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真實的「戰狼冷鋒」,索馬利亞內戰驚心10天,孤身火線營救

2019-05-29     半杯餿茶

吳京的幾部電影都成為了國產電影中現象級的大熱門,可以說,開創了一個奇蹟。尤其是他打造出了「戰狼冷鋒」這麼一個具有獨特中國魂的硬朗人物角色。而在過往的中國外交歷史中,無獨有偶,與《戰狼2》很相像的,的確出現過「戰狼冷鋒」式的人物。他就是中國駐索馬利亞的外交人員王粵。​

王粵,1969年入伍。

1973年,解放軍洛陽外語學院畢業。

1980年,加入中共。

1985年,轉業,至外交部交流中心,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援助中國項目的項目官員。

1988年9月,被派駐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任經參處二秘。

1990年9月,按規定,王粵因在國外工作滿兩年可以輪換回國,但由於接替的外交幹部未到,組織上安排他延期半年。為了工作,王粵克服了家中的困難,服從組織決定。而恰在此時,索馬利亞爆發了大規模內戰。

1990年12月30日下午三時許,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槍炮聲大作,反政府游擊隊與政府軍展開了爭奪政權的激戰。中國駐索機構分處四處:

1.使館位於市中心,距總統府僅一公里;

2.經參處大院地處首都北郊,緊挨著索國防部、民兵司令部和警備區等軍事機構;

3.商參處和醫療隊分別在機場附近。

因為這些地方都有要害部門,自然也就成了重要戰區。戰爭打響後,整個摩加迪沙完全處於無政府狀態之中,中國駐索機構屢遭流彈襲擊和匪盜搶劫,情況十分危急。

索馬利亞內戰新聞照片

1991年元旦這天,一夥士兵闖入中國經參處大院,輕重機槍並舉,胡亂掃射,招待所、成套公司和廣西國際公司的庫房被擊中起火,化為灰燼,好幾位外交部駐索馬利亞人員險遇不側。

1991年1月2日,商參處和醫療隊遭到匪徒三番五次的搶劫,所有的汽車、發電機和糧食都被搶走,全體人員處於斷水、斷電、斷糧的危險之中。更糟的是醫療隊,他們的通訊器材都被搶走,與使館的聯繫也中斷了。由於武裝匪徒濫施搶劫,中方人員的生命安全已經受到嚴重威脅。如不及時地採取措施,則隨時可能發生意外。徐英傑大使和傅光庭參贊透過步話機研究決定,儘快地將商參處五名外交人員和醫療隊十九名醫務人員轉移到經參處大院,為下一步搭乘國內派來的營救輪船撤離做好準備。

「我去醫療隊,這是我分管的項目。」此時,延期任職的經參處二秘王粵主動請戰。外面戰火紛飛,出去就有生命危險。可王粵對此全然不顧。經傅光庭參贊同意,王粵開著一輛麵包車,帶了些錢正要出發,三秘周建軍同志跳上汽車,要和他一起去。王粵把周建軍推下車,執意獨自一人出發了。由於醫療隊周圍很亂,又必經市區,如果沒有軍隊護送很難穿過槍林彈雨。因此王粵首先來到民兵司令部,請求指揮官派兵護送,一位少校應允了。正當他們要出門時,一陣陣槍炮突然向司令部襲來,直到天黑才漸漸平息下來。

索馬利亞內戰新聞照片

王粵催促民兵出發時,指揮官卻變卦了:「不行不行,外面太危險,今天不能去,明天再說。」這可急壞了王粵,他反覆向指揮官說明中國醫生的危險處境,強調今天就必須去。最後實在沒辦法了,他採用了激將法對那些軍人說:「我也曾是軍人,我知道一個軍人現在應該怎麼做,你們怕死,我可不怕。你們不陪我去,那我一個人去。」話語中透著一股作為中國軍人式的膽魄與風格。指揮官被激出了勇氣,立即一揮手,召來五名士兵,「誰說我們怕死?走!」王粵的方法起到效果,這一行人,迅速穿過彈痕累累的市區,先後趕到商參處和醫療隊,將五名外交人員和十九名醫務人員平安地接到了經參處大院,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步撤離計劃。

天津遠洋運輸公司的兩艘萬噸輪全速開往戰火紛飛的索馬利亞。預計「永門號」六日凌晨抵達摩加迪沙;「鞍山號」十日左右到達南方的若斯馬尤,那裡還有一百三十二位在農場工作的援外人員。由於當時索馬利亞已處於癱瘓狀態,前來營救本國僑民的各國外輪都停在公海上,不能進港。因此,能否迅速辦好進港手續,將直接關係到撤退工作的成功與否。

1991,永門號參與索馬利亞撤僑現場照片

1月5日,索雙方仍在交戰。王粵和商參處一秘劉玉峰接到徐英傑大使的指示,要求他們立即去國防部和港務局交涉,辦理我國輪船進港事宜。當天下午,王粵他們先後趕到港務局。在索馬利亞朋友阿里先生的幫助下,索港務局同意中國輪船進港。

但在非常時期,還必須得到軍隊的批准。王粵等人又馬上趕往國防部指揮中心,在那找到了外交部副部長,並向他說明了來意。對方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如船的性質、出發地、目的地、噸位、到港時間、停港時間等。由於事先沒有任何準備,王粵等人一時也答不出來,因當時發電機干擾太大,用步話機也沒法與使館聯繫。

王粵靈機一動,跑到室外,一面拿著步話機裝作與使館聯繫,一面暗自準備著應付對方的策略。過了一會,他進屋應答了那位副部長的一系列提問。午夜一點鐘,王粵和劉玉峰終於拿到了索外交部副部長和國民軍總司令聯合簽署的准許中國輪船靠港的命令。

1991年1月6日清晨六點,住在經參處大院的一百零五名使館和醫療隊的中國人員分乘十七輛大小汽車前住港口。王粵不顧連日奔波的疲勞,帶著武裝警衛驅車走在最前面,為車隊開道。待抵達碼頭後,王粵又帶人趕到使館,將大使、武官等使館人員和他們的家屬接到碼頭。至此,摩加迪沙使館只剩下留守的七位外交官。本來王粵也可隨船回國,但此時他心裡惦記的是在索南方的一百三十二名我援外農業專家。為了保護專家們的安全,王粵又一次主動要求留下。經徐英傑大使和傅光庭參贊的同意,王粵帶著專家組翻譯范玉剛同志,告別了上船的領導和戰友,驅車開向南方。

經過7個小時的顛簸,王粵和范玉剛趕到了費諾力農場,見到了在農場工作的中國專家。

次日,王粵又趕到一百公里外的基斯馬尤港辦妥了進港手續。經過幾個晝夜槍林彈雨中的奔波,王粵的體重下降了十幾斤。就在他準備好好休息兩天,然後與大家一同撤離的時候,電台里突然傳來了使館留守人員緊急呼叫:使館電台的天線被炸壞,與國內的聯繫中斷了;一天之內就有八批匪徒衝進使館輪番搶劫,全部車輛都被搶走;我外交人員遭到蠻橫毆[歐]打,情況十分危急,請求緊急救援。

突發的緊急情況,王粵沒有遲疑,立刻答覆:「請你們堅持一夜,不要與匪徒發生爭執,確保人身安全,我一定盡最大努力營教你們。」他心裡也十分請楚,隨著衝突的升級,返回首都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但堅強的黨性和高度的責任感使他義無反顧地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在農場中國專家們的積極協助下,王粵挑選了翻譯范玉剛和專職司機張建疆,迅速做好了出發的準備。他開著一輛救護車,十名負責保護的當地武裝士兵分乘兩輛吉普車,連夜向四百公里外的首都摩加迪沙趕去。

6個小時後,王粵一行人到了離索馬利亞首都三十公里的一個郊區小鎮。不料這時士兵們停下車來,說是有命令,他們不能進城,因為城裡太危險。沒辦法,王粵只好讓司機張建疆留下看好這些士兵、車輛和汽油,做好接應,自己則帶著范玉剛開車冒險進城。為了摸清首都當時的局勢,也為了更安全地接出我方人員,王粵決定先去國防部。就在他倆開車經過警備區和坦克旅時,突然路兩邊一排排子彈呼嘯而來,車身中了好幾槍。幸而沒打中油箱和車胎。王粵忙讓范趴下,自己一手捂著頭,一手緊握方向盤,關掉所有車燈,全速衝過去。

索馬利亞內戰時期街頭

衝到了索馬利亞國防部,他們向值班軍官說明來意,並請求派兵保護。這位軍官說派兵可以,但必須經部長批准,部長天亮後才來上班。他倆又冷又餓,焦急地等了幾個小時,眼看天就要亮了,王粵突然想到:天亮後雙方又要開戰,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須趕在七點鐘前把人救出來。於是他們又開車到民兵司令部,恰好在這遇到了那位曾護送過他的少校。少校很痛快地又給王粵派了五名士兵。在士兵們的引導下,王粵開著救護車,穿大街,走小巷,躲過游擊隊占領區,終於在六點半趕到了使館。

身處困境的七名使館人員,與國內失去聯繫二十多個小時,此時突然聽到了王粵的呼叫,他們激動萬分,衝下樓來。打開大門,緊緊握住王粵的手,淚流滿面,誰也說不出更多的話來。十五分鐘後,所有的人都上了車。

1991年1月8日,再次經過六個小時的「穿越火線」,王粵率領所有被困外交人員平安的回到了農場。

1991年1月10日,中國最後一批駐索、援索人員登上了前去接應的中國輪船。王粵則是最後一個離開索馬利亞的。

從索馬利亞回來的所有人員都永遠忘不了王粵奮不顧身,捨生忘死的英勇事跡,他們紛紛為王粵請功。徐英傑大使深情地說:「沒有王粵同志,二百四十四個中國人很難說能一個不落地都活著回來。」

中國聯合國採購促進會會長王粵

在異國他鄉的戰火紛飛中,面對生與死的考驗,王粵以自己的言行,證明了他不愧為曾經的中國軍人,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不愧為一名稱職的中國外交官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vnaKWwBmyVoG_1Zv1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