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老牌景區「煥新」出圈

2024-06-07     山西經濟日報

遊客在定襄河邊民俗博物館參觀遊玩。本報記者 暢雪 通訊員 張玉虎 攝

今年「五一」假期,忻州市貂蟬故里景區憑藉「貂蟬歸來」主題體驗式遊園活動「火出圈」,數據顯示,「五一」期間,貂蟬故里日均接待遊客超千人,同比增長60%。創下了開園以來的最高遊客接待量。

今年以來,忻州市老牌景區紛紛「煥新」,更加關注消費者的旅遊體驗。老景區怎樣做出新亮點?景區「煥新」到底體現在哪些地方?如何推動傳統文化同現代旅遊業全面融合發展?記者近期深入該市一些有代表性的景區走訪體驗,尋找答案。

老景區的新「玩法」,

你選擇哪一種?

「我之前是通過觀看《三國演義》電視劇了解了貂蟬。今天在園子裡逛了一圈,觀看了情景表演,發現原來她和呂布是老鄉呀。」5月29日,在貂蟬故里景區,來自河北的遊客劉廣現對記者說。

「傳說貂蟬是忻州人。我們根據一些文學作品的記載大膽設想了一下,因為貂蟬和呂布是『老鄉』才有後面的故事,就把這個情節加入了表演,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了演繹。」貂蟬故里景區總經理謝康說,「過去景區雖有貂蟬這張『歷史名片』,卻始終『不溫不火』。」

近年來,該景區負責人經過多方考察,結合當今年輕人的興趣點,將歷史故事、傳統文化同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相結合,打造了一系列趣味性、參與性、體驗感較強的項目。系列情景劇目《貂蟬歸來》作為一種嘗試,用「真人」穿越時空的對話,讓貂蟬作為歷史名人,在當下年輕人的視野中「活」了起來。

隨著文旅消費不斷升級,老景區玩法不斷「疊代」。受限於景區面積、設施、展陳等,一些老景區無法升級項目,便選擇了「文化元素升級」。

在定襄河邊民俗博物館,今年新增加的「看圖尋寶」活動讓不少遊客直呼「好玩兒」。

「這幅剪紙作品的原型就藏在這座大院裡。哪位遊客先找到,就把這幅作品送給他。」景區講解員說。

「剪紙是定襄縣的非遺項目,很多作品的原型就是我們博物館中的古建築。古建築不能移動,但我們能讓剪紙作品『動』起來。遊客邊尋『寶』邊聽講解,印象更深刻,也更能感受到我們手工藝人的巧思。」河邊民俗博物館副館長曲彩鳳說。

從形式到內容,

更關注提供「情緒價值」

在代縣西大街歷史文化步行街,圍繞打造「代州古城的北方慢生活」的規劃正在悄然推進。

「當下不少年輕人熱衷於『慢旅遊』,很多人來到歷史街區,是想聽老房子裡生活的老人們講一段老故事。未來西大街將圍繞年輕人的文旅消費新需要,打造具有市井煙火氣的休閒街區,建構多元化的消費業態,讓歷史文化街區呈現不一樣的形態。」代縣文旅局局長李繼華說。

「很多遊客路過,看見我母親坐在窗邊曬太陽,就想進來和老人聊聊老街上的事兒,就像鄰居來聊天一樣。如果將來這條街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我們也願意開放自家的院子,讓大家走進來聽代縣的故事。」西大街的住戶張高鳳說。

改變歷史文化街區「複製粘貼」的形式,代縣西大街嘗試著升級業態布局,用「情感游」讓遊客產生內心的共鳴。在忻州不少老景區,旅遊「目的地」經濟也從單純吸引消費轉為提供「情緒價值」,嘗試用內容與遊客「共情」,關注遊客的精神需求。

定襄河邊民俗博物館新設立的「雕刻專業鎮展銷廳」內陳列了各類木雕、磚雕、葫蘆雕等作品,讓地方民俗和尋常百姓的生活樂趣,以「軟裝」的方式裝點了遊客的精神世界。

「古建築與民俗、歷史、文化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需要有一個實物作聯結。藉助定襄縣建設雕刻專業鎮的契機,我們打造了這個展廳。這些雕刻實物提升了博物館的『溫度』,讓遊客在文物里看到歷史,從展品中學到知識。」定襄縣文旅局局長李燈芳說。

來自多方的思考:

要跳出景區打造新業態

時至5月底,貂蟬故里景區的熱度還在持續,這也引發了同行們的思考。曲彩鳳說:「貂蟬故里為啥火?我們應該學習它的營銷理念。我們的晚清宮殿式建築群非常有特色,是不是可以推出一些場景旅拍?或者是沉浸式遊學體驗活動?」

新場景、新體驗、新玩法,貂蟬故里的模式能否複製,怎樣複製?忻州市自然風光、地上文物、人文景觀等旅遊景區形式多樣,又該尋找怎樣的共同點?忻州老景區「煥新」的未來在哪裡?

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雅方略文旅集團首席專家竇文章。他表示,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貂蟬故里的嘗試都是有價值的,但忻州市要想在文旅產業上挖掘更大的效益,還是要跳出景區,從全域的視角抓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融合多種業態,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升級消費品質。

竇文章表示,當下遊客對旅遊的體驗,不僅包括參觀景點,餐飲服務、景區環境、住宿體驗、購物性價比,甚至衛生間的乾淨程度,與商販交流的愉悅程度等都會被納入遊客對景區的評價體系。老景區「煥新」,更要重視細節打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aba38ec9fb37d759a811cbdf605c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