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回憶一生的3大失誤:錯信一小人,高估一兄弟,低估一對手

2022-08-13     適應生活

原標題:劉備回憶一生的3大失誤:錯信一小人,高估一兄弟,低估一對手

建興十二年(234年)春,諸葛亮最後一次出祁山,他率領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後在水南岸五丈原紮營,是司馬懿築營阻攔,卻拒不迎戰。而諸葛亮事必躬親,以至積勞成疾,未打敗司馬懿自己卻先倒下了。諸葛亮死後預示著蜀國再無北伐成功,統一天下光復漢室的可能,而這一切其實早便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早在公元207年未出山之前便已經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聯吳抗曹的大計,《隆對中》記載:「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在戰略上,諸葛亮又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雖然諸葛亮已經為劉備設下了隆中對策,甚至還親自下山輔佐於劉備。因此劉備從一個個居無定所的軍閥,先占領了荊州又占領了益州,可與曹操平分秋色,在諸葛亮的率領下平等天下指日可待,但是因為劉備的3大失誤,最後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

第一個失誤:錯信一小人

這個錯信的小人正是呂布,我們知道陶謙曾將徐州讓給劉備,但是一直以來都秉持仁義立身的劉備斷然拒絕了,只留了一隻並幫陶謙守徐州。後來,呂布被曹操趕出兗州後便投向了劉備,劉備接納了呂布。但是呂布卻趁著劉備討伐袁術期間共攻占了徐州,導致劉備幾乎成為了喪家之犬,如果劉備一直有徐州做根據地,那麼諸葛亮下山之後也更好開展拳腳的多。

第二個失誤:高估一兄弟

關羽是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之首,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聖。但是正因為關羽的本領太強了,所以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傲,這樣的特性是不適合做地方一把手的。如果讓趙雲來拒守荊州,最後哪怕無功但也絕不至於失受。

而因為劉備高估了關羽,最後導致自己丟了最重要的戰略地荊州,而且還讓關羽最終兵敗身亡,更重要的是吳蜀聯盟宣告徹底的破滅,可以說從關羽丟掉荊州開始便註定了劉備一生無望再統一天下。

第三個失誤:低估一對手

我們知道關羽死後,劉備悲憤交加,不顧諸葛亮的勸阻,派遣了數十萬大軍征討東吳。此時的劉備已是暮年,可謂久經沙場,劉備自己也很自信就是不帶上諸葛亮。而另一邊東吳派出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儒生陸遜,劉備怎麼會放在眼裡?

劉備大軍一路打到了夷陵,隨後擺出了八百里連營,絲毫不考慮陸遜敢來偷襲,結果陸遜一把火把劉備帶來的幾十萬蜀軍精銳,全都燒做了灰燼,不久後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回望自己的一生,讓他最後悔的無疑就是這三次失誤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39cb86575cc2a5b01f44cbd7956b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