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到板房 生活更便利——甘肅積石山縣加快過渡安置房建設

2023-12-29     蘭州新聞網

原標題:帳篷到板房 生活更便利——甘肅積石山縣加快過渡安置房建設

帳篷到板房 生活更便利——甘肅積石山縣加快過渡安置房建設

12月26日,在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陳家村安置點,群眾在搬運物資。本報記者劉宇航攝/光明圖片

12月26日,群眾在陳家村安置點防凍水房用水。本報記者劉宇航攝/光明圖片

「來,來,吃碗漿水面!」

12月26日中午,記者來到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梅坡村安置點,昨天剛搬進板房的村民張正香正在爐子上煮麵。這是她從帳篷搬到板房後,做的第一頓飯。

「之前住帳篷,不能做飯,吃的主要是愛心餐和泡麵。現在住板房,自己可以生火做飯,更便利了。」張正香笑著對記者說。

從張正香家出來,記者看到,一排排箱式板房整整齊齊,很是壯觀。板房內,床、火爐是標配,電燈和插座都是安裝好的。每間板房18平方米,有的還設有隔間。板房壁厚7.5厘米,採用阻燃材料,兼具防風保暖抗震性能。

板房外的空地上,小朋友三五成群,打羽毛球、跳繩、騎車,玩得不亦樂乎。沿著板房走一圈,可以看到水電氣保供站、物資儲備分發站、心理疏導室、困難訴求反映受理室、衛生室……

「這裡還有免費WiFi,村民上網不用愁。」一位電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作為梅坡村安置點板房的建設方,中鐵二十一局積石山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石龍海向記者介紹,他們早在22號便捐助搭建了500間彩鋼板房,後來又承擔了新增2194間板房搭建任務,先後共在積石山縣5個自然村25個救災安置點搭建彩鋼板房。目前,他們已投入搭建安置點廁所、水房、學校等配套設施的緊張施工中。

離開梅坡村,記者來到積石山縣劉集鄉陶家村安置點。還沒跨入板房區,裊裊炊煙便映入眼帘。記者了解到,陶家村安置點的板房建設較早,邊建設邊搬遷,目前板房入住率達到90%左右。

村民陶希雲早在22日便搬進了板房。「我老婆是孕婦,所以我們家是第一批搬遷到板房的。」他告訴記者。

記者在陶家村安置點看到,每個板房內都安裝了4張床鋪和1個火爐、2組照明燈具。有的村民還從家裡搬來了餐桌、廚具、冰箱等,讓板房裡顯得更溫馨。

「和帳篷相比,裝配式活動板房具有防火、防震、穩定、保暖、衛生、採光性好等特性,尤其是牆板採用保溫岩棉材料,牆體厚度約10厘米,防火、保溫效果好。」參與該安置點建設的甘肅建投七建直屬公司經理蔣萬濤告訴記者,群眾入住後,他們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增加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點、公共衛生間數量,公共區域鋪設紅磚地面,保證受災群眾生活安全和便利。同時,配有維修人員,對受災群眾居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做好維修配合工作。

離陶家村不遠,劉集鄉團結村安置點已鋪上了乾淨整潔的地磚。板房外,幾位老人正坐在一起閒聊和曬太陽。一旁的食品庫房內,米、面、油、蔬菜堆成小山。庫房裡還生著爐子,防止食物被凍壞。

記者到來時,安置點正在發放蔬菜。「不夠的話,隨時過來拿。」一名工作人員喊道。

從庫房往前走,一間正在建設的圖書室讓人驚喜。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不僅要讓受災群眾住得暖、吃得飽,還要讓他們特別是孩子們有精神食糧。」

從帳篷到板房,建設和搬遷的行動,正在積石山縣各個安置點緊鑼密鼓地進行。

12月27日,甘肅省召開受災群眾固定性過渡安置房建設第三次專題推進會提出,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對長時間集中安置可能產生的用電、用水、用網、如廁和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垃圾清運、污水處理等問題,要早著眼、早著手,配齊配足相關設施,留夠容量。要在抓緊固定性過渡安置房建設的同時,把活動板房教室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同步實施、同步建成,確保災區學生及時返校複課。要妥善處置好群眾返家居住或搬入活動板房後的空置帳篷,統一組織回收、及時造冊入庫,最大限度地節約國家財產和救災物資。

(本報前方報道組前方報道組成員:陳海波、章正、劉宇航、宋喜群、王冰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3c347f45e55d724722f6482652d59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