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結束,大回暖再次來襲!什麼情況?不是說冷空氣,寒潮要來嗎?這又變了?這無論是冷空氣,還是大回暖等問題,其實都不一樣,這只是天氣變化之中的波動性發展。
那為什麼說冷空氣,又是大回暖呢?沒錯,在我國假期時段,不少人應該感受到了冷空氣的襲擊,特別是北方地區,然而,這一波冷空氣的活動只是「波動性」發展,我也給大家說過,其主要影響在東北,華北等地,所以,在影響之後,氣溫又會反彈回來。
比如:遼寧北票,在氣溫下滑到-5度左右,又會快速反彈到5度左右,這樣的變化幅度也是達到了10度左右,所以,就是一冷,一熱。
但綜合性來說,其實也還未改變我國大範圍升溫的局面,並且在1月4日的時候,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又出現了「紅得變色」的狀態,南北區域都是出現了一條「跨越帶」的升溫模式。
也就是這樣,包括在1月上旬的時候,我國也是大範圍處於偏暖的狀態,那就是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和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2~4℃。
不過,前面也一直說了,不是有冷空氣活動,不是有寒潮的趨勢嗎?的確,這一波冷空氣並沒有消失,只是沒有綜合性改變我國大回暖的趨勢,依然是保持暖和為主,但在冷空氣的影響之下,華北、黃淮氣溫接近常年或偏低1~2℃。
從這一波冷空氣的活動情況來看,預計是在1月4日的時候就增強了,並且在不斷湧入我國,特別是在1月6日的時候,強大的「紫色冷氣團」從我國東北,華北等地進入,所以,又會出現強烈的降溫,相比假期的冷空氣來說,實力強了很多。
所以,這就是此前說得可能發展出寒潮的冷空氣,但是從綜合性變化來看,實力是大大的減弱了,冷空氣突襲回暖!大範圍降溫、雨雪將來?還有沒有?
在1月6日發展出增強冷空氣之後,這一波冷空氣主體不會繼續南下,而是偏東移動,只是在黃淮,江南等地形成了一個大氣旋之後,將部分冷空氣推動南下,在降溫實力上是相比初期來說,減弱不少。
如果是這樣的變化,那成為今年寒潮的可能性不大。而我國氣候中心也是在預警冷空氣的發展,預計在1月5-7日,有一股強冷空氣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有明顯降溫天氣,平均氣溫普遍下降4~8℃,部分地區10~12℃,
長江以北大部地區有4~6級偏北風;7日凌晨,最低氣溫0℃線將位於江南北部一線。
的確,部分地區降溫較強,比如上面說的遼寧北票,在回暖之後,又出現了強烈的氣溫下滑,從5度直接下降到了-13度。
這說明冷空氣在北方的影響還是主要的,所以,局部的確大降溫18度,這還是較強。這裡也只能說,區域性的寒潮可能性較大,要想發展出全國性的寒潮可能性還是不太大,就看後面會不會調整。
寒潮一般是指——某一地區冷空氣過境後,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或48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或72小時內氣溫連續下降12℃以上,大家可以根據這個氣溫的變化來判斷一下,當然,南方的降溫也就變弱很多了。
只有在1月10日後,又出現了一波較強的冷空氣活動,帶來的影響升級,但還是那句話,變化空間還有,先參考。
那南方的雨雪還保留了嗎?南方的降雪還是保留了一點,雖然說冷空氣不強,但冷暖空氣共同影響之下,我國的雨雪發展還是存在,只是相對來說,面積小很多。
預計在1月4-7日,南方有一次較大範圍降雨天氣過程,長江及其以南大部地區將有小雨或陣雨,江南南部、貴州東南部及廣西北部和廣東北部有中雨,局地大雨。
湖北和貴州部分地區有雨夾雪。其中1月5-6日,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東南部有小到中雪。
只能說,1月的冷空氣還有,但主要是「波動性」發展,而且冷空氣的發展速度也轉變較快,快速進入,快速消失。
從我國給出的綜合性冷空氣判斷來看,預計1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4次,出現的時間和強度分別是,上旬前期(中等)、上旬後期(弱)、中旬後期(中等)、下旬後期(弱)。
同時,在冷空氣的影響之下,部分地區氣溫偏低,所以,1月就是「冷暖大波動」的情況。
最後再次說明一下,我國氣候中心也說明了,預計後冬(2024年1-2月),東亞冬季風強度總體偏弱,除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顯,或再次經歷氣溫「過山車」,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