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關停特色存款產品 壓降負債成本是主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日,多家銀行陸續發布公告稱,將全面關停特色存款產品,比如,天津濱海農商行發布公告稱,自今年12月15日起,該行個人「定活通」「利增利」存款業務停止運營。
近日,多家銀行陸續發布公告稱,將全面關停特色存款產品。
比如,天津濱海農商行發布公告稱,自今年12月15日起,該行個人「定活通」「利增利」存款業務停止運營。已簽約的帳戶,自今年12月15日起不再將活期資金轉存為個人「定活通」「利增利」款項。已經轉存的個人「定活通」「利增利」款項計息規則不變,按照原產品規則繼續運行。
此外,交通銀行「超享存」產品12月1日起全面關停。「超享存」產品關停後,將不再提供自動轉入和自動轉出功能。已經通過自動轉入開立的超享存子帳戶不受影響,仍可按開戶利率和個人整存整取儲蓄存款帳戶的計息規則計息。關停後,該行將分批次將存量超享存子帳戶切換為普通個人整存整取儲蓄存款帳戶。
據了解,特色存款是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和客戶需求而推出的一種創新性存款產品。與普通定期存款相比,特色存款有特定起存金額、利率、期限、計息規則以及附加條件等。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商業銀行叫停部分特色存款,主要考量是在當前凈息差持續承壓的情況下精細化管理存款付息成本。因為部分特色存款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變相提升利率等問題,提高了銀行凈息差管理的難度。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部分銀行近期下調了特色存款利率。例如,多家銀行3年期特色存款產品此前年利率為3%以上,目前已降至2%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特色存款利率下調是銀行機構調整負債成本的措施之一。目前,在支持實體經濟、降低貸款利率的大背景下,銀行凈息差收窄嚴重,監管不斷優化、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製作用,減輕銀行機構負債端壓力。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持續推進,銀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部分銀行推出特色存款等。這些創新產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客戶需求,但也導致了市場競爭的無序化和金融風險的積聚。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具體來看,一是特色存款在多樣化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和風險管理難度。為保障銀行體系的穩健運行,防範金融風險,監管部門需要對創新存款業務進行規範和監管。此外,部分特色存款可能存在監管套利現象,或進一步放大金融風險。二是部分特色存款設計複雜,消費者難以準確理解和把握。叫停部分創新存款業務有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客戶資金安全,降低投資風險。
在此背景下,未來銀行要維持利潤增長,楊海平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發力,首先是進一步優化付息負債和生息資產兩端的配置策略,穩定凈息差,優化金融市場業務策略;其次是進一步轉變存款經營理念,推動費用驅動型存款、成本驅動型存款向結算驅動型、業務驅動型存款轉型;再者是強化預算管理與成本費用管理。
在杜陽看來,銀行應高度重視非息業務發展,並轉變非息業務發展模式。一是要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重點關注長尾客群的金融需求;二是要持續推廣綜合金融服務,打造跨界營銷或金融生態圈;三是要通過創新營銷策略來增加非利息收入;四要通過加強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來提高非利息收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9450,郵箱:nengyuanwang@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