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太空中看到你們的身影」

2024-09-19   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趙若郡

「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裡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9月18日,在河南省館校結合「開學第一課」暨「與航天英雄面對面」活動上,孩子們的朗誦節目《太空一日》,再現了航天英雄楊利偉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的所見所思所感。

活動現場,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走進河南省科技館,向孩子們講述語文課文《太空一日》背後的故事,並與孩子們親切互動。

逐夢星辰的旅程是同學們的關注焦點。「現在距離您進入太空已經21年了,哪些細節讓您久久不能忘懷?」

「在太空中,我一下『沖』到了舷窗邊。」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楊利偉依舊難掩激動,「從山脈的輪廓、海岸線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狀,我基本可以判斷出飛船正經過哪個洲的上空。經過某省、某地乃至中國上空的時間都很短,每一次飛過後,我的內心都期待著下一次,我想記住在太空中看中國的樣子。」

在楊利偉的工作日誌中,他這樣寫道: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航空與航天,雖一字之差,但要完成這個轉變,卻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

「您如何從一名飛行員變為一名優秀航天員的?」來自鄭州市鄭東新區永盛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周柯言對楊利偉叔叔的身份轉換頗感興趣。

「航天員要經歷超重、失重、低壓等特殊環境的嚴峻考驗,挑戰的是人類生理和心理的極限。」楊利偉坦言,這一切,沒有更多技巧可言,唯有日復一日地訓練。

一個細節,令人動容。

「每次地面模擬訓練時,航天員一隻手拿著操作器一隻手拿著報警器,如果承受不了,可以隨時按響報警器,實驗就會中斷。」楊利偉說,但20多年來,從未有一個航天員按響報警器。

星空浩瀚、璀璨無垠,叩問蒼穹、勇往直前。從「小艙」到「大家」,從「歸途驚心動魄」到「太空閒庭信步」……一代代航天人用經年累月的赤誠奉獻,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希望同學們用好奇心敲開科技的大門,希望未來在太空中看到你們的身影。」楊利偉對在座的孩子們充滿希冀,「科學的種子已經種下,未來,在更深邃的太空,或許會有在座的同學向我們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