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特寫 | 鏗鏘行:不要浪費危機

2022-08-09     觀點地產新媒體

原標題:博鰲特寫 | 鏗鏘行:不要浪費危機

2022博鰲房地產論壇·特寫一些常來博鰲房地產論壇的老朋友感嘆,今年熟面孔的企業家少了一些,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前形勢。

相比去年論壇上,更側重討論「季節變化」,今年則更偏重「生存節點」。而衡量生存狀況的一條紅線,是流動性壓力表滿格後的債務違約,相當一部分企業暴雷或者徘徊違約的邊緣。

房地產行業的地震還在繼續,震感持續向外延伸,「債務危機與解決之道」確定為今年鏗鏘行的討論主題。

「危機」是亟待解決的「危」,還是深埋暗藏的「機」?嘉賓們的理解各有不同。

和去年一樣,討論仍然由經濟學家樊綱主持;在當前房企債務危機原因等一些基本問題上,各嘉賓自然地達成一致,認為是一種合成因素下的結果。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舉出幾方面,認為有市場的問題、有政策的問題、也有企業自身的問題。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提到各方調控的合成謬誤:「都在努力形成合力,最終出現了宏觀上的負面效應。」

社科院大學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陳淮接著比喻道:「相當於一個人年齡大了、有天氣變化、又吃錯藥。」

找到原因,如何解決?陳淮繼續用醫患比喻:「現在問大夫說吃哪種藥立馬能好?我想這種大夫是比較難找的。」

作為討論中唯一一個內地企業家,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在反思,債務危機根本原因是民企對「三高」模式的路徑依賴,「沒經歷過像香港98-03年深度調整,對風險的認識是陌生的。」

針對當前的情況,嘉賓們從不同角度給到建議。

邱曉華從政策的角度,認為「政府應當主動作為,主動承擔應有的救助市場主體的責任」。

他具體舉出幾條,政府可以動員有條件的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託管一些可以救助企業的不良貸款,用託管的辦法來解決企業的困難。過去地方債務問題通過發低價新債去騰挪高價老債,也是一種救市辦法。

「通過政府推動,把那些已經建成,但是還不能賣出去的房子作為社保或者租賃房,用來解決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的需要,我想這是一個最主要的辦法。」

「該誰的責任,誰就得把責任擔起來」,陳淮更強調要著眼紓購房者之困,認為購房者的預期惡化是比房價下跌預期更為嚴重的事。

「銀行貸給購房者錢一定程度上是轉嫁了風險的。」從社會主體、銀行的角度,陳淮認為:「這時候銀行不能脫干係,該承擔的風險銀行也要擔起來。」

賈康則認為, 如果從救急、緩解矛盾的角度,要先多方形成合力保交樓、穩經濟,控制事態,「不要把經濟問題矛盾累計到社會化、政治化。」

如果要真正治理這個問題,賈康認為有幾點,一是過程中效應顯露、矛盾突發,這時要注意掌握相關的政策組合;二是企業自身要反思;三是在制度層面,長效健康發展機制要靠基礎性制度建設來形成,「政府部門能不能在改革這方面真正攻堅克難,把基礎性制度建設出來。」

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作為企業家對危機的認識是「退出的機遇」:「退出也是要看機遇的,這是一個要考慮的選項,轉型還是轉行。在債務處理上恆隆沒有經驗,沒有更多想說的。」

對於房企的具體救助,陳淮認為要分門別類,扶助輕症病人;旭輝林中也希望扶一把還沒有出險的房企。

他強調,企業也要積極自救,不能輕易打破信用,再難也要保交房,「倒下去很容易,未來站起來就更困難,所以盡力不倒。」

樊綱最後總結指出,不要浪費危機:「債務危機是要解決的,但不是所有企業都應該活過去的,有些該倒的也要倒。通過這樣的危機使大家認識到市場的風險,回到正常狀態。以正常的心態看待商業的機會,看待利潤的高低,看待風險的大小,才有我們今後更加健康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0bce57941c2933cad77024151de24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