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節氣流轉小雪至,圍爐煮茶待雪來

2023-11-22     灼見

原標題:今日小雪:節氣流轉小雪至,圍爐煮茶待雪來

‍‍‍‍‍‍‍‍‍‍‍‍‍‍‍‍‍‍‍‍‍‍‍‍‍‍‍‍‍‍‍‍‍‍‍‍‍‍‍‍‍‍‍‍‍‍‍‍‍‍‍‍‍‍‍‍‍‍

‍‍‍‍‍‍‍‍‍‍‍‍‍‍‍‍‍‍‍‍‍‍‍‍‍‍‍‍‍‍‍‍‍‍‍‍‍‍‍‍‍‍‍‍‍‍‍‍‍‍‍‍‍‍‍‍‍‍

2023.11.22 星期三

十月初十

癸卯年【兔年】

癸亥月 甲申日

小雪

「(立冬)後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氣候要素包括降水、氣溫、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一個重要要素。

「迎冬小雪至,應節晚虹藏。」

北京時間11月22日22時03分

將迎來小雪節氣。

此時北風漸勁,初雪或臨,

萬物冬藏,天地寒涼,

人們儲備冬菜,腌制臘肉,

品嘗糍粑,共度新冬好時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小雪,十月中。

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

小者,未盛之辭。」

「小雪」是個比喻,

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

寒流活躍、降水漸增,

不是表示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

節氣「小雪」與天氣中的「小雪」沒有必然聯繫。

「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這是農人對雪在小雪節氣

應時而至的樸實的讚美。

小雪映萬物,天地今始白。

冬日寒風瑟瑟,

大家要注意調整心態,保持好心情呀!

‍‍‍‍‍‍‍‍‍‍‍‍‍‍‍‍‍

小 雪

物 候

Light Snow

古代,人們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騰地降,三候閉塞成冬。

組圖 l 誰最中國

虹藏不見丨雨後的彩虹隱藏起來不見了,從天而降的雪花取代了雨水,天氣開始寒冷。

天騰地降丨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這個時候,許多動物和植物都閉藏起來了。

閉塞成冬丨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在南方地區如果你早晚出去會覺得有一種濕冷的寒風,打在臉上冷颼颼的感覺,當然北方都應該下雪了。

小 雪

習 俗

Light Snow

忙腌菜,過年正好吃

古代的冬季,沒有今天這樣種類的豐富的各種食物,也沒有良好的食物存儲條件。為了在漫長的冬季中有足夠的菜、肉食用,先人們發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將各類蔬菜或者肉食腌制或者風乾,儘可能地延長它們的存儲時間,以備過冬時食用。因此,一到小雪節氣,人們上菜場就比較關心有沒有可以腌制的菜。

小雪後,家家戶戶開始腌制、風乾各種蔬菜和雞鴨魚豬肉等,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的這些臘肉菜品,也成為農家一道特有的風景線。而這些臘製品,除了是人們禦寒過冬的必需品,也是春節期間餐桌上的美食佳肴。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氣開始腌菜、腌臘肉呢?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臭。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反彈,天氣變得乾燥。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後,剛好就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了風俗。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

在南方,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的習俗,有的地方將糍粑製作成圓形,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寓意吉祥如意。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糍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糍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里,「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斗(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

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說到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因為小魚一曬沒多少肉。買回魚後,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滷水易於滲透,然後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後必須把水瀝干、擦乾。

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調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裡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4到5天後,將容器內的魚上下翻個,以便調料均勻吸收。如此再過四五天,便可將魚掛在陰涼通風處,想讓魚乾到什麼程度都行。一般兩三個月後便可取下來,剁成段,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

刨湯肉,美味迎新年

「小雪殺豬,大雪宰羊。」包頭農村的風俗習慣,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都要過來幫忙。殺了豬,東家要用腌酸菜、滷豆腐、寬粉條、沙土豆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少數民族也有類似習俗。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土家人所說的「刨湯肉」,指的是剛剛宰殺的豬,經過開水煺掉了毛。雖說已經是死豬了,但是,人們要乘著豬肉還沒有完全冷卻,也就是還沒變成僵硬的肉塊前,還是熱呼呼,軟綿綿的勁兒,即烹製做成各種美味的鮮肉大餐,就叫「刨湯肉」。也有人說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這也體現出少數民族那種喜歡捕獲鮮活獵物的天性。

小 雪

養 生

Light Snow

調節心態保持樂觀:小雪節氣中,天氣時常陰冷晦暗,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所以應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並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多聽音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防寒保暖清「內火」:這個節氣里,北方開始供暖,人們外出時穿得又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在寒冷的日子裡人們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但麻辣食物最好不要吃,只會助長體內的火氣。另外,寒冷乾燥的室內,大多數人感到口鼻乾燥,皮膚乾等,建議大家多喝水,這樣不僅能補充所需水液、改善乾燥症狀,還能防止內熱的產生。

溫熱進補正當時:進入小雪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進補以溫熱為主,如吃火鍋可以增加身體熱量。還可以多吃點降血脂的食品,如玉米、蕎麥、胡蘿蔔等。水果吃黃澄澄的橘子最合適,俗話說「橘子黃,醫者藏」。橘肉有開胃理氣、止咳潤肺之功效,主治嘔逆食少、口乾舌燥、肺熱咳嗽等症。

早睡晚起多運動:此時節,天氣逐漸寒冷,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人也會感覺提不起精神,此時的養生原則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是早睡晚起、避免辛勞。每天晚上最好在10點上床,用熱水泡腳,並按摩足底的湧泉穴。

小 雪

詩 詞

Light Snow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雪夜感舊

【宋·陸遊】

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

亂山古驛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

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

綠沉金鎖俱塵委,雪灑寒燈淚數行。

節氣流轉小雪至,圍爐煮茶待雪來

這個冬天

願有人與你共賞美景

也有人與你同享喜悅

— THE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a7dca5bd4157e04b91d5efc33e9b1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