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塵落下之前,我們都是嘴硬的鴨子

2020-05-28     陳大咖

原標題:在時代的塵落下之前,我們都是嘴硬的鴨子

28天人的細胞會更新換代一次,堅持28天會有一個新的習慣被養成。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和疫情共存五個月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

去海鮮酒樓也未必是去喝茶飯了,可以是去買生鮮回家做飯。海鮮區變成了小攤點,各種新鮮的海產、果蔬一應俱全,不來吃飯沒關係,只要你幫襯買點菜回家煮,餐廳食材不報廢,老闆也很高興。中國人的適應能力,從來不是隨便說說。

我們的日常也變了。

曾經三餐不沾窩、天天忙著打卡新餐廳的浪子,現在成了反手做出油潑麵和姜撞奶的廚藝達人。沒有了保姆阿姨的主婦太太們,一個個變成了家務達人。

孩子們已經習慣在螢幕上看到老師,對著升旗儀式的視頻敬禮,看著筆記本電腦來做運動。

就連回公司上班這種正常的小事都變成了一個家庭的大事。出入公司大樓 全力配合登記工戴好口罩備好消毒洗手液,喝水要躲到封閉的電話間來喝。回到家更像是進入手術室的醫生那麼謹慎,全身消毒,衣服換洗,就怕自己萬一不幸帶病,連累家人。

連我媽都不時要打電話和我說,哪怕沒有新增病例,也萬萬不可大意,出門必須戴口罩。如今出門戴口罩就是一種必備動作,沒戴就像沒穿內褲一樣慌張,有時甚至覺得戴口罩挺好,以前覺得同事有口臭,不好意思提醒,現在大家都捂得嚴嚴實實,放心了。

這麼多繁瑣而彆扭的程序和複雜的心理活動,竟然也就習慣了,這在2020剛開始的時候完全是不可思議的吧?人類真的適應力好強大。

在人們感覺到風險真正來臨之前,都是嘴硬的鴨子。

有一句形容本次疫情的話很經典—— 時代的一粒塵,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看了那麼多篇日記,描寫了那麼多家庭一夜之間人財兩空,不禁也身同感受地意識到那種焦慮。

城市的新中產是最不容易的族群, 已經品嘗著優質生活的愉悅,卻又沒有十足的信心可以將這種財務自由、時間自由的生活一直維持下去。

表面光鮮,受過高等教育,收入吊打同齡人,坐過商務艙,進過貴賓室,聽過奔馳馬達的轟鳴,吃過靜岡蜜瓜的清甜,見過冰島的極光…… 實際面對風險依舊慌得一批,抗風險能力也沒有想像中的強大。若是真的一窮二白倒也豁達瀟洒,矛盾正是在於——既不像來時一無所有,又比不上家底殷實的大戶人家,往往一次失業、一場大病就打回原形。

今年如此慘澹的開場,和過去如烈火烹油 的產業升級實在對比強烈。這幾年,好些有能力的人都趁著時代的風口實現了階層飛躍。如今紅遍國內外的喜茶也只不過誕生於2015年,瑞幸咖啡從創立到上市用了不到19個月的時間……太瘋狂了,這樣的機遇之下,做餐廳的、開淘寶店的、做銷售的……所有人都想著先賺錢再休息,熬夜、透支健康都是小事,先爬上風口再說吧。

但疫情就像給頭腦發熱的列車給了一腳狠狠的剎車,所有人都說,今年想必是很難的,各方面都要開源節流。趁著這個機會,每個人都應該自我檢討家庭和個人的抗風險能力。

第一,審視自己的現金可用性(cash accessibility),在必要時候是否有現金可以供自己調動,貸款槓桿是否加得超出了個人能力?這段時間聽朋友形容某位「老闆」的日子可謂是悽慘,開著寶馬,卻連加油的錢都要在微信上開口借。

有很多行業看似收入頗豐,本質上還是「手停口停」的主動收入。拆東牆補西牆的運作,就像雜技演員手裡玩轉的幾個球,一旦亂了節奏就會應聲落地。經過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會意識到「現金為王」的老派理念還是有道理的,反正我一定不會將現金一分不留地投入到不動產、債券裡面,否則急用錢的時候,千萬身家也要到處討錢。

第二,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總是透支健康,是不是一天到晚又煙又酒應酬不斷,是不是總是對身體發出的小信號不以為然?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不少醫生和專家都建議,多運動多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對抗病魔最好的方法。如何提高免疫力?複雜的不說,不外乎飲食結構、運動、心境三方面。

第三,家庭支柱的風險保障。不要出事了才發起輕鬆籌,將命運交給別人的恩賜。看過好幾篇新聞,其中提到疑似感染者的心理活動多次用了類似的話——「不想連累家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最能理解這句話的心酸吧。新冠肺炎目前的治療費用已經由國家承擔,那麼其他花費巨大的絕症,比如癌症呢?

這段時間思考得最多的,還有保險。

買保險是一個非常死腦細胞的東西,我有不少做保險經紀的朋友,但他們每次和我解釋產品,我聽著聽著就會開始神遊。再加上天書一般的條款,複雜到眩暈!其實主流的保險就分為3種:

一種是人壽險,這種是人有三長兩短才能出的險,比如說意外、飛機失事等。(自殺騙保是不行的哈,社會新聞經常寫)

一種是醫療險,顧名思義就是病了(在合同約定範圍中的病種)並且在保險公司認可的醫療機構治療(一般有個清單可以查詢的),可以由保險公司付醫藥費,主要是彌補生病過程中的醫療花費。如果治療費用超出保險範圍,超出部分不予理賠。

一種是重疾險,被保險人如果在保障期內不幸罹患合同中約定的重疾,比如說他購買的重疾險保額30萬,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付30萬。至於這個錢,他拿去看病也好,買營養品也好,旅遊也好,那個保險公司不管。

然後,市面上諸多的產品就看花了眼。其實,不要忽略本質,每一個正在裸奔的人,首先要上的就是一份能幫你兜底的醫療險。曾經有位保險經紀這樣解釋——人一旦出了意外,倒也一了百了。但如果得了治不好又有點希望的病,不斷地投入,就像一個無底洞,很快會將家底掏空,有的家庭為了救命,房子車子都賣掉了,最終人沒能救下來,家人還負債纍纍——新中產噩夢。

很多有風險意識的人都早早買了醫療險,和重疾險對比,它可以用較少的資金撬動較大的槓桿。

前段日子我在看連續劇《安家》,裡面有一對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他們有一套市值四千多萬的老洋房,與兩個侄子共同持有。江爺爺得了病,宋奶奶一心想賣掉老洋房,三家人平分房款的話,她可以拿到一千多萬,就可以帶著爺爺出國去看病。

兩個外甥一直想捂出高價,看到江奶奶急賣,就趁機提出不合理的條件,甚至打定惡毒的心思想拖到老人相繼撒手人寰,好直接繼承房產。故事的結局令人唏噓,心死的江奶奶在離世前將產權無償捐獻給國家,這套洋房將永遠無法賣出。

看的時候我就心想,如果老太太當時可以如願賣出房子,或者如果老先生有一份可以出國看病的保險,那就好了。

如今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我們對醫療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不僅要能兜底,還希望它可以儘量讓我們顯得體面一些,希望可以同時覆蓋國內外有實力的醫院,最好是公立醫院和昂貴醫院都覆蓋。

這個月,我關注到安盛保險新推出了一個產品叫「盛放人生·全球癌症醫療保險」,它主打防癌,可以幫中產家庭建立起抵擋風險的堤防,可以享受到較為體面的醫學治療,連幾項頂尖的治療方式都涵蓋。

安盛保險,世界500強企業, 排名46位,保險界的頂流。業務遍及全球62個國家及地區,在中國已經服務二十餘年,實力就擺在那裡。近幾年在健康險領域發力很猛,推出了不少優質的產品可以滿足新中產消費者的保險需求。這款保險 有幾個亮點還蠻突出的,我幫大家理一理。

第一個亮點是,費用全覆蓋。最高可達300萬元人民幣的保額,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就醫需求。

它還涵蓋了質子重離子,靶向療法等國際公認的尖端治療方式。這些頂尖的治療方式能報,在保險來說非常難得了,要知道單個療程的 質子重離子放療就需要27萬左右。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第二個亮點是,全球醫院任選。不限制你在國內,他們允許投保人自主選擇赴海外就醫。

看了一下目錄, 可以保險直付的醫院包括有北京的北京協和醫院國際醫療部、中日友好醫院國際醫療部、上海的瑞金醫院特需醫療保健中心、台北的國泰醫院等,都是治療癌症水平最頂級的醫療資源。對現在經常透支身體、有注重生活品質的自由創業者來說,可以有備無患,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第三個亮點是,全程就醫陪護。這個產品很顧及到中產人士對生活品質的高要求,量身定造了「體面」的安排。

安盛保險會為患者及一位陪同家屬提供出國治療的旅程服務,包括機票、酒店預訂、行程安排等等,住宿和交通都會有費用補償。還有醫療報告翻譯、海外就醫陪同翻譯等細節也都照顧到,人在異鄉安全感滿滿,可以說是方方面面都很細緻了。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對了,這個保險屬於消費險,就是那種「平平安安這錢就算做公益了」的險種,不用計算半天如何收益,最低只需三位數起就可以撬動300萬的保額,一切都很簡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UyTW3IBd4Bm1__Ys2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