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編者按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加。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本期熱點透視解析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優化邏輯,探尋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主攻方向,為在高質量發展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更多思路。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童彤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各地要用戰略眼光,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善用比較優勢釋放發展潛能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和發展條件有所差異,加之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環境的迥異,客觀上要求尋求區域協調發展必須找准不同地方的優勢所在。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各地區都應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文忠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區域發展圍繞產業梯度轉移的過程,本身就是合力發展和挖掘不同區域比較優勢的有力實踐。
「現階段,在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充足和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弱化。與此同時,中西部等地區在勞動力供給和價格上的比較優勢越發明顯。」張文忠舉例介紹說,沿海省份的某製造企業,利用西部省份的場地、招商政策傾斜以及比東部地區偏低的人力成本等,轉移工廠到當地,再依託西部省份的口岸優勢以及日漸成熟的陸上交通,比如中歐班列等,將產品和服務外延開拓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這帶動製造業發展、解決就業、創造消費供給以及出口增長等,就是有效利用比較優勢的結果。」張文忠說。
張文忠認為,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必須依靠有效的政策支持。同時,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縮小地區發展差距。「通過不斷強化設施連接以及積極搭建合作平台,各地區之間的合作、交流和經濟聯繫也將持續緊密,從而實現共同繁榮。」
強化主體功能定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凸顯主體功能定位的重要性。
對此,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體,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的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不得不提。其不僅明確了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和限制開發地區,更進一步強調了「因地制宜地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特色經濟、適宜產業」的要求。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叢屹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明晰主體功能定位,才能調動各地發展主動性。要按照國家部署,服務整體和長遠發展利益的要求,積極謀劃產業類型,在全國形成整體有序、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布局。
在叢屹看來,各地區應該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強引導,鼓勵各地在產業協同、人才流動等方面開展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
此外,作為產業和地方發展的載體,國土空間規劃將讓主體功能定位看得見、摸得著。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反覆強調主體功能定位和優化國土空間精準布局,這為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提前鋪路。
比如,政府通過加強對土地資源的規劃和管理,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用地需求,由此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為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提供巨大儲備。
2024年,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有望加快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局面。叢屹認為,這要求相關方面應該將有限的土地資源集中到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以此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並註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熱點連結
智觀天下丨中國能源轉型遙遙領先綠色認證將「護航」國際合作
關注丨民宿行業迎豐年特色化品質化是趨勢
劉世錦:現階段更需要理解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
圓桌丨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激活創新動力
總 監 制丨王輝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