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若出現3種跡象,暗示腸癌或已在發展中,及時做腸鏡排查

2022-07-10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大便若出現3種跡象,暗示腸癌或已在發展中,及時做腸鏡排查

隨著電子產品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出現疾病症狀後,都習慣上網查詢,看自己可能是出現了哪些問題。而當看到與「癌」有關的疾病時,更是會發自內心地產生恐懼。

沒錯,癌症就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疾病,不僅因為癌症的治療需要巨額花費,同時還因為癌症治癒率並不高。

很多癌症患者在發現病情時,就到了中晚期階段,甚至是連手術機會都已經失去,只能通過保守的放化療控制病情,而即便是經過了治療,晚期癌症的生存率也相當低!

目前我國高發的癌症種類主要是以內臟器官癌變為主,比如肺癌、肝癌以及消化道癌症等。而在消化道癌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就是大腸癌,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大腸癌病發率都占據了前五位!

而且由於其早期症狀和普通的肛腸疾病相似,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視!

大腸癌在之前是容易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但近些年大腸癌也逐漸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青中年患癌的病例在臨床上屢見不鮮。

特別是對於有腸癌家族史、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的人來說,出現大腸癌的幾率也相對較高一些。

如果近期大便突然有以下三個改變,當心就是腸癌來報道的信號:

1、便便怎麼「減肥」了?

腸道負責的工作就是吸收營養、排出殘渣和廢物。由於腸腔就是一個圓柱體管腔,所以排出大便的形狀也以圓柱形、垂直下降為主。

如果出現了急性腸道疾病、飲食紊亂等問題,大便形狀也會短暫發生變化,比如稀水樣大便就是常見情況;

但是,若近期大便形狀發生變化,不似之前一般「粗壯」,反而是出現了細條、扁條樣的糞便,又或者是大便的一側出現凹痕、血液等,這都可能是腸道內異常占位的表現。

當癌細胞形成癌腫之後,在大便通過時就可對其產生擠壓,從而造成形狀的異常變化。

2、便便為何變「紅」了?

很多腸癌患者在出現便血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普通肛周疾病,比如肛裂、痔瘡一類。

但事實上,腸癌便血和痔瘡有明顯區別,患者在便血的過程中不僅沒有特殊疼痛感,同時大便也多與血液混合在一起,早期由於出血量較少,所以很難肉眼發現,在進行糞便常規檢查時,可表現為大便潛血陽性;

而隨著病情不斷發展,患者還會出現黏液樣、膿液樣的血便,並伴隨異常的腥臭味。有部分發展到晚期後的腸癌,沒有大便排出,反而是直接出現了便血表現。隨著血液流失的加重,後期患者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症狀。

3、便便怎麼越來越難排出了?

如果患者出現的是直腸癌,特別是低位直腸癌,在癌腫發展的早期,就可對排便感受器、肛門括約肌產生刺激,患者可出現里急後重症狀,明明每次都感覺要憋不住了,但偏偏大便排出就是不順利,有時僅僅是出現了便意,卻沒有大便排出;

而發展到晚期後的結腸癌、高位直腸癌,患者還可出現腸梗阻症狀,這是一種類似便秘的症狀反應,大便排出十分困難,同時還會伴隨劇烈腹痛、腹脹等症狀。有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現腸梗阻症狀後,才被診斷為了直腸癌。

以上三個症狀出現,都可能是腸癌發出的信號。目前對於腸癌的篩查主要有三個方式:肛門指檢、糞便檢查、腸鏡,這其中對腸癌敏感性最高的檢查就是:腸鏡!在發現異常腫物後,應積極進行病理檢查,確診腫瘤的性質,然後再配合醫生進行科學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5abf91b5c2d50b6e726fa9c21d9df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