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有條風雨橋,集侗族民間木結構建築技藝營造,堪稱世界第一

2023-06-12     樂玩日誌

原標題:廣西有條風雨橋,集侗族民間木結構建築技藝營造,堪稱世界第一

三江,被譽為世界「樓橋之鄉〞。侗家獨特的吊腳樓,風雨橋.鼓樓以及寨門,戲台.井亭等,每一個都堪稱藝術珍品。

在三江的崇山峻岭中,常會見到這些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世界木建築大觀」的木建築群落,數量之多,式樣之繁,造型之美,技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最讓人稱絕的,是那些侗族建築工匠身懷的絕技,他們不用設計圖紙,不用一顆鐵釘,僅憑几把簡單的工具和長期積累的豐富經驗,

就能建造出各式各樣精美的建築,不能不說為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

位於中國廣西三江縣城古宜鎮北面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一座獨特而壯觀的木結構建築,以其宏偉的規模和精湛的工藝而聞名於世。

這座橋橫跨在林溪河上,連接著兩岸的侗族村寨,是侗族人民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社交場所。

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的建造可追溯到建於1916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

也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

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有5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橋的兩旁鑲著欄杆,好似一條長廊;橋中有5個多角塔形亭子,飛檐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畫,富麗堂皇。

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渾厚,仿佛一道燦爛的彩虹。以其巨大的規模和雄偉的建築風格,成為了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橋身採用傳統的木結構建築技藝,木料均選用當地的原木,經過精心雕刻和拼接而成。整個橋身由橫樑、縱梁和扶手等構件組成,它們緊密結合,相互支撐,使得橋身堅固耐用,能夠承受風雨的考驗。

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

除了其獨特的建築結構,程陽風雨橋還展示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和民間藝術的魅力。

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遊人坐在凳上向遠處放眼,只見林溪河蜿蜒而來,橋的兩邊,茶林滿坡,翠木簇擁;田園耕地,農夫勞作;河邊水庫,緩轉灌溉。

橋上的樓亭裝飾精美,雕刻著各種傳統圖案和紋飾,展示了侗族人民的創造力和審美觀念。

在特定的節日和慶典活動中,橋上還會舉行各種文藝表演和傳統儀式,吸引著遊客和當地居民的參與。

程陽風雨橋作為侗族文化的象徵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站在橋上,您可以欣賞到壯麗的河景和周邊村寨的田園風光美景,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橋上漫步,您可以近距離觀察到木結構建築的細節和工藝,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留言告訴我,你想過侗鄉,看看這座集侗族民間木結構建築技藝營造,堪稱世界第一的程陽風雨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257f322ef2b3d90ce2e8d72fc9274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