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提問,發行貨幣為什麼會稀釋財富?對此,我們認為,合理的發行貨幣並不會稀釋財富,反而更有利於商品的流通和交易。而超發貨幣,才會導致稀釋財富的結果。本來市場上有10個蘋果,對應10元錢,這意味著1元錢買1個蘋果。如果再多印製一倍的貨幣,達到20元錢了,那麼1隻蘋果的價格就會漲至2元錢,這就是貨幣的購買力被稀釋了。
當然,也有兩種情況是貨幣超發不會稀釋財富:一是,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情況下,發行貨幣就不會稀釋財富,比如說,本來一家工廠一天能生產1000個零部件,但是經過工藝上的改進升級後,一天可以生產出1500個零部件,這個時候,適度的增加貨幣的供應,就對市場有利。所以。貨幣發行一定要有錨,過去是與黃金掛鉤,而現在多數國家發行貨幣,往往是略高於本國經濟的增速。
二是,大量的超發貨幣,並沒有流向商品市場,而是由於賺錢效應,`就直接流向股市、房地產等領域,而較少流向商品市場,這樣國內的通脹率也不會出現特別高的情況。舉個例子,2009年中國M2規模只有40萬億,而截止2018年末中國M2規模達到了185萬億,顯然,在過去10年里,M2增長了4.5倍都不止。但這些年裡,國內通貨膨脹還相對溫和,這主要是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稀釋了超發的貨幣。不過,這樣的堰塞湖不會長久,遲早會流向國內的商品市場。
所以,正常發行貨幣是不會稀釋掉財富,但是只要超發貨幣,就有稀釋財富的可能性。早在1948年的國統區,由於國民黨長期打內戰,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蔣家王朝決定拿金圓券來替換原來的法幣,於是官方媒體拚命的宣傳金圓券與黃金、美金是一樣值錢的、有信用的,鼓勵老百姓拿金條、美金來購買金圓券,結果由於蔣介石發行金圓券太多,遠遠超過了市場的需求,於是導致當是上海等地的物價飛漲,早上一百金圓券可以買一升大米,到中午只能買半升了,晚上是三分之一升。足見貨幣貶值有多麼可怕。貨幣超發是對市場財富的一種變相掠奪。
此外,還有就是委內瑞拉,本來委內瑞拉靠出口原油日子過得還不錯,居民享受著較高的社會福利,後來國際油價大跌,再加上與美國關係搞僵了,委內瑞拉財富大不如前,為了維持原來的高福利不變,委內瑞拉就開始大量印刷紙幣,結果馬上就導致了國內嚴重的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馬上來臨。現在,委內瑞拉經濟崩潰,民不聊天,百姓領工資要拿大麻袋去領,而且就算你兼職打三份工,也養活不了一家老小,顯然,貨幣超發對委內瑞拉國民帶來的危害是災難性的。
實際上,發行貨幣並不會稀釋國民的財富,反而會刺激商品流通和交易,但貨幣發行要有一個錨,過去一些國家發行貨幣是用黃金來作為錨,現在美國發行貨幣主要是美元與石油掛鉤。而一般國家發行貨幣基本與經濟增長速度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貨幣發行的過少,可能引發通貨緊縮,但如果發行過多,就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當然有人會說房地產也能吸走大量的流動性,但是這會推高資產泡沫,對經濟發展並非有利,而且資金一旦離開房地產或股市,流向商品市場,還是會推高物價水平的。所以,貨幣發行要適度,不可以發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