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晚年放走100個侍妾,跪著去見朱元璋,換來子孫200年榮華富貴

2022-02-23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湯和晚年放走100個侍妾,跪著去見朱元璋,換來子孫200年榮華富貴

提起明朝,大家便有了大興文字獄等一系列不太好的印象。講起來這一系列不好的印象都要從開國君主朱元璋講起,畢竟這些都是朱元璋明太祖為鞏固統治所做。

朱元璋為鞏固統治除了做出這些舉措之外還將大刀舉向了與他一起開國的大臣們,如著名的「胡惟庸案」、「藍玉案」,每個案件牽連到的功臣宿敵不知凡幾。

而同樣作為開國功臣,且手握重兵的湯和為何就可以全身而退,還給子孫留下後福?

忠誠的追隨者

如果問朱元璋他這輩子最忠誠的追隨者是誰,朱元璋一定會說「湯和」。湯和,字鼎臣,濠人,與太祖同里。史料記載湯和比明太祖大三歲,且二人是自幼相識,在一起玩耍,可以算得上是髮小。

湯和此人小時候便是「孩子王」,領著一群孩子在鄉間玩耍,出露將領之風。湯和從小便胸懷大志,精通騎馬射箭,成年之後的湯和更是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且性格沉穩謹慎。

早就對元朝統治不滿的湯和在成年之後,果斷率領十幾位鄉鄰投奔了郭子興。在戰場上他驍勇善戰,膽識過人,很快就變成了百戶。在一舉攻下九灣與濠州定遠縣之後,手下的士兵很快超過了千人,甚至成為了千戶。

在紅頭巾這裡過得風生水起的湯和想起了家中的髮小朱元璋,便寫一封信給他,想勸他也投奔郭子興。而朱元璋這邊認為湯和是自己大哥,肯定不會虧待自己,而恰巧自己也想做出一番功績,便也投奔了郭子興。

投奔了郭子興的朱元璋很快便因為立下戰功被提升為鎮撫,級別在湯和之上。1353年,湯和跟隨朱元璋進攻大洪山寨,俘獲士兵八百,升為萬夫長。隨後又跟著朱元璋攻下滁州,殺其守帥,因功被授為管軍總管,招募了更多的士兵。

1354年,湯和又隨朱元璋攻取和州。當時隨行的諸位將領大多是郭子興的部將,與朱元璋同級,都不肯居於朱元璋之下,對朱元璋做出的決策頗有不滿,甚至在背後給朱元璋使絆子。

而比朱元璋大三歲的湯和卻十分聽從朱元璋的指令,謹慎行事。這讓朱元璋十分開心,對湯和的感情更好了。

就這樣,一次服從,一輩子的服從,湯和便這樣追隨了朱元璋一輩子,與他一起征戰沙場,開創明朝。

兔死狗烹

在朱元璋稱帝之後,一手建立了明朝。可是新朝皇帝哪有那麼好當的?根基不穩,宗室弱,勛臣多,這些都讓朱元璋寢食難安。

面對這些問題朱元璋的舉動與歷代皇帝的做法一樣,那些昔日一起打拚的兄弟落得的下場無非是「兔死狗烹」。數十年下來,那些勛臣們不是冤死就是被殺害,大家都是心中有數。

而作為朱元璋的髮小,湯和為何能逃過一劫呢?其實湯和早就遭受過朱元璋的打壓和故意排擠,而湯和深知自古帝王多薄情,他也深諳樹大招風這個道理。

洪武四年,湯和被封為西征將軍,與副將軍廖永忠一起率領水師奉命討伐占據西南地區的明夏政權。但當時夏兵扼住險要地段,湯和未能成功進取,又慘遭江水暴漲,而傅友德已率軍從秦、隴兩地深入,攻取漢中。

廖永忠作為先鋒,也攻下瞿塘關,進入夔州。得到二人的幫助,湯和這才率軍跟隨其後,進入重慶之後,湯和降服了明升。還軍之後,傅友德、廖永忠均受到朱元璋的賞賜,但湯和的賞賜遠不及他們。

平定中原之後,朱元璋又因為湯和在常州醉酒放走陳友定餘部的罪名,沒有封他公爵,而是封了一個侯爵。侯爵是不錯,但湯和被封了一個侯爵,無疑是被故意打壓了。

等到湯和平定川蜀之後,朱元璋又當面說起了昔日他提到的湯和的罪名。但是湯和並未爭辯,也不惱怒,只是不停地叩頭謝罪,請求饒恕,這就是湯和的智慧吧。

面對朱元璋這樣一個多疑的君主,他定你的罪,你只能認罪,否則你爭辯一句,他日這一句便會成為你慘死的最後一根稻草。

朱元璋見湯和態度不錯,也自知只封湯和一個侯爵對他有愧,就封他為信國公。但封完國公之後,這件事並沒有就此翻篇,朱元璋又多次提起湯和在常州的過失,還命史官將這件事寫進史冊,可見朱元璋對湯和的忌憚之深。

湯和的大智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此時年事已高,心中不願諸將長期統領軍隊,怕自己百年之後,諸將手握重兵造反,但還沒有公開採取措施。

而一向敏銳的湯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意圖,便自動遣散了家中的百餘位小妾,主動對朱元璋說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揮軍隊馳騁戰場了,希望能夠返回故鄉,享天倫之樂,安享晚年,還望陛下批准。」

朱元璋聽後大為高興,收回了湯和的兵權,賜金銀五萬,並在鳳陽給湯和修建府第。他望著這位早已白髮蒼蒼的、佝僂的老人,意識到這是與自己一同長大的兄長,也是一生從未做過對不起自己的事卻被自己猜疑大半輩子的兄長。

在湯和告老還鄉之前還幫朱元璋平定了倭寇,平定倭寇之後,湯和就主動帶著妻兒回鳳陽養老。

湯和的這一系列舉措,讓原本對他處處猜疑的朱元璋心懷愧疚,對湯和恩寵有加。湯和晚年每年進京面聖一次,無關國家大事,只是敘舊聊天,這是其他大臣都沒有的恩寵。

在湯和逝世之前,也是朱元璋陪著的,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淚水在溝壑縱橫的臉上流下,訴說著這輩子的心裡話,最終湯和在對朱元璋的最後一次叩拜後,離去。

朱元璋意識到,這位無論自己在幹什麼都總是跟在自己背後支持,追隨著他的兄長離世了,心中無比悲痛,認為自己在生前對這位兄長十分苛刻,便將這份愧疚補償到了湯和的後代身上,湯和的後代因為湯和享受榮華富貴近200年。

其實湯和一直都知道自己要什麼,朱元璋要什麼,他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認為如果國遇難,那我則為良將,國安定,我則是閒人一個。正是這樣的覺悟,湯和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還造福了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