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端手機顏值和攝影會捲成什麼樣子?

2023-06-01     安卓中國

原標題:2023中端手機顏值和攝影會捲成什麼樣子?

vivo S17 系列正式發布,趁新鮮,機哥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感受。

機哥主要體驗的是 vivo S17 Pro,所以本文重點就聚焦在 Pro 上了。

vivo S17 Pro 有山海青、冰白玉、玄黑三個配色,機哥拿到的機子是「山海青」。

廣州近期超級熱,看到這配色,機哥感到絲絲清涼。

不僅因為它屬於冷色調,更因為整個機身給我一種「流動感」。

特別是朝著 vivo S17 Pro 背部盯久了,視覺效果聯動腦補,會感覺周邊氣息隨之涌動起來,將燥熱一掃而空。

聽完發布會後,機哥悟了:山海青這種流動感,來自它的獨特工藝「粒子水墨」。

小小背板上,竟然有 1500 萬顆磁粒非線性排布,難怪形成了充滿層次感的紋理。

八弟說,結合淺藍色看,vivo S17 Pro 背板線條就跟海浪一樣。機哥倒是覺得,它在勾勒山巒走勢,讓我聯想到《千里江山圖》。

近年來跟山水相關的文創產品出了不少,vivo S17 Pro 山海青設計算是其中能 get 到東方美學精髓的。

而且,通常涉及古典美學的,整體氣質上就沒那麼「潮流」。但 vivo S17 Pro 卻又帶有青春感,毫無違和。

機哥那天跟模特小姐姐到潮人聚集區拍照,手持 vivo S17 Pro 就很亮眼。

外觀這件事還是比較看個人審美,難以量化。機哥來展示下可以具體評鑑的東西吧,比如說,S 系列的重頭戲:影像。

vivo S17 Pro 後置 5000 萬超光感人像鏡頭+1200 萬專業長焦人像鏡頭+8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

前置同樣是一枚 5000 萬超光感人像鏡頭。

在體驗期間,vivo S17 Pro 的影像功能被小姐姐盤出花來了。

具體怎麼盤,就從後置人像說起吧。

作為工具人,就要有工具人的覺悟。為了讓小姐姐選出自己滿意的照片,機哥按快門的手就沒停過。

萬萬沒想到,在廣州塔下,機哥碰上第一道坎,是找角度。

vivo S17 Pro 的長焦人像鏡頭+全系 OIS 光學防抖的超豪華人像攝影二件套,的確是為拍攝角度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但選擇多了,也是很苦惱的。。讓人不知道選哪張美照放進文章里。

離遠了拍,人像和風景互相呼應,各不搶戲。

稍微近些的半身照,則專注小姐姐的美,將周邊風景自然虛化。

又或者,距離再近些。

主打一個凸顯細節,睫毛、眉毛、髮絲,360° 無死角記錄下來。

遠中近都拍了,你猜最後小姐姐最喜歡哪張?

好吧,千挑萬選,選了張沒有廣州塔的。

但該說不說,好的攝影設備能激發人的好狀態,看小姐姐舒展姿態就知道。

機哥還是不死心,跟小姐姐商量:來都來了,真的不再跟廣州塔合影嗎?

於是,我們走遠了些,換個角度嘗試,順便體驗一下 vivo S17 Pro 的「運動追焦」功能。

神秘入口就在:相機更多設置運動追焦。

支持自動和手動追焦兩種模式,日常拍攝的話,自動就夠智能了。

面對動來動去的拍攝對象,vivo S17 Pro 穩穩追焦。

在這過程中,我們只需要無腦按快門就行。

收穫的照片所見即所得,X90 系列的「零延時懸浮抓拍」功能,也被放在 S17 系列上。

抓拍小能手這不就來了?

終於拍到了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廣州塔合影,鼓掌。

在軟體層面,vivo S17 Pro 為影像優化的地方,遠不止運動追焦。

再舉個例子,我們出去玩拍照時,經常前置後置來回切換。

前一秒在拍風景,後一秒就忍不住拍自己了,誰懂。

在 vivo S17 Pro 上從後置切換到前置時,會自動從普通拍照模式,切換到「人像模式」。

另外,一群朋友玩的時候,如果需要合影,通常會將螢幕從豎屏轉為橫屏。

在轉過來的同時,vivo S17 Pro 自動切換為廣角模式,更適合多人合影。

嚯,在前置人像這塊,vivo S 系列是把人們的使用習慣玩明白了。

但是,機哥又要說但是了。

在前置人像這塊,機哥和小姐姐遇到了當天體驗的第二道坎:光影變化。

別看天色晴朗,太陽高高掛,但其實在現場,光線是肉眼可見的雜亂。

在這種情況下,非常考驗手機的「感光」能力,以及對平衡光影的把控。

具體把控得怎麼樣,看圖。

無論順光逆光,都能將人像呈現出很有質感的樣子。對於皮膚,沒有無腦美顏,而是反饋出正常人臉應有的狀態。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咳咳,但要說更極端的光線情況,是在日落之後。

當拍攝環境已經暗到這個程度時,vivo S17 Pro 又會如何應對呢?

首先是進光量,通常手機挖孔前置的光圈都在 f/2.4,vivo S17 全系增大到 f/2.0,在弱光環境下,儘可能地讓更多光線進入鏡頭。

再有就是兩顆柔光燈,它們跟前置廣角打配合,補光角度去到 90°。體現在照片的效果,就是光線能照顧到方方面面,不再是生硬地只往臉上打。

細心的機友可能發現了:

兩顆柔光燈的色溫不同以往那種冷白光,而是更柔和,像小夜燈那種柔白,這能讓膚色更自然,拍出來不會慘白慘白的。

vivo 的工程獅可能對膚色調節有執念,在色溫調整這塊做了不少事情。

在柔光燈基礎上,還來了個色溫滑塊功能。

看演示大家應該理解了,就是通過螢幕光顏色的變化,調整前置人像的色溫。

如果還沒 get 到這優化的妙處,建議仔細對比下面三張圖。

很明顯第一張膚色最冷,而第三張膚色最暖。

這就大大增加了我們的選擇度,能拍出更多不同風格的照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說到攝影風格,vivo S17 系列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靈感。

在相機人像模式風格中,可選不同玩法。

比如「宇宙閃爍」風格,就很適合在暗光環境下裝酷,有點賽博朋克哦。

同樣,vivo S17 Pro 的後置攝像頭也為暗光環境做了準備。

它配置一顆智慧柔光環,支持多檔色溫主動調節。

在柔光環加持下,用 vivo S17 Pro 夜拍人像,能拍清晰的同時,還能把色彩拍准,氛圍感拉滿。

但有的時候,夜拍人像不是怕光不來,而是怕光亂來。

跟白天大太陽底下光影斑駁的不同,城市夜晚的光源來得亂七八糟,想拍好的難度更上一層樓。

大家想想看,晚上逛個街,四面八方的光有來自路燈、商鋪招牌、甚至路過的車燈......

在光源雜亂的環境下,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出現上一張人臉膚色是這樣,下一張馬上變臉色的情況。

這都是由於拍攝設備對光的感知不夠專業,光線一亂就轉不過彎來。最終生硬的,還是出片效果。

但大家發現沒有,在 vivo S17 Pro 的夜拍里,色彩還原度穩得驚人。

拍一整晚,都沒出現人像偏色的鬧心情況。

這是因為 vivo S17 Pro 搭載超感知光譜傳感器,在算法加持下,確保了色彩還原度。

超感知光譜傳感器在 vivo 手機中是首發,Pro 有 Pro 的道理。

當然啦,機哥用 vivo S17 Pro 不止拍了人像。

它還有美食模式,拍拍吃的:

近可拍花花:

遠可拍風景:

拍了一整天下來,回去還有 43% 的電。

在續航方面,vivo S17 Pro 包含 4600mAh 大電池,搭配 80W 遠航閃充。

處理器採用天璣 8200,內存容量最高可選 12+512GB 搭配,性能可以說是均衡流暢。

機哥再提一嘴它的螢幕,vivo S17 Pro 的視覺效果是 S 系列目前為止最優,一塊 1.5K 超視網膜護眼屏,看著順眼得來還護眼。

總的來講,喜歡拍照特別是拍人像的盆友,對成片色彩有要求的,vivo S17 Pro 是合適選擇。

3000 元價位,追求輕薄又重視體驗的朋友,vivo S17 Pro 同樣可納入考慮範圍。

今年快過半了,2023 中端機顏值和攝影功能會捲成什麼樣子,機哥更加期待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56065a8a40a3c04f265c616a2d5bd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