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應該聽說過,最近幾年經常會出現一些銀行存錢被忽悠買保險事件,這些人一開始都是抱著謀取高收益的心態,結果買完後才發現,這種產品根本就是一個坑,不僅沒有保障,還反倒浪費自己一大筆錢。
雖然這種情況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不乏有些人還是會投機取巧,那麼接下來我就以一個真實案例來和大家聊聊,這些所謂的高收益產品,為什麼不能買?
01、真實案例
2017年3月,山東籍女子陳某本打算將自己多年來的積蓄存放到銀行,結果負責業務的櫃員卻告訴她,現在有一種保險產品,每年只需要10萬元,比定期存款收益的3倍,而且還有健康保障,如果得了病,就能免費拿到一筆賠償金。聽說有這麼高的收益,陳某二話不說直接就買了這種產品。
今年5月份,陳某在當地市醫院被檢查出甲狀腺乳頭狀癌,確診病情之後,丈夫沈某向保險公司索要賠償,保險公司通過調查,並於三天后向陳某帳戶上打了5萬賠償金。
雖然收到了保險公司的賠償,但陳某還是很難理解,自己3年交了30萬,為什麼得了癌症才賠5萬塊,憑什麼?
02、案例分析
為了調查清楚,丈夫沈某來到保險公司,並要求對方給個合理說法。對此,保險工作人員指出,當時陳某在銀行所購買的這份分紅型保險,屬於理財型產品,主要用於收益,而不是保障,況且合同上也明確說明了,患癌後的重疾理賠額只有5萬元。
圖片來源網絡
得知真相後,沈某這才意識到被騙,但如今事情已成定局,為了減少損失,沈某最終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退掉了手中的產品。
遭遇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無法接受,不過我們也要引以為鑑,在銀行存錢時,千萬要謹慎購買那些「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如果真要買保險,一定要到正規的保險機構購買。
03、知識科普,防止被坑
(1)什麼樣的保險不能買?
圖片來源網絡
從上文事件中可以看出,陳某最終只拿到5萬元的賠償金,主要還是因為被忽悠買錯了產品。分紅險這種產品,雖然有保障也有收益,但它屬於理財險,主要作用在於收益。而且這種產品還有個重大缺點,即保費高收益低,保障弱,一旦出了事,它所賠的錢,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2)買錯保險,怎樣挽回損失?
如果遇到買錯保險的情況,一定要在猶豫期之內退保。
猶豫期:指的就是保險合同在簽訂完之後,保險公司給客戶指定的考慮時段,只要在這段時間內退保,保費不會有任何損失,交多少退多少。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保險買對了,一種就夠!但買錯了,也只是浪費錢!如何讓一張保單,成為家庭最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