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這年,開得是許久未見的熱鬧。
一副招牌,兩處開花。
賀歲檔里,它是票房大軍的有力爭奪者;
網絡平台上,開播就打出8.1分的亮眼成績。
兩相互文,又是等待兩年。
它,終於歸來。
身為「唐探宇宙」衍生作品。
網劇版《唐人街探案》,又是怎麼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你得細細看。
不,再準確一點。
是得細細「聞」。
01
暗室,暖光。
鏡頭拉遠,一張清麗的臉孔浮現,梨花帶雨。
落難的女子,剛剛平復下心緒。
在她身上,怪事接連發生。
酒吧駐唱,眾目睽睽下被無形之手鎖了喉。
鮮紅的手印攀附脖頸。
夜班地鐵,又被憑空之力推下站台。
幾度險象環生。
可別說嫌疑人,現場就連多餘的人影也找不到。
只有圍繞在耳邊的念經聲。
離奇的案子遠不止這兩起。
一富家女深夜披頭散髮,像被什麼附身。
走上天台,她跳了一支莫名的舞蹈。
接著,縱身躍下18層高樓。
而據死者丈夫聲稱,此前死者也曾多次提到過「念經聲」。
同樣的,只有她自己能聽到。
兩宗奇案,這就有了交集。
走近一些。
忽然發現,受害者間有著更深的聯結——
高中室友,曾經無話不談的好閨蜜。
就算這麼多年滄海桑田,也算話少情在。
莫非。
厄難流毒,要波及宿舍里的所有成員?
果不其然。
同宿剩下的兩人,也各生蹊蹺。
有的上門報案,夢到自己升空。
第二天一早,居然真的在屋頂留下黑色掌印。
有的住進醫院,受到驚嚇舊疾復發。
原因是,看到無數念珠從下水道噴出。
暗中似乎有雙手,緩緩拉出一張巨網。
但還有另外的一雙眼。
在注視著,在搜尋著。
在追蹤獵物。
02
緣起於一個名字。
「阿寞」,CRIMASTER排行榜上第4位的偵探。
在《唐探2》里,第3和第5名都「出世」。
只有他,一閃而逝。
番外篇中。
他的真實身份揭曉——
林默,唐仁座下大弟子,編外化學教師。
像是唐仁的風水堪輿,和秦風的超強腦力一樣。
林默也有獨特的能力。
並且,就藏在名字里。
你把「默」字拆開——
一黑,一犬。
超強嗅覺。
一聞,什麼香水的前中後調都能脫口而出。
一聞,就連犯罪現場也能腦中還原。
所有謊言在他面前,無所遁形。
在辦案過程中。
他冷靜,寡言。
為了使這個偵探形象不至符號化,《唐探》又給他賦予了另一重標籤——
貪吃。
5碗湯粉,一氣呵成。
甚至到了被害人家裡,還控制不住胃口。
這是林默身上的「缺口」。
有了「缺口」,這個形象才變得豐滿起來。
不再單純是咬中目標就不鬆口的「野狗」。
更像頭吞噬黑暗的饕餮。
為了讓林默這樣一個獨立於主線劇情之外的角色鮮活起來。
《唐探》有「守」,也有「進」。
「守」的是傳統本格的展開模式。
正如《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這樣的口碑劇一樣——
它請偵探入局。
什麼意思?
區別於全程上帝視角,遊走於事件之外的推理。
它以第一視角代入,讓偵探與案件間相互影響。
就比如。
隨著四處走訪死者身邊的人,林默的兒時回憶也被撬開封印。
紅色的禁閉。
藍色的噩夢。
還有。
嗅覺通靈之際,他似乎能回溯時光,直面死者。
既提出疑問,又像在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你製造了那麼多起犯罪現場,都堪稱完美
所以,才能成為破案高手吧
隨故事展開。
林默這個人物的前史,變得比案件本身還具魅力。
守住這一點,《唐探》的「進」在簡化。
簡化設定,簡化影版在院線必須要承擔的喜劇任務。
它變得更純粹。
就說一處,自燃。
同樣的橋段並不算罕見。
10年前,徐老怪就在《狄仁傑》里讓我們見識了它的詭異和霸道。
但比起此前。
《唐探》省去了眾多敘述犯罪手法的筆墨。
而是直接地交代。
簡單二字,白磷。
騰出來的空間,專敲細節。
眼尖的網友@鹿鳴就在監控的錄像里發現了端倪——
根據自由落體公式H=1/2gt²可知。
被害人家在18樓,離地超過54米,下落時間應在4秒左右。
可錄像里,樓上樓下時差僅有2秒。
不消多說,這其中必定有鬼。
源見印
留白。
留白給情節,留白給人物。
說得難聽點,叫「挖坑」。
而且,是一邊填,一邊挖。
直到你已經深陷這片土壤中,回頭才發現。
留白這一手,實際是《唐探》狡黠的智慧。
03
前段時間,好萊塢的「漫威電影論」掀起一波狂潮。
沒想到遠隔重洋的陳思誠,其實也早就加入美國大導們的群聊。
不同於老馬丁的否定,「迪系」導演的堅持。
陳思誠得出的結論是——
這玩意兒,我們也得有。
不論是天馬行空的「電影宇宙」,還是熱熱鬧鬧的「主題樂園」。
陳思成認為,核心要義都要塑造靈魂人物。
在網劇《唐探》里,你也看到他的野心。
他先是挑戰文本的敘述尺度。
有一處最直觀。
林默緊追著行兇的人,一路狂奔。
轉角,他跑到菜市場。
對於林默的技能來說,氣味紛雜的菜場無疑是巨大的干擾。
他深吸一口氣,汗珠從額頭滲出。
接著,鮮血從鼻孔滲出。
看到沒。
能力設置上,它在打不死並且無限使用技能的「開掛狀態」,以及觸之即死的「便當狀態」之間給出了中間值。
換句話說。
它為主角光環賦予了額度限定。
超過什麼樣的額度,收到什麼程度的傷害。
有了額度。
《唐探》才終於觸碰到了國片創作題材中那個懸而不入,小心翼翼的課題:
異能。
而對於一個帶有奇幻色彩的IP來說,這是不可或缺的。
鏡頭設計上,他又在挑戰審美尺度。
每次探案,周遭的各種物件都會「爆開」,分解為細小的色團和化學分子式。
直觀展示林默的能力範疇,又強化了視覺體驗。
但劇主覺得,在此之上還應有一層。
那就是世界觀。
這一點,在前2部電影版中已有體現。
不然,它憑什麼能在賀歲檔漫天爆米花中殺出重圍,穩坐口碑?
就因為它能在堆砌笑點之餘,夾槍帶棒地叫你看見真實。
第一部結局。
躺在病床上的思諾聽完秦風的推理,拉開微笑。
純良的少女,你究竟是善是惡?
第二部結局。
秦風叫住剛救下自己性命的恩人,目光詭譎。
勇敢的少年,你究竟是神是魔?
到了網劇版,《唐探》的「最後1分鐘營救」同樣精彩。
那是回到年代的四位少女,在四面佛像面前許著願。
注意聽她們嘴裡的心愿禱詞。
再聯繫一下四個女孩後來的人生軌跡。
暗示劇主只能給到這裡了。
如果看懂此處,通篇故事的好看程度還能更上個台階。
12集,拍攝4個月。
單集成本超千萬,甚至藉助軍用直升機和波音747完成拍攝。
加總起來,也不過是建造這個「唐探宇宙」的硬體成本。
劇主看到更可貴的,是它的「軟體要求」。
為了規避國產劇常見的冗長體量,陳思誠第一次在編劇團隊引入了「狗魚機制」。
再解釋清楚一點,創作也要搞KPI。
我會告訴大家我要的是什麼,什麼是對的。框架確定後,大家會分頭去做大綱。第一次交大綱的時候,其中表現不好的編劇就有可能被淘汰。之後,除了我和我的三四個夥伴組成的評審團會看外,我們會把劇本發到群里,讓大家一起來評判,得分最低的有可能會被淘汰。
這讓劇作本身的體量,一縮再縮。
最開始計劃24集的體量,攔腰砍斷。
設計好電影中排名第5偵探kiko的戲份,也因為不夠成熟而被刪減。
不留一道廢筆。
這片「宇宙」的根基,才扎得牢靠。
有朝一日,當國產第一電影宇宙真正建成之時。
它想給你的,絕不僅一場過目即忘的遊園會。
而是欲罷不能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