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奮飛」助脫貧

2019-12-24     恩施新聞網

記者 汪書宇 通訊員 胡建亮

打贏脫貧攻堅戰,核心在黨,關鍵在人。

近年來,杭州市與恩施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持續發力,通過實施「雙千頭雁培育」、「雙百人才交流」等人才引領行動,為恩施州精心培育了一大批扶貧路上的「領頭雁」,既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也為「人才強州」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

實施「雙百千工程」 脫能力之貧

8月中旬,來鳳縣38名基層幹部赴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進行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升培訓。

這是杭州市拱墅區智力幫扶來鳳的項目之一,也是杭恩兩地對接開展幹部、專技交流培訓的「縮影」。

近年來,杭恩兩地充分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進一步加大兩地幹部和醫療、教育、農技等專技人才互派交流力度,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助力恩施精準脫貧。

「上次前往杭州是參加州教育局組織的集中培訓,沒想到這次又有機會和教研組的同事前往杭州結對學校實地觀摩學習。」恩施市沙地中學教師李麗對即將前往杭州學校實地交流滿是憧憬。

2019年,恩施市共選派13名黨政幹部前往杭州市江干區政府辦、人社局、發改局、教育局、衛健局、數據資源管理局、城管局等部門掛職學習,重點學習江干區在產業發展、智慧城市、教育醫療、民生就業等方面的新發展理念,著力提升本土幹部專業能力、培育專業精神。同時,杭州市選派2名黨政幹部和3名專業技術人才到恩施市掛職服務,將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帶到恩施,統籌推進恩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吸引杭州的項目、人才、資金等資源在恩施落地生根。

無獨有偶。在杭州市上城區和鶴峰縣的教育專技人才交流過程中,鶴峰縣分期分批選派管理幹部、信息技術教師、骨幹教師、教研員到上城區學習,感受研訓文化,體會「校園大腦」,聆聽「智慧課堂」,參與「精準教研」。今年以來,鶴峰共派出100餘名教育專技人才赴杭州學習深造,為本地教研工作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和引領。不僅如此,兩地注重抓好教學交流環節,從學校管理、教學實踐、技術融合等方面對接,先後互派課堂教學交流學習人員60餘人次,僅今年7月,鶴峰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接受上城區名師培訓指導達407人次。

同樣,杭州市下城區與巴東縣積極搭建兩地幹部、專技人才溝通交流平台,不斷向巴東輸出下城區發展經驗,提升巴東發展內生動力。今年,巴東共有12名幹部在下城區長期掛職學習。截至目前,巴東共組織12批次607人次赴杭州學習培訓,涵蓋扶貧幹部、組工幹部、教師、醫生、農技人員和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等群體,杭州援派巴東教師醫生及學校醫院送教上門15次,累計培訓621人。

「東學西用」脫能力之貧。

今年以來,杭州市攜手恩施州開展「雙百千」工程,對百名學校校長和醫院院長、千名專業技術人才和黨政幹部進行能力提升專題培訓,並開展黨政幹部和專技人才雙向掛職交流活動。杭州市選派20名掛職幹部、24名長期專業技術人才和242名短期專業技術人才,到恩施州進行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恩施州選派119名黨政幹部赴杭州市相關部門掛職鍛鍊,選派337名教育、衛生等系統專業技術人員赴杭州市交流學習,實現州、縣(市)兩級幹部掛職、人才掛職全覆蓋目標。

百所醫院、學校「牽手」共建結碩果

今年3月,利川市人民醫院正式啟動骨科無痛病房,這標誌著我州首個無痛病房建成。

自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與利川市民族中醫院結對共建以來,蕭山區中醫院以實際行動踐行精準醫療扶貧,助力利川醫療發展。該病房的建成也成為杭恩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又一亮眼成果。

今年,杭恩兩地充分利用浙江和杭州醫療、教育資源,開展百所醫院、學校結對共建活動,實施百名院長、百名校長能力提升工程,在2018年度56家醫院和83所學校結對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結對幫扶關係,拓寬結對幫扶面,重點在相關學科建設、醫務人員培訓、管理能力提升、遠程醫療運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聯合招生辦學、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精準幫扶力度。

技術幫扶,促醫療「造血」功能——

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在建始縣人民醫院首次開展「經閃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在咸豐縣人民醫院完成當地首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填補當地該項醫療技術空白。

臨安區人民醫院與鶴峰縣中心醫院結對後,明確「派駐一支隊伍、建立三個中心、提升五個能力」的幫扶計劃,攜手組建急救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胸痛中心。目前,急救中心與鄉鎮衛生院急救網絡體系已基本建立,急救綠色通道進一步通暢;健康管理中心每天體檢40至60人次,已建立電子健康檔案6140份;胸痛中心成立以來,共救治胸痛患者80多例,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90%以上,目前胸痛中心已通過省胸痛中心現場初評,即將接受國家基層胸痛中心的最終驗收評審。

杭州市下城區8個衛生服務中心均與巴東縣建立結對協作關係,開展遠程醫療、義診、學術講座,積極整合下城、桐廬兩地醫療資源,在巴東白土坡醫療空白點打造總面積800平方米,集簽約示範帶教、全科骨幹培養、中醫技術推廣、人群健康管理於一體的東西部健康扶貧協作基地。

……

愛心幫扶,照亮貧困學子求學路——

7月13日,建始縣100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參加了由杭州市濱江區教師培訓學校和建始縣教育局聯合舉辦的「國培計劃」——2019年送教下鄉「總結提升」活動暨中小學年輕校長課堂教學改革暑期培訓。通過學校結對共建、培訓交流、科研合作等方式,濱江區和建始縣共同搭建平台,提升建始教師隊伍執教水平。今年來,濱江區28所結對學校共派出60多名教師,到建始縣結對學校開展學校管理、學科教學教研、捐贈幫扶等互動活動,累計培訓教師618人,為建始縣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杭州市下城區12所學校與巴東建立結對協作關係,開展教育教學研討、空中課堂、書信交流、義賣捐贈、學生互訪等活動,在支教教師中開展「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完成一次帶教示範、舉辦一次培訓講座、對接一次幫扶活動」的「四個一」活動,引導多家民企與學校、家庭與學生結對。

……

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有130所學校、62家醫院結對幫扶恩施州128所學校、78家醫院。全年舉辦教師、醫療、農技、金融、旅遊等專業人才培訓班131期,培訓專業技術人才9172人次。

10月19日,在中國(杭州)第六屆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恩施展區,一陣爽朗的笑聲和相機快門聲響起,來自宣恩縣的「花椒姐」盧雲手拿一罐花椒和恩農公司簡介,向前來巡館的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打起了廣告」,吸引不少鏡頭記錄這一刻。

盧雲是宣恩縣李家河鎮郭家坡村人。2016年,她成立宣恩紅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恩施恩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在郭家坡、柏子坳兩個村流轉土地328畝,種植九葉青花椒。2018年,盧雲發展花椒1110畝,帶動農戶368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3戶。2019年,盧雲繼續擴大規模,流轉土地281畝建立花椒基地,通過流轉土地和聘用貧困戶務工等方式帶動當地貧困戶致富。

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今年10月,盧雲的花椒借力「硒品入杭」進入杭州市國際博覽中心,與全州42家優秀農產品企業共同亮相。「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盧雲表示,此行帶給她的,不僅是大量的訂單,還有對發展產業帶富鄉鄰的信心。

今年來,大批像盧雲這樣的脫貧致富「領頭雁」乘風而起,為當地百姓引領脫貧路。而這得益於杭恩兩地持續推進的「雙千頭雁培育行動」。

培育千名創業致富「領頭雁」。兩地發揮杭州市人力培訓、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實施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行動,開展創業見習活動,幫助恩施建設創業企業孵化園,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2000名以上,形成由導師企業帶動創業致富帶頭人、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的良性循環。截至目前,恩施州共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2231名,創業成功1266人,帶動8000名貧困人員致富增收。

培育千名專技人才「領頭雁」。兩地通過雙向掛職、兩地培訓、委託培養、指導學科建設、建立遠程醫療(教育)模式、共享「網際網路+醫療(教育)」等途徑,培訓提升1000名以上醫生、教師、農技等專技人才專業能力。通過與杭州市有關部門合辦培訓、委託培訓等方式,恩施州加大對黨政幹部、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等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才培育機制,不斷拓寬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的發展視野,全面提升崗位履職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2019年,恩施州組織黨政幹部和專技人才赴浙江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地培訓或邀請杭州師資到恩施授課,共計培訓黨政幹部3958人次,涵蓋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產業發展等多方面內容。

「一雁帶頭,群雁起飛」,杭恩東西部扶貧協作實施人才引領行動,幫助恩施培養了一支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為恩施州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upxOG8BMH2_cNUgRs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