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娃為啥更「皮實」?從小太「乾淨」也不好

2019-08-29     科學網

文 | 程唯珈

鄉村 概念圖

阿米什人

研究人員收集了10名年齡在6個月到1歲之間的美國俄亥俄州嬰兒的糞便樣本。其中5名嬰兒來自俄亥俄州的阿米什人家庭,他們如今仍然依靠農耕、飼養牲畜等方式滿足生活需要。另外5名嬰兒來自俄亥俄州一個中等城市,家裡沒有牲畜。分析顯示,與城市嬰兒相比,農村嬰兒腸道中有更為多樣的微生物和更豐富的有益細菌。

為進一步探索腸道微生物與免疫系統發育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還把嬰兒糞便中的微生物移植到新生小豬的腸道內。結果發現,農村嬰兒的腸道微生物會使新生小豬的免疫系統更加「強健」,特別是會讓腸道中的免疫細胞發育得更好。

「腸道微生物群可以不同程度啟動或調節腸道早期免疫發育,此外一些共生細菌與淋巴樣細胞和髓樣細胞密切相關,從而導致腸道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免疫細胞發育成熟的差異性。」論文推測,農村嬰兒和城市嬰兒腸道微生物群不同的原因與生活環境相關,如有無母乳喂養、是否受到牲畜影響等。

「皮實」的小孩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教授王月丹告訴《中國科學報》,免疫系統可以通過防禦功能,調節體表(包括皮膚和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菌群微生態的組成與類型。另一方面,在體表的微生物又可以通過自身的組成成分及分泌物質,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活化,從而發揮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表明,體表菌群微生態的多樣性減少等異常改變往往與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紊亂或者障礙有關。二者互為因果,與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腫瘤,甚至老年性痴呆等重大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

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何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加「皮實」。王月丹認為,孩子從小生活在太「乾淨」的環境中,會減少與微生物接觸的機會,當長大以後就會比普通人更難適應這類微生物的感染。

「免疫系統具有記憶性,對於某些疾病如水痘等,一次發病後可終身免疫。」陸軍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郝亞星告訴《中國科學報》,農村孩子容易接觸各類微生物,使得免疫系統在反覆的「訓練」和「塑造」中產生多樣性的免疫記憶,從而提高抵禦疾病的能力。

何謂「乾淨」

同時,如果環境太過「乾淨」,孩子也會失去與一些潛在過敏原(例如塵蟎或者寵物皮毛等)的早期接觸,喪失對這些過敏原產生免疫耐受的機會,長大後就會比普通人更容易對這些過敏原過敏。

「『乾淨』環境中的一些物質,例如清潔劑、防腐劑和抗生素,可以殺死體表的正常菌群微生物,從而提高耐藥菌的比例,導致菌群組成的失衡和多樣性減少,繼而導致機體的局部黏膜免疫,甚至全身免疫系統的功能障礙,從而增加患病的風險和治療潛在耐藥菌感染的難度。」王月丹補充道。

在郝亞星看來,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未來或成為健康隱患。

「比如某些傳染性疾病,可能小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相對較高的,這跟他們的免疫系統尚不完善,即我們俗稱的抵抗力弱是有關係的。」王月丹介紹,嬰幼兒的免疫系統直到6歲才能初步發育成熟,和成年人相比,其細胞因子和抗體分泌的水平很低。

因此,在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成熟的過程中,要通過科學適當的疫苗免疫接種,使孩子獲得對特定傳染病的保護性免疫應答,預防這些傳染病病原體的感染;同時,要注意採取適當的措施,保障他們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避免成年後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王月丹建議,在嬰幼兒期,應該避免免疫細胞成熟或者免疫系統發育過程中遭受損傷,例如遠離放射線或者細胞毒作用的物質(某些化療藥物等);保護他們體表的正常菌群與黏膜免疫功能,避免不科學地濫用各種抗生素,從而使他們的免疫系統可以健康發育,使機體的生理功能正常運行,身體健康強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GdrRG4BMH2_cNUgW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