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滅人慾」的宋明理學,今天我們還需要嗎它嗎?

2020-10-20     笑語千年

原標題:「存天理、滅人慾」的宋明理學,今天我們還需要嗎它嗎?

宋明理學被稱為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復興。它融合佛道,以新的理論形態出現,將儒學的理論水平和思維水平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國哲學發展的最高階段。

儒學在西漢時期一躍成為官方哲學,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深得統治階級的欣賞。但此時的儒學還帶有一定的神學成分,其天人感應的思想體系包含著一定的迷信,這也導致了儒學思想體系被魏晉玄學所取代。

魏晉玄學把漢代儒學的天人感應論改為「有無本末之辨」的本體論,復活了老莊思想,並綜合儒道兩家的思想來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後隨著隋唐的建立,佛教強盛,儒學在此時卻衰落了。這種衰落促使儒家人士對儒學理論進行反思與自我批判。

什麼是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正是在這種歷史的要求下,試圖援佛道入儒,以儒學為基礎,重新構建新的儒學體系,重振儒學之輝煌。周敦頤、二程、張載、朱熹、陸九淵等理學家相繼著書立說,探尋儒之真義。從這時起,宋明理學家對儒學的論證從宇宙論轉向了本體論,其理論水平和思維水平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儒學的論證也不斷走向精細和嚴密,抽象和思辨。

宋明理學認為,無形的「理」是構築宇宙的本體。「理」既是實的,又是無形的。這種看似矛盾的理論,正是「理」之為本體的內在前提。

程頤試圖將「天理」與「人性」溝通起來,將客觀之理內化為主觀之仁,得出了「心即理」之思想。到了朱熹手裡,」理「便變成了宇宙萬物的總源。「理」是先天無條存在的,是永恆的,是超越時空抽象的存在。然而,怎樣使「理」內在呢?朱熹便讓無形的」理「著陸在「氣」之上,「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

理和氣的結合,形成了世間萬物,人也是理氣的結合。所以性即理,理與心的關係是以性為中介的。因為善惡與心有關,所以為善去惡在於心之動。朱熹就這樣建立了一套理學體系,也開出了一條客觀歸攝主觀之路。

明代大儒王陽明受陸九淵主體之「心」統攝客之理的方法的啟發,一步步將客觀之「理」納入主觀之「心」中,再將「心」抽象為絕對的本體,將知與行合而為一,完成了心本論體系的建構。朱熹將孔孟儒學建構在超絕的「客觀」基礎之上,王陽明則將孔孟儒學本身絕對化,兩者從兩個相對的方向共同完成了儒學的重建,共同構成了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自產生之日起,就形成兩個主要派別,一為程朱學派,一為陸王學派。它們都將儒學的核心——心性之學加以發揮和創新,進行了體系的構建,代表了當時中國哲學發展的最高水平。

宋明理學的內容及影響

宋明理學的興起與宋代政治特點密切相關。宋朝結束了五代的長期分裂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但是,當時傳統的倫理道德規範遭到極大的破壞,為了加強與政治統治相適應的思想統治,宋朝倡導尊儒讀經,提倡重整倫理綱常,迎來了儒學的復興。

宋代社會安定,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手工業也得到迅速發展,科學文化也大幅進步。作為宋代哲學核心的理學的形成,正是宋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理學的形成,標誌著中國古典哲學的一次重要飛躍。理學在理論上奠定了日用倫常的倫理原則和精神價值之形上學的基礎,

理學融自然、社會、人生之學於一爐,形成結構龐大、思理精密的哲學體系,其核心是探討天人關係問題。但在探討中,已不停留於關於天是什麼、天是否有意志的問題,而是著重於對世界的現象與本體的關係問題的探究。"理"實際上就是宇宙本體的性質,因此理學研究的是天地萬物間運作規律與根源的所以然問題。

宋明理學發展了孔孟以來社會高於個人的社會本位主義,認為個人必須服從整個封建主義政治道德制度,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等在封建社會的發展中都起支配作用的封建三綱,提出了天不變道亦不變、個人只能無條件地順從天之大道的封建政治綱常禮教制度,從思辨哲學的高度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抽象為」理「本體理論,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最系統、最完備、最深刻的社會本 位主義理 論。

理學不僅是對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總結、提升與超越,而且對近代新學興起的重要的啟迪作用,其學說實是近代中國啟蒙思想運動的重要源頭之一。

宋明理學的評價

在人的感性存在和人的理性存在的關係上,宋明理學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這一摧殘人性的禮教原則。這是其最大的糟粕。

周敦頤開創了"存天理,滅人慾"的先河,二程則將其發展為"天理"和"人慾"的絕對善惡對立,朱熹則提出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吃人禮教名言。在人的感性存在和理性存在的關係上,周敦頤、張載、程朱理學、陸王心學,都毫無例外地主張滅人慾存天理,主張人的生命服從封建制度的"天理",這在今天看來,是宋明理學最大的污點。

宋明理學突出的儒家整體本位主義精神,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內向凝聚力、整體生命力,形成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地克服內部憂患、抵抗外來侵略的整體堅強意志和自強不息精神,從而使中華民族文明的巨大實體延續幾千年而不衰。這是其最大的功績。

當然,在封建社會,宋明理學也被封建統治者用來當作統治人民的工具,以」理「殺人,以宗法制度殺人,不知道殘害了多少人民。這是不可否認的。

其實,在今天的中國,宋明理學仍然有重大影響。我們今天仍然強調社會的整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強調個人服從整體,強調政治上的統一,強調道德上的集體主義,強調人的感性慾望服從人的理性和社會規範,這些都是宋明理學的基本內容。如何在現代社會,最有效地調動個人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主義整體的力量,實現社會主義整體發展的同時而又最有效地實現個人的發展,仍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當代哲學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yXhRXUBd8y1i3sJuA6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