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持續擦亮再生資源「綠色名片」
道路兩側高樓林立、廠房內機械運轉,工人們熟練地操控著各種設備,各道塑料生產工序有條不紊……近日,走進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周村鎮的北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一股現代化、工業化氣息撲面而來。
然而,誰能想到,30年前的周村鎮卻是另一番模樣。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城市化起步階段,隨著城市塑料廢棄物增多,周村鎮的塑料加工業應運而生。歷經多年發展,逐步形成了集橡塑回收分揀、初級加工、集散交易於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
「當時的塑料加工只是分揀、清洗、破碎、融化、造粒,行業投資小、工藝簡單,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粉塵、廢氣和廢水,在給人們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生活環境帶來了較大影響。如何推進傳統產業上檔升級、轉型發展,成為政府部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周村鎮黨委書記白志紅說。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2014年,定州市經過科學謀劃、研究論證,利用周村鎮南辛興村沙河沿岸的沙灘地,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實施建設了占地1萬畝、總投資200億元的北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項目,引導塑料加工企業入園生產,集中配套環保設施。
園區建成後,周村鎮乘此機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針對全鎮環保設備不合格、有環保設備不運轉、配套設施跟不上的小型塑料加工企業,積極鼓勵引導其入園生產,以高新技術引領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針對規模型塑料加工企業,周村鎮因地制宜,積極幫助指導企業查漏補缺,抓好問題整改,嚴格標準要求,加快部門驗收,使河北陽光路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南源塑膠有限公司、河北優尼科塑膠製造有限公司、市睿誠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達標企業在最盡短時間內恢復了有序生產。
根據多年的健康發展,北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較大的塑料再生基地,園內從事再生回收企業達300多家,轉移剩餘勞動力1.5萬人。園區二期建成後,預計將直接帶動5萬餘人實現就業。
「隨著北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的不斷做大做強,塑料加工業已經成為周村鎮人民群眾致富增收的『金飯碗』、產業振興的『搖錢樹』。」白志紅說。
仲新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3e68e7ec5058bc4ea538c1ba8495a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