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只想報警抓她,關一星期,一個月,一年都可以,腦子清醒清醒!」
近日,警局裡,一位親媽指著10歲的女兒惡狠狠地說了這樣一番話。
讓人不禁疑惑,這孩子是犯了什麼大錯?
母親這才道出其中原委。
自己是位全職媽媽,孩子今年上六年級了,每天圍著孩子轉,一年好幾萬補習費送孩子去補習,孩子成績也不差,但就是唯獨有一個嚴重的毛病。
不寫作業還特別愛撒謊!
每次遇到作業,孩子都會騙家人已經寫完了,各種藉口,各種假話,可謂「信手拈來」,令人「真假難辨」。
整整6年,她和孩子鬥智斗勇,但總是都被耍得團團轉。
媽媽氣憤地說:「任何時候,她都可以撒謊!」
可不,這一次,媽媽實在忍無可忍,直接把女兒丟在地鐵站。
警察及時發現,把孩子帶到了警局,電話聯繫到了女孩媽媽,這才有了開頭那一番「媽媽求警察抓女兒」的名場面。
看完,各路網友紛紛留言:
「有些孩子真的超級能撒謊!」
「我家兒子也有一樣的毛病,誰能教育教育?」
......
話里話外,父母們都把「撒謊」的鍋甩給了孩子。
教育專家尹建莉卻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說:
「如果某個孩子有說謊的壞毛病,這一定是他的成長環境出了問題。」
孩子的謊言,是父母教育上的一面「照妖鏡」。
與其一味譴責孩子,不如回頭看看自己的育兒方式是不是出了岔子。
曾在寶媽群里看到這樣的對話:
父母們都坦言日常最傷腦筋、最厭惡的就是謊話張口就來的孩子。
「我的頭好疼,今天能不能不去學校?」
「作業本落到學校里了,今晚寫不了。」
聽著邏輯合理,可奈何每次「演技拙劣」「神情奇怪」,父母一雙「火眼金睛」一看便知真假。
常常氣得父母大發雷霆,拎起孩子,非打即罵。
父母給出的理由也看似合情理:
「平時偷懶、成績差也就罷了,怎麼還能撒謊呢?那是道德品質問題,是錯上加錯!」
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
孩子放學回來,父母嚴厲地質問:「數學考了幾分?試卷給我看一眼」
看著父母一副氣勢洶洶地樣子,孩子頭一縮,順口一句:「老師沒發。」
但其實試卷就在書包里。
本以為能躲過父母的一場「問罪」,結果,父母更氣了。
原來,數學老師早就打過電話說過,孩子考試不及格。
父母不過是明知故問罷了,沒成想,兒子不僅成績差還會撒謊。
一腔怒火被徹底點燃。
爸爸大聲吼著,逼著孩子拿出試卷:「怎麼,現在還學會撒謊了?」
沒等孩子說下一句,就抄起傢伙往孩子身上打。
一時之間,家裡雞飛狗跳。
然而,這位父親沒想到的是,他所厭惡的,只不過是所有孩子都會伴隨的一個本能。
2~3歲的孩子中,大約50%的孩子會撒謊;
4歲的孩子中,撒謊的孩子高達90%;
12歲左右,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說過謊。
那孩子撒謊是好事嗎?
當然不是。
過了9歲之後,孩子學會為了自己,編造一些「黑色謊言」,長期以往,孩子就會有誠信危機。
但父母過度追責打罵,卻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法子。
澳大利亞資深記者伊恩·萊斯利曾在《天生會說謊》一書中寫道:「如果7歲的孩子依然愛說謊,說明他的內心深感不安。」
孩子愛撒謊,不是道德是非題,而是家庭心態問題。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吉諾特曾說:「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挨罵而尋求的避難所。」
父母越是步步緊逼,斤斤計較,孩子越喜歡用謊言來躲避一些懲罰。
前段時間,佛山7歲女孩因偷玩具被警察「抓」,引起數百萬人的關注。
而報警的人竟然是小女孩的親生媽媽。
那一天,媽媽氣急敗壞,無論怎麼質問女兒,小女孩就是死不改口,堅持稱自己沒有偷東西。
撒起謊來,面不紅心不跳,還在店裡和媽媽對峙。
一來二去,媽媽一氣之下,就撥打了110,讓警察來管教一下女兒。
果不其然,警察一到場,女孩兒馬上「敗下陣來」,承認自己的錯誤。
為什麼一個七歲小兒撒起謊來能這麼倔?
網友的回覆戳中真相:
「一個狠起來能在全國面前曝光自己女兒『醜事』的媽媽,女兒敢說真話才怪。」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的問題一定跟父母教育有關,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其實問題早就有了。」
一個撒謊成癮的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本身喜歡撒謊,而是因為平時的經驗告訴她:說真話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少年說》 中,一個叫孔湯琦的男孩分享過自己的慘痛經歷。
作為一個青春期男孩,犯錯在所難免,但他時常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父母問他:「知道錯了沒。」
好幾次,他都如實回答「不知道。」
但招來的卻是父母的一頓棍棒教育:「你竟然不知道錯哪了,該打!」
幾番輪迴之後,他無奈地說:「自己從一個好孩子變成了一個愛撒謊的「壞」孩子。」
再次犯錯的時候,父母質問:「知道錯了嗎?」,他馬上回答:「知道了,知道了。」
儘管,他內心一無所知。
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一個謊言往往要用另一個謊言去圓,誰也不知道,孩子下一句說的是不是真的了。
心理學研究顯示,過度嚴苛的教育方式,不僅無法避免孩子編假話,反而會激發孩子的說謊行為。
沒有孩子喜歡撒謊帶來的沉重心理枷鎖,謊言不過是孩子適應家庭環境的自保行為罷了。
每一個「謊話精」孩子的背後,大多都有隻手遮天的嚴厲父母。
賈靜雯曾在節目中,巧妙化解了女兒的一個謊言。
一次,賈靜雯正在教兩個女兒唱歌。興許是調皮求關注,大女兒咘咘突然起身將旁邊的妹妹一把推倒在地。
眾人奇怪之際,媽媽隨即就問咘咘:「為什麼要推倒妹妹呀?」
看著媽媽一臉疑惑的樣子,咘咘選擇了撒謊:「我想抱抱她。」
換做是一般的父母,肯定會更生氣地拆穿孩子的假話,嚴厲指出:你不是想抱她,你就是想推倒她。
然後一大堆道理,數落孩子一番。
可賈靜雯卻沒有一句責怪,反而順著孩子的「謊言」,將錯就錯道:「你再一次要抱妹妹怎麼抱?」
不得不說,賈靜雯這個方法實在高明。
最後,效果也是驚人得好。
兩個女兒一同扎進媽媽的懷裡,來了一次愛的擁抱,關係得到了緩解。
大女兒咘咘打那之後就沒說過類似的謊言。
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過:「孩子的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聰明的父母,不要只關注撒謊本身,而是要去關注孩子謊話背後的動機。
如果孩子的動機並沒有觸碰原則底線,沒必要三令五申,勢要糾出個是非對錯、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辯不可。
及時引導孩子的情緒才是上上之策。
綜藝節目《火星情報局》中,歌手張宇講過自己家孩子的一件事。
有一次,孩子想換手機了,怕父母不給買,就編了一個假故事,說自己手機丟了。
張宇夫妻心如明鏡,卻沒有當面拆穿孩子。
隨著話頭和孩子聊起了天:「爸爸已經50歲了,什麼手段沒見過呀……」
看似閒聊,實則是在暗示孩子不要說謊。
孩子也很聰明,順勢就找了一個台階下,主動承認了錯誤。
更重要的是,兒子還因為爸媽沒有責罵自己說謊,而變得更加乖巧懂事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不少。
面對孩子撒謊,父母有很多種不同的選擇,其中,當面揭穿是最不明智的。
想要讓孩子真正意識到「我不能隨意說謊」,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理解和接納。
給孩子鼓鼓掌、鬆鬆綁,讓孩子安心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愛意,謊言就自然沒了存在的必要。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內心是敏感的,它是為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
親愛的父母們,如果下一次,你的孩子不小心說了一句謊話,不要著急揭穿,不要著急斥責。
請你蹲下身看著她,和她說:
「沒事,孩子,你說真話,媽媽不會怪你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6019ed25799c42cb2b6761fea07b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