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20多個孩子帶大,被罵「傻子」27年,最該爆紅的是他!

2022-08-18     窈窕媽媽

原標題:把120多個孩子帶大,被罵「傻子」27年,最該爆紅的是他!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2020年11月,凌晨四點半。

遼寧,鞍山市,鐵東區。

夜色籠罩,空曠的馬路邊緩慢行駛著一輛麵包車,後備箱連接著數條麻繩,每條繩子的另一端分別綁在一個個孩子的腰上,牽引他們奮力奔跑。

深冬,零下十幾度,滴水成冰。

孩子們嘴裡呼出的白氣,很快散在夜色里消失不見。冷氣通過鼻腔進入肺部,不時傳來一陣嗆咳。

一個中年男人從車窗探出頭,聲音洪亮:注意步頻、跑步要穩。

訓練結束時,天才微微亮。

少年們身上的羽絨服被汗水濕透,一擰就出一灘水。

12公里,是今早的訓練里程。平時,這個數字是20公里。

「在漆黑的狀態下跑步不知道累,速度就加起來了」。說話的人叫柏劍,是一個年近50的中年男人。

他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範教師、遼寧省道德模範……

是一百二十多個「孩子」的爸爸。

他的故事,還要從二十多年前講起。

1991年,柏劍考上大學,鄉親們挨家挨戶給他捐錢,終於湊足他的學費。

「能上學太不容易了,所以我骨子裡總有一種執念,看不得身邊的孩子不念書、不上學」。

1995年大學畢業,他成了一名體育老師。教學期間,他注意到有一個叫龐浩的學生,因為父母離異各自成家,無人管教他,變得越來越叛逆。

柏劍心有不忍,於是將他帶到自己宿舍,兩人同吃同住。

「他比我父母更關心我」朝夕相處之間,龐浩深受感動,開始改口叫柏劍「爸爸」。

「孩子們都是好孩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就這樣,龐浩之後,柏劍助養的小孩越來越多。

2002年,幾個被他資助並培訓的孩子參加大連國際馬拉松,獲得女子接力組冠軍。

新聞報道後,送他這裡的孩子越來越多,加上被遺棄在門口的孩子,他都安置了下來。

一位殘疾媽媽經常被老公家暴,為了讓孩子將來有機會上大學,她騎了一個月三輪車,從廣東到東北,把孩子送到柏劍這裡。

「媽媽只能做這些,以後的路就靠你自己走」。

十幾個孩子,開銷並不是一筆小數,一天就要消耗一袋米,幾十斤菜。

柏劍的工資入不敷出,刷爆了不少信用卡。

工作之餘,他兼職好幾份零工賺錢,掃大街、買盒飯、擺地攤……甚至大年三十晚上,他也在忙著撿煙花的殼子攢著賣錢。

最難的是2005年,同時有五個孩子考上大學,學費就需要六七萬,他愁得整夜睡不著覺。

酒後,他問收養的大兒子「要是哪天老爸不行了,你能不能接替老爸的班,把這幫孩子養大?」

為了孩子們能順利上大學,他顧不上尊嚴和面子,到處借錢「你們能借我多少錢,就借我多少錢,哪怕五百、二百,有我在,一定會還上」。

如今,柏劍助養的第一個「大兒子」早已成家立業「我們這些從他那裡走出去的孩子,體驗過酸甜苦辣之後,才能知道他當時為你付出了什麼」

多年過去,柏劍依然堅持公益事業,這讓「大兒子」很心疼「不少人看他就像看精神病,這麼多年,我不知道他怎麼堅持的,我不希望他這麼累」。

2011年,柏劍在遼寧鞍山成立了一家馬拉松俱樂部,取名「夢想之家」,正式以公益的方式招收困境兒童練習長跑。

收養的孩子身上有著相似的印記:孤兒、單親家庭、貧困、被家暴……

有人被趕出家門;

有人被父母家暴;

有人因為貧窮被叫鄉巴佬;

有一心復仇的男孩

……

在進入「夢醒之家」前,他們習慣用暴力和仇恨解決一切問題。

「送來我這兒的孩子,學習底子太薄弱,而體育是條捷徑,只要達到二級以上運動員,就可以參加高考特招」。

通過奔跑改命很辛苦,但是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卻是最穩妥的方案。

孩子們,跟著柏劍換了一個又一個地方,宿舍、傳達室、倉庫……如今「夢想之家」得到政府的扶持,住進了公租房,有了穩定的住所。

不遠處,還有一小塊農場,可以用來種一些瓜果蔬菜,自給自足。

這個冬天,農場被大雪覆蓋,柏劍帶領孩子們在農場上打雪仗,他們一起種植果樹,期待著明年的收穫。

面對這些缺愛的孩子,柏劍承擔了父親的責任。

有的孩子剛來的時候很自卑,不敢抬頭看人。柏劍讓每個孩子總結自己的5個優點,幫助他們找回自信。

他還每天給孩子們樹立小目標,鼓勵他們去實現。

在他的努力下,孩子們越來越自信。

有孩子訓練懈怠,他加油打氣「咱本身就輸在起跑線,只有好好訓練,才有讀大學的機會」。

閒暇時間,他會陪孩子們一起看電影《阿甘正傳》、《放牛班的春天》,告訴孩子:人生就如同一片輕盈的羽毛,雖然有落下的時候,但你應該鼓舞自己飄揚而上。

「夢想之家」中有個孩子叫小金子。

2014年,爸爸突發腦溢血,媽媽在一個寒冬的夜晚,把小金子棄在河邊。

被爺爺找到的時候,小金子衣服上掛著冰凌,凍得直打顫。

爸爸重病、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一家人絕望之際,柏劍出現,接走了小金子。

爺爺很放心「在他那裡起碼學不壞」。

在「夢想之家」,柏劍悉心照顧小金子。

小金子的屁股有多年的凍傷,一到冬天就發作。

柏劍每天會為他擦藥,他心疼這個孩子,儘自己能力幫助他。

因為過早經歷了苦難和離別,小金子比十幾歲的孩子都要成熟。他喜歡讀詩,說的話也像詩句一樣耐人尋味:

我喜歡自己的想像力,不喜歡自己的命運;

我是一個黑暗的孩子,從夜的孤單里,向你伸出我的雙手。

別的孩子覺得他在胡言亂語,柏劍會耐心傾聽,並誇獎他像有詩人的潛質。

小金子從來不主動提起媽媽,每次聽到「媽媽」兩個字,他會把頭扭過去不再說話。

他經常望著窗外,唱自己改編的歌「世上只有媽媽最不好,沒媽的孩子像個寶,有媽的孩子像個草……」

小金子的多年凍傷復發

知道小金子心中有恨,柏劍決定解開這個心結。

他找到小金子,問他「你多長時間沒看到你媽了?」

「五六年了」

「你還記得你媽長啥樣嗎?」

小金子搖搖頭,眼圈泛紅,雙手來回搓著膝蓋。

柏劍撫摸著他的頭輕聲安慰:可能你爸媽性格合不來,可能他們有很多無奈,你不知道,所以你的恨對他們不公平,對你自己也不公平。你還得繼續長大,有啥委屈跟爸說。

小金子說,媽媽走之後的這幾年,他每天重複做同一個夢。

夢裡,他和媽媽被困在一個起火的大樓里,他和媽媽想推門逃出去,門外也是火。

想從窗戶跳下去,發現樓下鋪著一堆釘子,最後還是跳下去死了。

他讓小金子把噩夢畫在紙上,疊成小船,扔進了大海。

那一刻,在海邊奔跑的小金子慢慢嘗試與過去告別,在老爸柏劍的帶領下走向「新生」。

16歲的尹可心,是柏劍收養的「女兒」。

5歲,爸媽離婚那年,她多次嘗試自殺,她用小手拿著刀片笨拙地在胳膊上劃,沒有成功。

之後她和媽媽天南海北「流浪」,父親的印象也漸漸模糊。

可心一直想見爸爸一面「當面問問他,認不認我」。

但媽媽拒絕給她聯繫方式,這成了她的心病:

從小到大,爸爸沒有親過我,抱過我,說一句我愛你。

媽媽經常說爸爸的壞話,說他這不好,那不好。

我不想讓媽媽說爸爸的不好,都離婚了,還說那些幹什麼。

媽媽在哪打工,她就在哪上學。小學期間換了十來個學校,頻繁轉學導致她成績直線下滑。

不想讓孩子居無定所,媽媽把女兒送到「夢想之家」,希望她能過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在「夢想之家」,可心總是心不在焉,訓練成績也很一般,還迷上了遊戲和網聊。

內部達標測試,她離二級運動員的水平還差很遠,這樣下去,大學都上不了。

柏劍恨鐵不成鋼:

達不到二級,你還能幹啥,你還有選擇嗎?

不練了,找個人嫁了,也能過一輩子,餓不死,你想那樣嗎?

他讓可心去媽媽那裡呆幾天,或許狀態會好一些。

可心媽媽在工地上幹活,住所是臨時搭建的鐵皮房。

母女倆在一起做飯,聊天……重逢的溫馨在可心提起爸爸時戛然而止。

「你有病的時候,他把你扔河溝裡頭;我給你上戶口的時候,用一下他的身份證和戶口本都不行。你還想去找他,你咋那麼有臉呢」。

「我就要個電話號碼,又不幹啥」。

「咱娘倆被他坑成什麼樣子,你還聯繫他」。

她越說越激動,甚至要斷絕關係「以後別聯繫我了」。

可心哭著給柏劍打電話,希望他能勸勸媽媽。

柏劍認為「應該讓孩子見他,也就死心了,我覺得這不是壞事」。

可心媽覺得有道理,同意把聯繫方式給女兒。

拿到電話,可心陷入糾結。

柏劍提醒:不管他對你怎麼樣,都不要恨,恨會讓你一輩子難受。記住,最起碼我這個爸爸還是愛你的。

一翻開解,可心反而想開了,她沒有了從前的執著「我感覺也沒有找他的必要,見不見都無所謂了」。

放下包袱後,可心全身心投入訓練。

2021年鞍山馬拉松比賽,可心跑進了前20,這是未有過的好成績。

因為柏劍,她離大學夢又進了一步。

因為把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柏劍畢業二十多年一直沒成家。

他也曾交過女朋友,可是女方接受不了他一心撲在孩子身上,提出「要談戀愛,先把孩子遣散」

他也參加過相親節目,最後還是沒勇氣牽起女嘉賓的手「我真實的生活不一定姑娘能適應,人家是好女孩,我不能禍害人家。」

直到四十多歲,柏劍才遇見了志同道合的羅老師。

為了幫助愛人,羅老師辭去了北京的工作,和柏劍一起打理「夢想之家」。

2019年,二人攜手走入婚姻。

這一年,他已經46歲。

2020年,年末,妻子臨近生產,他把「夢想之家」的孩子們暫時安置在寄宿學校,答應月底前一定來接他們,就匆匆去武漢陪伴待產的妻子。

柏劍走後,孩子們經常不自覺紅了眼眶。

當初被父母拋棄,又要再次被拋棄嗎?

他們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也不敢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數著日子等他回來。

看到天上的飛機,開玩笑說「你看,老爸來了」。

有孩子在紙上畫了個碎心,一半畫上柏劍一家三口,另一半寫上自己的名字。

他說「老爸來了,心就合上了」。

「他們太缺愛了,我第一次離開這麼長時間,還有了自己真正孩子,孩子們就想我是不是不要他們了」。

春節前,柏劍的兒子順利出生,被喊爸爸這麼多年,他真正意義上有了自己的孩子。

沒有在喜悅中沉浸太久,想到那些期盼他回去的殷切眼神,他告別妻子和新生的孩子,匆匆趕回。

這天,孩子們正在上朗讀課,柏劍悄悄溜進教室最後一排,和孩子們一起朗讀。

孩子們知道,他們的老爸又回來了。

他們大聲讀書,誰也沒回頭,眼淚早已順著偷笑著的臉頰,流了下來。

過年這天,柏劍和孩子們一起放鞭炮、貼窗花、包餃子。

孩子們各送老爸一個紅包,裡面裝著「未來」的信。

「我是來自2041年的小微,老爸,這個時候你已經68了。這二十年我每年都給你過年,「夢想之家」也早已經不在了,但是你在哪,家在哪」。

「我是十年後的可心,26歲的我已經是一名警察了,見過很多生死,感受過黑暗,我總是會想起你,想起「夢想之家」的兄弟姐妹,那裡有愛也有光」。

「我是來自2035年的金浩然,老爸,我是黑暗裡的孩子,謝謝你伸手拉了我一把」。

在柏劍的幫助下,一批又一批孩子從這裡走了出去。

他驕傲地指著照片介紹「大兒子四十了、這個大三了、這個在特種部隊、這個在中科院做助理」。

到2022年3月,「夢想之家」培養了120多個孩子,他們通過體育特長,擺脫原生家庭的桎梏,找到了自己的路。

周佳傑,在「夢想之家」度過7年,現在是一名高中教師;

谷陽旭24歲,和老爸共同度過了5年,如今是專業的田徑運動員 ;

王卓,38,與老爸共同生活了6年,目前在銀行擔任支行長。

……

柏劍,用長跑、關愛,和無數張信用卡換孩子們出人頭地。

老爸,他對得起這個稱呼。

如今,依然有孩子在他的帶領下,逆風奔跑。

每天清晨,他們的腰上會拴著一根斜向上的繩子,在黑夜中,用腳步丈量大地奏出不屈節拍。

來自破碎的原生家庭,孩子們是不幸的;

從「老爸」這裡收穫了溫暖的家,他們又是幸運的。

致敬柏劍——

也致敬那些像柏劍一樣在公益道路上奮力前行的人。

謝謝他們用瑩瑩燭火,成為點亮孩子人生之路的萬丈光芒!

參考視頻:

紀錄片《人生第二次》,bilibili;

Aha視頻和騰訊新聞欄目【中國人的一天】聯合出品,bilibil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49c92040071b7fa4f39828251f1bb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