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母子連心」這個詞,這個詞常用於形容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生活中,有不少媽媽表示經歷過「母子連心」的神奇瞬間:
@姜小瑩young:
兒子3個多月,有一次他在床上玩得很嗨,那時候我剛好要轉身給他拿個潤膚霜。當轉身之後,我下意識往回看。結果他的整個身體幾乎要離床掉下去了,我飛奔過去迅速拉住他的大腿,所幸沒有掉下床。之後一直後怕,要是不及時轉身,寶寶肯定摔下床了。
@小小乖乖:
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頭有點暈,在下樓梯的時候踩空摔了一跤,所幸沒有大礙。這時候媽媽剛好就打電話給我,問我有沒有什麼事,說她突然眼皮跳得厲害,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事,就打電話給我。我說剛才差點摔了一跤。我媽就開始感嘆:「看來媽媽真的能感應到你啊,以後要小心身體,別讓媽媽擔心了。」
「母子連心」是一種很神奇的感應,當媽媽知道寶寶有危險的時候,總是可以第一時間感應到。
對這種神奇的感應,有學者這樣猜測的——
研究人員認為,女性大腦中存在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微嵌合細胞。而且有一部分女性大腦中擁有孩子的DNA,且擁有的時間很長,這可能是在母親懷孕期間,胎兒的細胞通過胎盤運輸到了母親體內。
可能正是由於這種微嵌合細胞,所以才會產生那種「母子連心」的神奇現象。
不過這只是一種猜測。
「母子連心」是相互的,媽媽可以感知寶寶,寶寶同樣可以接收到媽媽的喜怒哀樂。
在孕期,如果准媽媽情緒不佳,比如生氣、激動、焦慮、緊張,這些寶寶都可以感受到,那麼寶寶在肚子裡會躁動不安。
同樣地,如果准媽媽心情愉悅,胎寶寶也會開心舒適。
這是因為在胎兒時期,母子通過胎盤和臍帶相連,胎兒可以感覺到母親的日常變化。
母親的情緒會傳遞給胎兒,讓胎兒感覺到喜怒哀樂,胎兒也會對母親的情緒做出不同的反應。
比如說當母親傷心時,由於情緒的變化引起身體變化,身體血流速度就會加快,胎盤的血液循環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胎兒會變得躁動不安,胎動加快,可能會導致胎兒臍帶繞頸,嚴重的還會發生缺氧。
所以,孕媽要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心情愉快。
因為臍帶、胎盤和母親相連,胎兒和母親的心律互相影響可以找到生物學依據。
但是孩子出生後已經是獨立個體,「母子連心」的現象又該怎麼解釋呢?
以色列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能夠和母親實現心跳同步:
研究人員讓40對母嬰面對面相處,並在每個人的心臟部位配備了能夠檢測心跳的電極。
結果發現,隨著母親充滿愛意的面容或是歡樂笑聲出現時,母親與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調一致」了!
這也是「母子連心」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