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第一個 LinkBuds 的開放式設計,很難看出該耳機是如何工作的。憑藉輕巧小巧的外形、語音聊天、尚未發布的「自動播放」和無線高解析度音頻等功能,索尼不惜一切代價為 LinkBuds S 提供了其他耳塞無法比擬的新東西。但這是用戶想要的嗎?讓我們來看看。
在包裝盒內,可以發現 LinkBuds S 已經在其充電盒中,總共四組矽膠耳塞(默認安裝介質)和一個非常短的 7.8 英寸 USB-A-to-USB-C 充電電纜。但值得特別讚揚的是盒子本身:它由部分回收(和完全可回收)的紙板和紙製成,沒有一絲塑料。
LinkBuds S 體型更小,具有低調的啞光黑色飾面(技術上是黑色/灰色雙色調),白色和沙色的配色。它們是我們可以戴在摩托車頭盔下的為數不多的無線耳塞型號之一,因為它們幾乎不會從耳朵中掉出來。
左起:索尼 WF-1000XM4、WF-C500、LinkBuds S、LinkBuds
正面的細長 LED 燈條可讓您了解其充電狀態。這裡唯一缺少的是無線充電——考慮到這個價格的大多數充電盒現在都有這個功能。
與索尼當前的所有無線耳塞一樣,LinkBuds S 具有IPX4 防水和防汗等級,因此只要事後清潔它們,帶著它們跑步就不是問題。
索尼的觸摸控制非常好,並在成功點擊時提供有用的提示音。這樣做相對比較容易看到,但外表面的上半部分比較敏感,觸摸底部很少起作用。
LinkBuds S 為用戶提供單點、雙點和三次點按手勢以及點按和按住。在兩個耳塞之間,總共有八種可能的操作,但索尼繼續使用控制自定義方案。我們必須從四個控制「組」之一中進行選擇,並且只能為每個耳塞分配一個組。
由於對Google Fast Pair和 Microsoft Swift Pair 的支持,連接 LinkBuds S 既快速又簡單,即使啟用了 LDAC 編解碼器,該連結也證明非常可靠——這可能會影響連接穩定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與索尼的其他無線耳塞一樣,LinkBuds S 不支持同時連接設備的藍牙多點,即使在未使用 LDAC 時也是如此。鑒於索尼對 LinkBuds 的「始終開啟/永不關閉」的理念,這是一個特別奇怪的遺漏。
索尼已經為 LinkBuds S 找到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算法。頻率平衡很好,中頻比也很詳細。而且神奇的是它只有 5 毫米的動態驅動器來做到這一點,是您在類似產品中發現的尺寸的一半。
主動降噪 (ANC) 是索尼在個人音頻領域的核心優勢之一,LinkBuds S 在展示這種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好。它可以阻止嘈雜的交通聲音,甚至可以在不達到音量設置的情況下走過工地也聽不到。
LinkBuds S 在相對安靜的條件下表現良好,但與大多數無線耳塞一樣,當背景噪音增加時,它們可能會變得有點不均勻。並不是說打電話會有噪音,只是會受到影響。
LinkBuds S 的電池壽命只有平均水平,索尼聲稱,在 ANC 開啟的情況下,每次充電可獲得 6 小時的時間,而在 ANC 和透明度均關閉的情況下,將獲得 9 小時。在 ANC 開啟的情況下,包括充電盒在內,您總共可以獲得 20 小時。這當然足夠一整天使用,但僅此而已。
LinkBuds S 體積小、重量輕,音質也不錯。但它們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通過聲控助手和透明模式智能地讓您在不伸手去控制的情況下使用它。但是,由於高解析度音頻聽起來與常規無線連接沒有明顯不同,電池壽命短,沒有無線充電或藍牙多點,很多人可能也會因此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