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說起急性心梗,大家都會談「梗」色變,急驟發病、病情危急、致死率高,使得急性心梗的治療一直是醫學界努力攻克的難題。雖然現在西醫學手術已經能夠大大降低心梗的死亡率,但還是有很多患者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及時手術。其實,中醫在治療心梗有一劑妙方,不僅對於心梗有療效,對於心臟功能衰竭也有「救命」之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學習這張心臟急救方——
破格救心湯
【組成】附子30~200g,乾薑60g,炙甘草60g,高麗參10~30g(另煎濃汁兌服),山萸凈肉60~120g,生龍牡粉、活磁石粉各3g,麝香0.5g(分次沖服)。
【煎服方法】病勢緩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時1次,日夜連服1~2劑。病危急者,開水武火急煎,隨煎、隨喝,或鼻飼給藥,在24小時內,不分晝夜頻頻喂服1~3劑。
本方可挽垂絕之陽,救暴脫之陰。凡內、外、婦、兒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瀉,或吐衄便血,婦女血崩,或外感寒濕,大汗不止,或久病氣血耗傷殆盡……導致陰竭陽亡,元氣暴脫,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導致循環衰竭)。症見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㿠白或萎黃、灰敗,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氣冷,喘息抬肩,口開目閉,二便失禁,神識昏糊,氣息奄奄。脈象沉微遲弱,1分鐘50次以下;或散亂如絲,雀啄屋漏,或脈如潮湧壺沸,數急無倫,一分鐘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醫籍所載心、肝、脾、肺、腎五臟絕症,七怪脈絕脈等必死之症;現代醫學放棄搶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時起死回生,3小時脫離險境,一晝夜轉危為安。
本方始創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經40年臨證實踐,逐漸定型。本方脫胎於《傷寒論》四逆湯類方,四逆湯衍生方參附龍牡救逆湯及張錫純氏來復湯,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湯為強心主劑,臨床應用1700餘年,救治心衰,療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錯綜複雜,不但陽氣衰而且陰液內竭,故加人參,成為四逆加人參湯,大補元氣,滋陰和陽,益氣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四逆加人參湯用於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參半。細究其因,不外兩點:第一,歷代用《傷寒》方,劑量過輕,主藥附子,僅10g左右。考《傷寒論》四逆湯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論的漢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約合今之20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與藥效為制附子之兩倍以上,則《傷寒論》原方每劑所用附子相當於現代制附子40~60g,而歷代用四逆湯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這樣的輕量,要救生死於頃刻,誠然難矣!
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懼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論,附子有大毒。但附子為強心主將,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藥效之所在。當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臟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陰寒所困,生死存亡,繫於一髮之際,陽回則生,陽亡則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純陽之品,大辛大熱之性,雷霆萬鈞之力,不能斬關奪門,破陰回陽,而挽垂絕之生命。1961年7月,當筆者救治一例60歲垂死老婦時,患者四肢冰冷,測不到血壓,摸不到脈搏,僅心口微溫,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150g於四逆加人參湯中,武火急煎,隨煎隨喂,1小時後終於起死回生。
應用舉例: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或急性心梗
屬中醫學「真心痛」範疇,《內經》有「早發夕死"的記述。病勢兇險,危在頃刻,當分秒必爭,針藥並施。先沖服凈麝香0.5g,冰片0.05g,含化速效救心丸5粒,蘇合香丸1粒。毫針重刺素髎,左中沖,於左內關行提插捻轉,約5分鐘,痛止。為辨證施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曾治靈石農牧局長查富保60歲,1982年正月初六急診,經縣醫院確認為冠心病月余。14時心絞痛發作,含化硝酸甘油片,可緩解半小時。18時許,絞痛再發,含劑及亞硝酸異戊酯吸入無效。內科會診擬診急性心梗,建議急送省級醫院搶救。因時間緊迫,尋車不易,乃邀余診視。見患者面青慘,唇、甲青紫,大汗而喘,肢冷、神情恐怖,脈大無倫120次/分,舌邊尖瘀斑成條成片,舌苔灰膩厚。急予上法針藥並施,約10分鐘痛止。患者高年,腎陽久虧於下,春節勞倦內傷,又過食肥甘,致痰濁瘀血、阻塞胸膈,真心痛重症。且亡陽厥脫諸症畢見,遂投破格救心湯大劑變方:
附子150g,高麗參、五靈脂各15g,瓜蔞酒泡30g,薤白15g,丹參45g,檀香、降香、砂仁各10g,山萸肉90g,龍骨、牡蠣、活磁石、鬱金、桂枝尖、桃仁、五靈脂、細辛各15g,萊菔子30g(生炒各半),炙草60g,麝香0.5g,三七粉10g(分沖)。2劑。
上方以參、附、龍、牡、磁石、山萸肉救陽斂陰固脫,紅參、靈脂同用,益氣化瘀,溶解血凝。瓜蔞薤白白酒湯合萊菔子,開胸滌痰,消食降胃;丹參飲合鬱金、桃仁、三七、麝香,辟穢開竅,化瘀通絡,細辛散寒定痛,桂枝引諸藥直達心官。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600mL,3次分服,2小時1次,晝夜連服,余守護病榻,20時10分,服第一次藥後一刻鐘汗斂喘定,四肢回溫,安然入睡。至正月初七上午6時,10小時內共服藥2劑,用附子300g,諸症均退,舌上瘀斑退凈。予以培元固本散治本(三七、琥珀、高麗參、胎盤、藏紅花等),追訪10年未發。余以上法加減進退,治心絞痛百餘例,心梗及後遺症12例均愈。其中1例為心肌下壁梗死患者。說明培元固本散有活血化瘀、推陳致新、修復重要臟器創傷的殊效。
本方出自當代中醫臨床大家、扶陽派代表醫家李可教授,這首破格救心湯在臨床上經過眾多醫生的實踐,證實其確實是救治心衰、心梗的良方。關於這首方劑更多的精彩論述,都在這本李可教授的著作之中——
人體陽氣與疾病
他是《思考中醫》作者劉力紅的老師,50多年來奔走於鄉土為民解危治病;他曾治癒十幾萬例重症患者,其中有兩萬多例是被醫院宣判死刑的絕症患者,逆轉陰陽起死回生。他,就是我國當代中醫界獨具特色的臨床大家——李可教授(1930-2013)。他致力於中醫臨床與研究52年,尤擅長以重劑救治重危急症,才識超絕,醫術精湛,並自擬處方三十多首,對內科、小兒科、婦科、外科、泌尿科等各科急危重症疑難病都有珍貴的治療經驗。從這本書,看一個隱逸的神奇老人由大山走向市井,為您破解人體陽氣與疾病之謎!(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人體陽氣與疾病》(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方邦江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