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感覺心情低落、興致乏乏?快來治癒你的「情緒感冒」

2022-01-19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總是感覺心情低落、興致乏乏?快來治癒你的「情緒感冒」

撰文/金穎(中國兒童基金會心理援助首席專家)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情緒在我們的身上發生著、變化著,在我們的一切活動中留下它或淺或深的印跡。情緒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力量?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情緒感冒」,我們又該如何和情緒相處呢?

什麼是情緒?‍

情緒是人信念和思維反應的產物,是心理活動的代謝物。

人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與外界的人事物產生交互作用與各種聯繫。在這個過程中,現實事物對人或多或少具備了相應的意義,人對這些事物也就擁有一定的態度。而人對客觀現實的這種態度,是以帶有某些特殊色彩的體驗表現出來的。

比如,順利地完成任務會感到輕鬆,取得好成績會心生愉快,失去機會、朋友或親人會體驗痛苦、悲傷,看到美好的事物會去喜歡、愛慕;遇到危險或困難會緊張、驚恐等。這些情緒都是人在不同場景中所表現出來的對事物的不同反應。

因此,情緒可以簡單地說成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體驗。

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希臘哲學家埃皮克提圖指出,人不會受事物的干擾,干擾人的是他們對事物所採取的觀點。如今這一觀點被發展成為「認知療法」。這種療法認為,你所持有或選擇的觀點左右和支配了你的情緒,當觀點是非理性即不合理時,便產生了消極的情緒。那麼,有哪些非理性想法呢?

災難式的心理過慮

總愛挑出某個事件的消極因素,並把它不著邊際地誇大,將問題朝最壞的方面去想。如「我不受歡迎」,其實只是某個人批評了你,而你卻連其他人的微笑也看不見了。

以偏概全

將偶爾發生過的消極事件看成是無止境的,認為它會經常發生,如「我從來就沒考過好成績」「我總是運氣不好」。

給好事打個折扣

拒絕積極的經驗,認為它們「不算數」「沒什麼」。即使自己完成了任務,仍以為僅僅是自己的運氣好,自己還不夠好,別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胡亂預測結果

事情還沒有發生或還沒有結果,就主觀臆斷地對事態發展作出消極的推測與斷言。如考試還沒考,就說「我肯定完了」「要是我不及格怎麼辦」。

以己度人

總以為自己知道他人內心的想法,如「他們都不把我當朋友看」。

誇大其辭

過分誇大自己的問題或缺點的嚴重性,或過分輕視自己寶貴的品格。如「我太害羞,誰都不願同我做朋友」。

以上列舉的只是一部分非理性信念。其實,讓自己變快樂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意識到,是觀點左右了情緒。改變所想的,就可以選擇所感覺的。

學會讓自己快樂

要改變一個人的信念和思維模式有哪些步驟呢?

情緒的調節與疏導,首先需要「自覺力」,隨時隨地都清楚自己處在怎樣的情緒狀態,也就是從認識、了解與辨析自己的情緒開始。另外重要的是「理解力」,即清楚明白是自己什麼樣的信念、價值觀產生了相應的情緒。然後進行自我思辨,將非理性的想法找出來,並作出自我反駁。

很多時候,人會很固執地認為自己想的就是對的、合理的、真實的,卻忽略了這些想法帶給自己的傷害。所以,請務必記住:凡是讓你不開心的想法,都是不合理和需要調整的,無論它們看上去多麼有道理!當合理觀念占了上風,並穩穩地坐上心智的寶座,那麼這個人也就戰勝了情緒,戰勝了自我。

開一張心靈「藥方」

情緒清新劑:呼吸調節

呼吸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生理功能,卻總是被疏忽,其實呼吸是種「情感良藥」。在情緒低落時,不妨做長吸氣和有力的呼氣練習,讓情緒被逐漸抬高,慢慢興奮起來。當情緒高漲、憤怒時,可以改用不停地短促吸氣,時間可以持續3-5分鐘,情緒也會慢慢平和下來。

情緒耳藥水:聽音樂

心理學研究證明,音樂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消除緊張感,促進大腦更有序地工作。用音樂來調節情緒時,一般遵循「同質原則」,即根據自己的情緒狀態先聽節奏、旋律、所表達的情感相同的音樂,然後再逐漸過渡到不同的音樂。比如當悲傷時,可以先聽些哀怨低沉的悲曲,當情緒與樂曲產生共鳴,將其寄情在樂曲中時,悲傷就已被適當疏散了,然後再聽輕快、興奮的音樂。

好心情食譜:調整飲食

生物學家指出,食物和情緒之間存在一種基本聯繫。有些人會在心情不好時,吃一大堆的零食,雖說這種方式對身體不利,但在情緒不穩時,吃些「拯救」心情的食物還是有用的。比如有壓力和焦慮時,嚼一把堅果或吃點水果等。

心情修正液:色彩療法

顏色不僅僅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還能療愈人心。改變環境和所接觸到事物的色彩,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憂鬱時,不妨把家裡青、白色的牆壁換成粉紅色,家具也換成暖色調,再點綴一些生機勃勃的艷麗鮮花和掛畫。

心靈按摩師:專業諮詢

「情緒感冒」並不可怕,只要及時疏導就好。但如果你發現你有超過2周以上的時間,都出現下面的10個特徵,請勿拖延,及時去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支持。

顯著而持久的情續低落;

興趣減退,即使從事平日感興趣的活動也缺乏愉快感;

精力缺乏或疲勞感明顯;

集中注意的能力降低;

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

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

認為前途暗淡悲觀;

有自傷或者自殺的想法或行為;

睡眠障礙;

食慾下降。‍

「流出來的眼淚是珍珠,吞進去的眼淚是毒藥」。情緒就像垃圾,需要定期清理,不能長期壓抑和忽略。遇到問題換個角度去思考,感到不開心就換個想法,如果怎麼做都開心不起來,那就大膽、及時地尋求幫助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79a18351b383c67b345d8c29a916d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