘇聯人,如今已經快要患上高血壓了。這種輕型坦克紙面數據看著不錯,一門M3型37毫米坦克炮在輕型坦克里算是不錯了,炮彈初速能達到每秒884米。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厚度是44毫米厚,炮塔正面裝甲厚度38毫米,還有一個51毫米厚的炮盾,其餘三側皆為25毫米。使用的發動機也是凱迪拉克七汽缸星型引擎,時速能飈到每小時58公里。

但是等到蘇聯裝甲兵真的測試這個坦克時,就開始壓不住自己的血壓了。首先,這款坦克的火力過於貧弱,放到當今環境下不太實用了。其次,這坦克竟然是鉚接裝甲,鉚接裝甲可不如焊接裝甲結實,天知道美國人為什麼要用焊接裝甲?這要是戰場上吃了人家的炮彈,就算不被打穿坦克,鉚釘在坦克里亂飛也能把車組成員都打死了。最後,這種坦克的發動機其實是航空發動機,需要使用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充當燃料,對於蘇聯陸軍而言實在是太過奢侈了。

別說了,這個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也得被打上一個差評,要不是這玩意比蘇聯自己生產的T-60輕型坦克好那麼一點,蘇聯裝甲部隊才不用這個呢。值得一提的是,這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大多都被編做獨立坦克部隊,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里,最先和德軍坦克交戰的就是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不出意外,這些輕型坦克迎面撞上了德軍的中型坦克,死的極其悽慘。

實事求是的說一句公道話,如果論及性能,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優於蘇聯當時任何一種輕型坦克,對於裝甲部隊而言是非常優秀的偵察單位。但什麼優秀的輕型坦克也架不住蘇聯人老把它當中型坦克使喚。那輕型坦克是進行偵察用的,不是讓你開出去和人家的中型坦克正面死磕的!好端端的偵察單位被送去和敵人正面死磕,啥輕型坦克也架不住這麼禍害啊!

M4"謝爾曼"中型坦克——終於有五星好評了

面對蘇聯方面山呼海嘯般的差評,美國方面也是很無奈,因為美軍自己很多部隊也還用著這兩種坦克,於是無奈的美國方面只能承受蘇聯雪花般的差評。總算到了1942年末,美國自己的新一代中型坦克,M4"謝爾曼"中型坦克產量大有長進,為了避免差評的美國趕緊把M4"謝爾曼"中型坦克編入了物資清單。

在1943年,蘇聯收到了第一批M4"謝爾曼"中型坦克,面對這種美國新式坦克,蘇聯人內心滿是狐疑,畢竟之前美國送來的坦克全都是拉胯撲街。而且拆了包裝之後,蘇聯人對於手上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也不是特別滿意,它看上去實在太高了,估計重心不會太穩當。而且你看這個圓滾滾的造型,車體怎麼看都像是個長條麵包,真的有戰鬥力麼?

懷著滿心的忐忑,抱著大不了就是再發一遍差評的心態,蘇聯裝甲兵按著操作手冊開始操作這輛坦克。出乎蘇聯人的意料之外,這次美國人發的貨終於不是垃圾貨色了。

首先,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操作手感非常不錯,不同於他們自己的T-34中型坦克,想要轉向還需要用錘子扳手敲打操縱杆。其次,這種坦克的履帶都是掛膠履帶,這也是T-34中型坦克上沒有的,在偷襲德軍的時候可方便不少,起碼不會有巨大的噪音。(蘇軍自己的T-34中型坦克沒有掛膠履帶,聲音隔著三里地都能被人聽見)更重要的是,每一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上都有電台,這就方便了坦克之間的指揮和通訊。(在1944年之前,T-43中型坦克大多沒有配備電台)

同時,美國送來的是M4A2型"謝爾曼"中型坦克,這些坦克非常貼心的把汽油發動機換成了柴油發動機。這對於蘇軍的後勤簡化十分方便,畢竟蘇軍坦克都是只用柴油機的,之前那些汽油發動機的坦克可是坑苦了蘇聯人。另外,M4A2型"謝爾曼"中型坦克配備的坦克炮雖然大多都是M3型75毫米坦克炮,性能與蘇聯的F-34型76.2毫米坦克炮相當,但部分坦克使用的是M1型3英寸坦克炮(76.2毫米),這種坦克炮是從美國海軍的3英寸艦炮修改而來,性能遠勝於蘇軍自己的F-34型坦克炮。在T-34/85中型坦克誕生之前,這種配備M1型3英寸坦克炮的坦克就是蘇軍手上最強的中型坦克。

這次蘇聯人終於是給美國方面發來的坦克給了個五星好評,然後興高采烈的把M4A2型"謝爾曼"中型坦克編入了自己的部隊之中。這些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對於蘇聯意義重大,許多蘇軍的精銳裝甲部隊幾乎是全員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比如說白俄羅斯方第3近衛機械化軍,全軍196輛坦克里有110輛都是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很多蘇軍裝甲兵甚至宣稱,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遠勝於蘇聯自己的T-34/85中型坦克,足可見這種坦克的優秀。

結語

事實上,蘇軍對於通過《租借法案》得到的美國坦克的不同評價,也可以看出美國在坦克設計方面的成長和進步。畢竟,如果對比早期美國坦克在蘇聯獲得了一連串差評,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所獲得的讚譽可謂是一種最高評價了。能夠在異國他鄉獲得如此高的讚譽,這對於美國的坦克設計師和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而言,絕對是一種殊榮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b5b0f099f2e404fc556de0536864a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