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41垂髮上島,關島「陸基宙斯盾」曝光新進展

2024-10-22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山貓】根據美國「戰區」(The War Zone)網站21日發布的一篇報道稱,美國海軍已經在關島的岸上設施中安裝了Mk41垂直發射系統模塊,以作為「陸基宙斯盾」系統攔截彈的存儲和發射設施。這也對外界顯示了關島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的最新建設進度。

報道稱,這一消息來自於美國國防部下屬國防信息可視化分發平台網站(DVIDS),該網站於10月17日發布了一組關於美國海軍部代理副部長湯姆·曼奇內利到訪關島視察的照片,其中一張顯示了曼奇內利觀看陸基Mk41垂直發射系統。

美國海軍部代理副部長曼奇內利(畫面中間身著藍色迷彩T恤者)正在視察Mk41垂直發射裝置DVIDS

根據DVIDS所提供的信息,曼奇內利在到訪關島期間,聽取了軍方領導人關於「印太地區關鍵國防基礎建設」、「部隊戰備情況」和「新威脅」的相關簡報,還乘坐美國海軍的MH-60直升機從空中飛越關島,作為「全面了解全島關鍵戰略位置」,突出關島在美國軍事行動及「地區安全」中重要作用的一部分。「戰區」網站還在報道中提到,儘管DVIDS發布的照片中,僅有曼奇內利觀看Mk41的畫面,但其文字描述則提到了他對關島另外一處反導設施,即美國陸軍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或者廣為人知的「薩德」系統的視察。

2019年,部署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美國陸軍「薩德」發射車美國陸軍

早在2013年,美國軍方便以「應對朝鮮發動襲擊」的可能以及「任何其他潛在的突發事件」為由,在關島開始部署「薩德」系統,這也是關島最早的飛彈防禦武器系統。但美國認為,在最近幾年當中,「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遠遠超過了此前的「朝鮮飛彈威脅」。

美國認為,在最近幾年當中,「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遠遠超過了此前的「朝鮮飛彈威脅」

因此,美國軍方決定,繼波蘭、羅馬尼亞的「陸基宙斯盾」之後,在關島也部署一套「陸基宙斯盾」系統。通常情況下,「陸基宙斯盾」系統中包含一個類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層建築的「甲板室」(Deckhouse)和攔截彈發射設施。其中「甲板室」用於安裝洛克希德·馬丁AN/SPY-1無源相控陣雷達(此前日本購買的版本則為AN/SPY-7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容納作戰指揮系統等控制組件,攔截彈發射設施即此前提到用於安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相關設施。

(資料圖)在羅馬尼亞部署的美國「陸基宙斯盾」系統「甲板室」部分美國海軍

目前,「陸基宙斯盾」系統主要用探測「大氣層外飛行的彈道飛彈威脅」,並發射RIM-161「標準」SM-3反導攔截彈進行對抗。不過考慮到Mk41是一種模塊化的通用垂直發射裝置,因此這一系統也具備容納RIM-174「標準」SM-6末端反導/防空飛彈,以及未來的高超音速滑翔攔截彈(GPI)等其他攔截彈藥。此外,一些額外的火力單元,包括但不限於「改進型海麻雀」(ESSM)、新型號的「標準」SM-2乃至陸軍「愛國者」飛彈也都可以為島上提供對其他空中威脅,特別是針對巡航飛彈、無人機的防禦,而「陸基宙斯盾」則是使關島區域化作「地球上防禦最嚴密地區」計劃中的一個要素。

報道也提到,在關島部署傳統的「陸基宙斯盾」曾經因為存在各種問題而變得「更加複雜」,由於關島空間有限、地形多山,因此難以按照理想條件(較大面積的開闊平坦土地)設置雷達和其他依賴無線電信號作業的設施,也對「針對潛在威脅最大限度擴展雷達視野」這一原則造成了影響。而過去也確有傳言稱,「陸基宙斯盾」的部分系統將移至島上山體地面下的設施,或者放置在陸上移動車輛平台,乃至海上船艇平台上,不過從此次曝光的照片來看,至少攔截彈垂直發射系統仍然使用了傳統的地上設施結構。

美國軍方此前曾表示,他們計劃這套「陸基宙斯盾」將在2026年前投入使用,而「戰區」網站則在試圖與美國海軍取得聯繫,以詢問目前系統的建設現狀。不過,為更好適應關島的具體防禦需求,五角大樓在去年5月宣布,,以抵禦「中國和朝鮮的攻擊」,即後來的「增強型綜合防空系統」(EIAMD),「陸上宙斯盾」也自然而然成為了這一系統的組成部分。

關島的飛彈防禦體系早期演示圖

根據美國軍方透露,這一綜合性的系統將考慮在島上設置20個陣位來部署攔截彈發射器、雷達傳感器等組件,以達成「分布式」和「分層」的防空體系。由於五角大樓很清楚傳統的固定式設施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在與中國等實力相近的對手」發生重大衝突時,因此除「陸基宙斯盾」的雷達外,EIAMD系統還將包括至少四具AN/TPY-6雷達,據稱這些雷達能夠較為方便地拆卸並移動至其他地點。

關島上20處考慮部署反導發射器和傳感器的示意圖美國飛彈防禦局(MDA)

報道據此表示,關島的「陸基宙斯盾」可能與已在東歐部署的同類系統看上去「非常不同」,特別是更大程度上的分布式設置,可以利用島上獨特的地理條件來提高生存能力。比如,這套「陸上宙斯盾」將依託EIAMD為島上其他防禦系統提供「補充覆蓋」,包括僅有單面AN/TPY-2雷達、無法對來襲目標提供360度探測能力的「薩德」系統,也能作為EIAMD的一部分與軍艦、飛機和天基探測系統聯網,以將關島打造為「地球上防禦最嚴密的陸地」。但另一方面,對生存能力的擔憂使得美國軍方仍然在尋求擴大太平洋各處的可用基地,來作為關島的「備份」,包括重啟提尼安島(天寧島)上二戰機場等一系列操作。總而言之,Mk41垂直發射裝置的出現,標誌著美軍加強關島防禦的計劃正在逐步推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