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的《平原游擊隊》:僅用49天完成,李向陽成為「全民偶像」

2022-10-17     電影聚焦

原標題:67年前的《平原游擊隊》:僅用49天完成,李向陽成為「全民偶像」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0年,大銀幕上最常見的的無疑是各種「英雄形象」。

像是《鐵道游擊隊》里的劉洪,《林海雪原》里的楊子榮,《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和許雲峰,這些光輝偉岸的革命英雄都曾在那一年代受到億萬觀眾的崇拜。

1955年上映的影片《平原游擊隊》作為那一年代的經典,同樣締造了一位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平原的游擊隊在「反掃蕩」的過程中與日軍的鬥智斗勇,其中游擊隊長李向陽的形象收穫無數觀眾的擁躉,至今仍然盛名不衰。

01、很多情節來自導演親身經歷

在《平原游擊隊》之前,新中國電影在「抗戰」題材上一直缺少一部代表作。

雖然也有《呂梁英雄》《新兒女英雄傳》等抗戰題材的影片,但數量相對較少,也都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直到1954年,時任電影局副局長的陳荒煤看到根據劇作家邢野的話劇改編的劇本《平原游擊隊》,便產生了將其改編為電影的想法。

他第一時間想到了導演蘇里,因為蘇里經歷過抗戰,上過戰場殺過敵人的經驗。

但蘇里接到任務後卻有些猶豫,因為自己此前從沒導演過這一影片,感覺自己難擔重任。

直到看過劇本後,被故事深深打動的蘇里改變了想法,找到陳荒煤表示自己願意接下導演的任務。

為了能更好地完成影片拍攝,他向陳荒煤提出把自己非常熟悉的另一位導演武兆堤找來,和他一起完成影片的拍攝工作。

得到陳荒煤的同意後,蘇里、武兆堤以及副導演趙心水便前往河北冉莊調研,參觀了為躲避日寇挖掘的地道,聽那些親歷抗戰的村民們控訴日軍的罪行,搜集到不少珍貴的劇本素材。

經過商議後,蘇里他們決定按照「驚險片」風格來拍,這種「懸念叢生、一波三折」的故事也最容易得到觀眾的喜愛。

因此影片不只能單純表現我方的智勇雙全,同時也突出了松井等敵軍的狡猾和多疑,游擊隊和村民幾次三番陷入危局。

比如聽到炮樓被炸毀的消息後,松井沒有著急去查看,反而猜出了李向陽的誘敵戰術,繼續在村子裡尋找游擊隊隱藏的地道。

當李向陽等人埋伏在前方準備進行伏擊,松井部隊卻殺了個回馬槍,回到村裡對村民們嚴刑逼問。

正是這種勢均力敵的正邪較量,讓整個戰鬥過程十分驚險刺激,也讓觀眾深切體會到游擊隊想要戰勝敵人的艱難。

與此同時,蘇里導演在原劇本的基礎上,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情節上進行了一些設計。

比如片中的小寶子這個孩子的形象,很大一部分來自蘇里一直難以忘記的一段往事。

抗戰時期蘇里在太行山地區養病時,突然遇到日軍進村搜人。

情急之下,照顧他的老大娘讓小孫子往外跑吸引鬼子的注意力,蘇里脫離了危險,小孫子卻被鬼子殺害······

同樣在電影中,小寶子因為不肯說出遊擊隊的下落被松井殺害,而他之前撿到的那顆子彈,被蘇里設計成一個重要的工具。

影片最後,李向陽正是用這顆子彈擊斃了松井,為小寶子報了仇。

在三位導演的精心打磨下,電影劇本在兩個多月後順利完成,之後便進入選角和拍攝的階段。

02、締造「李向陽」和「松井」兩大經典形象

相比於劇本創作,影片的「選角」著實讓幾位導演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周折。

對於李向陽這一角色的人選,三位導演從電影廠到部隊尋了個遍,也沒找到特別合適的男演員。

就在陷入僵局之時,蘇里猛然想起曾主演《六號門》《英雄司機》等片的演員郭振清。

蘇里看過郭振清演的話劇,他還記得郭振清身高大挺拔的外形,特別是那股不願服輸的勁頭,都和李向陽的形象氣質特別契合。

就這樣,郭振清得到了出演李向陽的機會,但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也經歷了不少歷練。

比如為了改掉郭振清開槍喜歡閉一隻眼的問題,進行了上千次的射擊訓練。

為了表現李向陽騎著馬拿著槍的英雄氣概,從沒有騎過馬的郭振清摔了無數次,最終學會了騎馬。

在一次次的歷練之後,郭振清對角色把握也越來越好,稜角分明的臉上充滿自信和篤定。

最終郭振清完美地將角色躍然於銀幕上,出色的演繹也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自此郭振清聲名鵲起。

另一方面,作為李向陽主要對手的松井也是片中的重要角色,一旦選不好就會降低這場正邪對抗的可看性。

在考慮了所有演過反派的演員之後,蘇里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憑藉《智取華山》中的方子喬成名的「反派專業戶」方化。

方化的反派角色堪稱一絕:出演《智取華山》時,他下功夫觀察鷹和猴子的眼神,將鷹的「兇悍」和猴子的「狡猾」融入到眼神中,使角色具有一種殘忍的「獸性」。

在出演松井時,方化也對角色進行了不少精彩的設計:比如總是叉著腰、手裡拿著把刀的細節,傳達出角色「色厲內荏」的形象。

形象上的細節設計,再加上方化富有個人特色的日語發音,從而締造了中國電影史上這一非常經典的反派角色。

03、主演如今都已不在人世

《平原游擊隊》只用了49天就拍攝完成,不久後在全國上映,引發了轟動全國的觀影熱潮。

由於影響力經久不衰,長春電影廠在1975年又重拍了彩色版,雖然畫面更為精美,但在內容上缺乏新意,沒有引發太多反響。

之所以時至今日仍被奉為經典,既離不開幾位導演和編劇的幕後創作,也離不開眾位演員對角色的精彩詮釋。

郭振清在本片上映後獲得「全國最受歡迎演員」的稱號,此後又先後主演了《英雄兒女》《濟南戰役》《小字輩》等影片,直到80年代大銀幕還經常出現他的身影。

方化在出演本片後,又在《三進山城》《甲午風雲》等影片中塑造了不同類型的反派角色,深受廣大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就連姜文也是他的忠實粉絲,1994年姜文還邀請方化參演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也成為方化的最後一部電影。

對於片中飾演司令員的張瑩,很多人更熟悉的是他在《小兵張嘎》里飾演的羅金保,可惜的是張瑩因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45歲那年不幸早逝。

此外,李向陽母親的凌元後來憑藉《黑三角》里的女特務成為無數觀眾的童年陰影。

不得不說凌元的演技確實了得,很多人很難把本片中慈眉善目的老大娘和那個陰險狠辣的女特務聯繫到一起。

60多年過去,這些優秀的演員都已經不在人世,但他們的形象都將銘刻在經典電影的鏡頭中,被一代代觀眾所銘記。(撰文:皮皮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3b1e90d7098fde05c8516112c6857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