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剛《小樓聽雨》詩詞點評專輯(三)
陸玉梅女史題句「春風與我兩為難」嵌句一律《雜感》
吳瑾(法國)
思及天涯每倚欄,中宵愁對月光寒。
關河已作經年別,海陸空勞幾度看。
永夜憐卿孤處苦,春風與我兩為難。
玉壺縱有冰心在,卻恨滯留遙慨嘆。
李曉剛評:
七律最講跌宕起伏,情思深厚,本詩是也。前半首從大處著筆,首聯言天涯遊子思歸,但徒然對月傷感;頷聯承接寫分別之久,相見之難;後半首從小處著眼,頸聯聚焦到「卿」與「我」。「永夜」「春風」句,詩情搖曳,韻味豐富。尾聯雖翻用王昌齡詩意,但真我自現,慨嘆遙遠。
庚子春日有悼
戴大海(河南)
日落樓空宿鳥驚,亂投鴉隊出江城。
風寒永夜潮猶涌,霧逼元宵月未清。
鵩影襲來黃鶴去,笛音吹斷白雞鳴。
九原誰起遼東客,忍淚低吟薤露行。
李曉剛評:
鳥雞無情,家國有怨。頷聯生動有力,頸聯及結尾尚須琢磨。
寒食節有懷
葉細初(廣東)
暮年情繞故鄉雲,寒食每臨思祭墳。
獨對春晨聞杜宇,復觀舊照念親尊。
養兒母有三分愛,侍母兒無一寸恩。
遙向家山深處望,悽然淚下黯傷魂。
李曉剛點評:
情真意切,足見母子情深。頷聯兒母疊用對映,形象熨切,抒發出綿綿之情感。整詩對仗工整,情感深摯,結尾描繪生動感人。
壬寅新春將至同仁相約以賦之
李明科(安徽)
青帝情濃總佑人,淮城是處已先春。
山間風剪梅腮破,湖畔霜敷柳眼新。
樓院紫盆花氣足,門聯金字紙香勻。
畫翁把酒輕揮筆,十里春煙入遠津。
李曉剛點評:
對仗工整,景色描寫遠近相映,但總覺缺了什麼?清人吳騫云:「律詩中二聯,往往一聯寫情,一聯即景。情聯多活,活則神氣生動;景聯多板,板則格法端祥。」可與作者共勉!
憶故地重遊有記
史濟民(上海)
重回故地感茫茫,又見繁花又斷腸。
今日思君春夢短,當年笑我水雲長。
愁吟有淚因千里,欲醉無人共一觴。
好句雖多寄何處,憑空再說鳳和凰。
李曉剛點評:
本詩情濃氣暢,起伏抑揚,咫尺千里,胸襟自開,收放自如。你與我,今與昔,皆為我所遣用。
游六和塔隨感
李玉蓮(山西)
虛檐飛欲挑雲高,鈴語風中說逝濤。
兩岸青岑含古意,四圍涼葉動蕭騷。
煙霞均被江聲染,川岳頻添詩興豪。
獨立浮屠誰會意,欄杆久倚悟真韜。
李曉剛點評:
本詩意境高邁,用語醇厚典雅。首聯見景起意,想像奇特;中二聯一承一轉,頷聯不錯,頸聯自我情感融入少,有重複頷聯意思之嫌,沒有宕開;尾聯呼應開頭,「誰會意」問的妙!七律中二聯最難,如果去掉這兩聯,這是一首不錯的絕句呢。
塵社周年慶也用思塵韻釋「塵」字
廖國華(湖北)
積簣成山例有循,誰輕縹緲一微塵。
遠凝水氣能成雨,添築蓬居待款賓。
層級漸高天可上,跡痕應在事難湮。
老夫何幸今宵會,搶著謅詩不讓人。
李曉剛點評:
本詩成功全在妙用「塵」字,圍繞「塵」遣詞造句並掀起陣陣詩情。先從「積簣成山」緣起,起的自然又留下很多話題;中間兩聯從「成雨」「款賓」「 天可上」「事難湮」展開想像,跌宕起伏,層層深入,對仗嚴整而詩意盎然。尾聯亦托得自然貼題。本詩意象生動,文脈貫通,苦心經營,手法老辣,不愧作手!
點評者簡介:李曉剛,字陶之,號陶軒主。西安財經大學文學院教授,西安外事學院教授,當代詩人。長期在高校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及研究工作,擅長詩詞創作和研究。出版詩詞作品集《終南集:陶軒主詩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詩詞創作概論》(三秦出版社)等十多部著作。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