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礦業大學的李偉昊同學,連續三年在學校的圖書館「霸榜」,借閱量一直排在第一位。
據說,他一年中有2000多次出入圖書館,書籍閱讀量達240餘冊。
現在,今年的考研結果已經出來,李偉昊同學以初試第一400分的成績出現在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中,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努力終有回報,我們祝賀李偉昊同學。
他配得上眾多官媒的關注,也是年輕人應該有的樣子,值得其他同學去學習。
02
不過,從李偉昊同學的新聞中,我卻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像李偉昊這樣勤奮的同學,一年只不過是借閱了240餘冊書而已。
那麼,我們普通人,一年能讀多少書,一輩子能讀多少書?
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
我上網查了查,又自己算了算,答案令人吃驚!
03
且看數據: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期間,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公布。
我們的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6本。
你可能說,很多人都是從手機上看的書!
這裡也有電子閱讀的數據,去年一年,人均電子書的閱讀量是3.30本。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成年人,紙質書和電子書加在一起,一年只不過平均讀8本!
就算是10本吧,就算我們都活到100歲吧,那我們一輩子,無非只能讀1000本書而已!
可是,誰能生下來就讀書,就能活到100歲啊!
04
這個數字令人沮喪,卻又是不爭的事實。
世界上的書,太多,我們的一輩子,太短。
世界上的書,浩如煙海,我們能夠讀的書,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
現在,我們家家都有了書房,但讀的書卻越來越少。
有時候看到別人有本好書,借過來倒是很快能夠讀完,如果是自己買的書,有的連塑料包裝都還沒有拆開,就一直擺在了書架上。
買書時的欣喜和衝動,早就不知道去了哪裡。
我們在手機上閱讀也是如此,看到了好文章,看到了好公眾號,趕緊收藏,趕緊訂閱,但絕大多數,只是靜靜地躺在那裡,直到我們換手機時,一切都煙消雲散。
我們的藏書,大機率會隨著我們搬家,隨著我們老去,匯聚到廢品收購站,最終化為紙漿。
其實書買來不讀,與廢品無異!
05
都知道讀書是個好習慣,但大多數人都堅持不下去。
不讀書,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相信大部分,都是給了手機,都是刷了視頻。
李偉昊介紹自己讀書時,有一個小小的細節:「去圖書館前,手機一定是要放宿舍的。」
在家裡,我們可以把手機放得遠一點,不去主動看它。
然後,去書房的書架上,把那些塵封已久的書打開,一本一本地去讀。
也許,若干年後,你可能會感謝今天的決定。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