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鄧稼先的老師,愛才惜才,晚年流落街頭,卻不住學生家

2024-01-20     八月未完

原標題:錢學森、鄧稼先的老師,愛才惜才,晚年流落街頭,卻不住學生家

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這些人的名字如雷貫耳。

他們是中國科研領域的泰山北斗、是開闢新中國科技大道、引領中國走向世界的「大佬」,相對而言,葉企孫這個名字,似乎不曾被這個世界銘記,而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葉企孫的一生頗為傳奇。

他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並培養了79名優秀院士。1957年,葉企孫的兩名學生楊振寧、李政道同時獲得諾貝爾獎,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

如此功績、國士無雙!

一、注重動手能力,竭力改變現狀

都說教師很神聖,葉企孫的一生,都在默默無聞的做一位「種樹人」。

他把每一個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培養,待到桃李滿天下時,自己卻深藏功與名。

1898年,葉企孫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並從小就立志「科學救國」。

成為科學家後,葉企孫注重科學實證,強調實驗教學,注重動手能力。

他說:「本系自最淺至最深之課程,均注重於解決問題及實驗工作,力矯現時高調及空虛之弊。」

葉企孫是中國執教史上的傳說,他的執教之嚴也是出名的。

考核時,葉企孫只給李政道打了83分。

他允許這學生不聽自己的課,「因為你看的參考書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實驗做的不認真,要扣去25分」。

葉企孫不光是個種樹者,還是個育土人。

葉企孫說:「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學文化最盛行、科學土壤最肥沃、科學氣氛最濃厚的地方。」

中國科學研究停滯數年,葉企孫用一顆「造就科學致用人才」的心,使中國學術逐漸獨立。

二、惜才愛才,對自己苛刻

葉企孫回國後,先後成為南京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又回到清華母校創立了物理學院,並培養了一批學術水平超高的師資團隊。

在他看來,只有教育和科技,才能拯救貧瘠的中國走向強大和昌明。

當時國內科研環境差,經費不足,葉企孫只好委託朋友從美國訂購物理設備,並親自請德國公司幫忙製造實驗儀器。

葉企孫是出了名的愛才惜才,他寧願自己削減工資,也不願削減教授們的工資。

為留住人才,他還曾拱手將物理系院長的職位,讓給吳有訓;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庭經濟困難,只有小學文憑,葉企孫不顧眾人反對,將華羅庚聘為教授,又送他到英國深造。

葉企孫的前半生,可以說是輝煌榮耀;而他的後半生,卻充滿了屈辱和折磨,生命的盡頭,在孤寂中絕望。

三、晚年街頭行乞,卻不願意住到學生家

1939年,日軍在華北肆意橫行。葉企孫的學生熊大縝,靠自己的知識,幫抗日軍民製作炸藥,結果被汙衊為「國民黨特務」,被秘密逮捕並遭到擊殺。

受此事牽連,葉企孫也被誣陷成主謀,並鋃鐺入獄。

在獄中的葉企孫,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他的世界仿佛失去了黎明,等待他的只有毆打和辱罵。

昔日儒雅謙遜的名校教授,一夜之間腰彎成了九十度,淪為階下囚。在日日夜夜的折磨中,他精神一度失常,並患上了幻聽之疾。

看不到希望的葉企孫,很快就滿身疾病,大小便失禁,日子苦不堪言。

後來葉企孫被平反,出獄後,堂堂清華大學教授淪為了乞丐,終日遊走於大街上向行人乞討求生。

牽掛他的學生們,多次前去看望葉企孫,並請求接他到家裡生活,都被他拒絕了。他不願意拖累學生,加之自己身份特殊,去了有害無益。

直到1972年,葉企孫才恢復了教師身份。

可年邁的他步履維艱,再也無法站上講台。

葉企孫的一生,有過光輝榮耀、也有過屈辱不堪,他的出現,對整個中國乃至世界都間接或直接的產生了深遠影響,葉企孫,不該被這世界遺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8dfb2b8de18c11263fa79b8890859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