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知名古建築畫家連達發文反映,山西臨汾霍州市一座明代鼓樓,不知為何被拆除。9月20日下午,記者聯繫到霍州市文旅局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介紹稱,這一鼓樓並非被拆除,而是修復。
(退沙村的明代鼓樓)
曾經的明代鼓樓變成一堆瓦礫
連達在文中稱,他曾經在書中記錄了這座位於退沙村的鼓樓,近日有書友尋訪山西古建築時來到了這座鼓樓,並反饋給他幾張照片,曾經的樓閣已成一堆瓦礫。照片顯示,上述明代鼓樓幾乎被完全拆除,地面上散落著磚頭、石碑等從樓體上拆除下來的構件。
連達在多年前曾對這座明代鼓樓進行拍照、繪畫和記錄。彼時,他在書中描述這座鼓樓為:「這座鼓樓通高近二十米,平面呈正方形,下部有巨大的十字穿心城台,上部為面闊和進深各五間的三重檐十字歇山頂兩層木樓閣,雙層都有迴廊。……在鼓樓一層有明碑清碑各一通,明碑碑首刊為《文昌閣記》,標題是《霍州仁義村建鼓樓碑記》,落款時間為「大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歲次乙卯仲秋吉旦」,很明了地說出了村莊所處位置,修建鼓樓兼文昌閣的原因和時間。」
(鼓樓已成廢墟)
鼓樓樓體出現裂縫、基礎沉降以及傾斜的情況
20日下午,霍州市官方人士對記者介紹,退沙村的這座鼓樓是縣級保護文物。「鼓樓確實是拆了,但是這是為了保護,會復原的。」退沙街道一工作人員對記者稱,因為鼓樓樓體出現裂縫、基礎沉降以及傾斜的情況,才採取相關措施對鼓樓進行保護。
霍州市文旅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今年2月,政府就發現鼓樓樓體出現了地基下沉的情況,牆體也出現了裂縫。此後,霍州市專門開會研究鼓樓的保護,當地政府還邀請了山西省內及國內知名的古建專家,商議臨時的保護方案。後來採取了相關措施,將樓體用圍欄圍起來,並做了支撐保護。但到了7月,鼓樓牆體明顯出現傾斜,坍塌風險增大,此時必須採取措施,「因為一旦倒塌,文物就真的毀了。」
三維掃描對樓體建模,再使用原材料將鼓樓復原
上述工作人員稱,在請示臨汾市、霍州市政府同意以後,當地執行了最終的修繕方案。通過三維掃描對樓體進行建模後,將樓體建築結構全部拆除,相關結構部件都先保存下來。地基修整完成後,專業的文物修繕隊伍再使用原有材料在原址將鼓樓復原。目前,相關專家還在對修繕方案作最終的評審。
新黃河客戶端綜合自:紅星新聞、極目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3c0c6aa57455fec3e561d1f0a0e86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