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天兵」靠動力傘殺崩以色列,戰術戰法解放軍需要學習嗎?

2023-10-13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哈馬斯天兵」靠動力傘殺崩以色列,戰術戰法解放軍需要學習嗎?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隨著新一輪巴以衝突的持續進行,有關這場突襲戰鬥的很多細節也在浮出水面,在本次由哈馬斯武裝主導的「阿克薩洪水」突擊當中, 一群從天而降的「天兵」成為了很多軍事愛好者熱議的話題。

這一幕讓很多見慣了飛機、大炮、坦克的觀察員感到新奇

這些使用動力傘從低空慢慢划過的空突隊員簡直成為了這場行動的標誌性一幕。由此,也引入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這麼好的成功經驗,咱們中國的突擊部隊可以借鑑一下嗎?」

作為這場戰爭的觀察者與學習者,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還是和之前一樣,本文探討的所有細節只關乎軍事上的得失經驗,和衝突雙方的政治與立場完全無關。

先說結論:對於此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而言,完全沒有必要學習這種大規模動力傘戰術,只作為技術儲備掌握即可。

這種動力傘戰術 只在對付特定敵人時有用

作為突擊行動而言,這次的戰果無疑是豐厚的,只不過這次哈馬斯之所以能勝利,除了自身及盟友們的刻苦訓練與精心籌劃以外,以色列軍隊馬放南山「和平病」纏身的情況也要占一半功勞。

經過長時間的加沙圍城戰,早已習慣了對付示威者和火箭彈的以色列軍隊在開戰時暴露出了自己的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在接觸線的前後縱深嚴重缺乏正常的野戰防空系統。

從多座警戒哨塔被無人機輕易炸毀來看,這些無人機槍在設計時應該就沒有考慮防空功能,只能平射或俯射

在平時對付小規模來襲的簡易火箭彈時,鐵穹系統確實表現出了自己的價值,然而在面對敵人的常規傘降突襲時,這種為了對付火箭彈而專門開發的防空系統就完全派不上用場了。

假如以色列在當時的邊防線上,部署了那麼幾輛類似於解放軍「雙35」自行高射炮一樣的現代化野戰防空系統,那麼哈馬斯的「天兵」就瞬間會成為靶子。甚至於都不用「雙35」這樣的一流防空系統。哪怕是老式的高射機槍和人操高炮,但凡當時能有那麼幾個連的規模都會對哈馬斯的空中突擊分隊造成嚴重殺傷。

就是簡姑娘的防空單位,其火力對付動力傘都是毀滅性的

這樣的對手,只存在於特定的環境下,解放軍放眼四周實在是難尋這樣的拉跨對手。

這裡順便多吐槽一句,隨著以色列動員系統的逐漸運作,其國防軍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裡簡要說幾個:

1、單兵裝備滯後於時代。

在軍武菌十幾年前剛入坑時,以色列國防軍就是一身綠的單色橄欖綠軍服。這都2023年了,還是這身打扮,儘管以軍之前也曾有開發迷彩服的測試,但是每次都不了了之。

以軍和美軍聯合演習的合影,單色野戰服在偽裝性能上是嚴重落後迷彩制服的

要知道,即使是經常被軍迷們覺得單兵裝備「土」氣的解放軍,在2023年也早就步入了數碼迷彩時代,並且為許多一線部隊發放了更加舒適、透氣的「蛙服」款作戰服。

按理來說,以色列地處沙漠地帶,早該使用蛙服了,然而其普及率遙遙落後,圖為解放軍的新式作戰服

而以軍到現在為止,除了極少數特戰部隊以外,還是老掉牙的裝具和制服。最近就傳出了以軍裝備嚴重不足,開始來中國緊急大採購的消息。

網傳正在趕工中的我國裝具工廠,圖源見水印

2、訓練不足,槍械配件等裝備落後同行

以色列一直以來是一個全民皆兵,全員備戰的國家。在這次襲擊當中,以軍也將這種模式的弊端暴露了出來:在國家總體軍費有限的情況下,全員皆兵的後果就是每個士兵的訓練和裝備經費都不足。

前線執勤的義務兵們,在自以為高科技無人機槍哨塔足夠應對巴勒斯坦示威者的情況下,把戰地前沿搞成了「全員摸魚」現場。除了少數精銳部隊以外,一被突襲就陷入懵圈狀態,需要數個小時乃至數天才能動員完畢進入作戰狀態(以軍到現在仍然不是合成化的,需要時間把各自獨立編制的步兵和裝甲兵拼成「戰鬥群」才能執行高強度的進攻任務)。

很多以色列士兵都是這個裝具水平

在這次行動流出的照片和圖像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解放軍已經為主力部隊大量換裝帶有多面戰術導軌的新槍族的時候,以色列的士兵們還在用代代相傳很多年,已經明顯磨損的老式AR卡賓槍。

一線執勤的以軍,其裝備水平已經落後於強國陸軍了

在英美一線特戰部隊已經紛紛換裝PVS-31、四目夜視儀及熱融合夜視儀的時候,以色列的頂級特戰部隊還在使用比較老款的PVS-15雙目夜視儀(雖然性能也還不錯,但是相對於歐美頂級同行們已經落後了)。

投入反擊的以軍海軍特戰部隊

美國的海特們已經普遍在用更新一代的雙目夜視儀了

動力傘便宜 但是費「人」

作為一種獲取門檻非常低的空中突擊載具,動力傘在擁有部署靈活、成本低廉、聲音較小的優點的同時,在其他方面的缺點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就是不安全,它的抗風性很差,也基本上沒有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行動能力,大規模出擊只能在風和日麗的白天,這就限制了突擊行動發起的時機。

再加上載重有限的原因,使得乘坐它們的戰士只能攜帶少量輕武器出擊,一旦遭遇大量敵人或是擁有裝甲單位的敵人圍攻,很快便會被全面壓制。

從目前哈馬斯發布的視頻來看,其動力傘分隊只攜帶了突擊步槍,連稍微沉一點的火箭筒都沒有看到

然後是速度慢,普通動力傘的時速一般在30-80公里之間,而黑鷹一類的運輸直升機則可輕鬆達到300公里每小時以上。

在本次突擊行動當中,許多滑翔傘戰士突擊了以色列的音樂節,在他們乘傘突擊的過程當中,以色列當地的各國遊客早早就發現了這些突擊分隊,但是由於遊客們都以為這些滑翔傘是音樂節主辦方整得節目效果,所以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期待著他們著陸……最後才落得個被大規模突突的悲劇結尾。

很多人的手機都拍到了動力傘接近的過程

說句實在的,在解放軍的目標清單上,可絕沒有這樣「真傻白甜」的目標群體,要是我們的敵人在戰時發現了空中慢悠悠靠近的我方單位,那麼迎接我們的就一定會是槍林彈雨。

最後就是撤離的問題,相比於真正的空中突擊載具,這些動力傘屬於「單程票」,它們不但易於損壞,而且起飛過程繁瑣,一旦著陸士兵們就只能想其他方式撤離。對於哈馬斯來說,只要突擊隊能對以色列造成嚴重殺傷,那麼這樣的戰術就是值得的,畢竟他們已經沒什麼好失去的了,必須用在絕望中的抵抗打痛敵人,贏得關注,但對於解放軍來說,這樣的「買賣」顯然完全賠本。

優秀的空中突擊步兵,是需要長期訓練打磨的

寶貴精銳的空突和特戰分隊都是多年精心培養的,無論如何不能如此浪費。

真正的空中突擊,還是要靠高性能直升機。

其實動力傘滲透這種科目,在解放軍當中也被練習過,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此類科目便逐漸減少,在各個集團軍紛紛擁有陸航旅或空突旅之後,直升機便成為了此類任務的絕對主力。

早期解放軍進行動力傘機動的場景

相比於動力傘,直升機速度快、帶防護、航程遠、載重多、可以飛複雜地形,在敵人還沒能充分反應過來之前,便可以飛到敵軍頭頂,迅速放下突擊隊員再次升空,隨後既可以在空中盤旋掩護,也可以在地面分隊任務完成之後再趕來接應。

打硬仗,還是要遵循軍事科學的發展規律,用實力解決問題,不能取巧

在21世紀的今天,解放軍的發展階段已經度過了靠廉價裝備湊合的時期,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根據自己的任務需求來制定裝備發展規劃,用更好的科技手段,更少的生命代價,來完成更多的任務。

如果說這場「阿克薩洪水」突擊能帶來什麼啟示的話,那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任何武裝力量,任何敵人的強弱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以色列之前確實很強,但是過去強,不代表現在就行,即使是過去天天丟石頭的敵人,在未來有一天也能掌握高科技。

一個國家的國防安全,只能是日復一日料敵從寬式的備戰,容不得片刻馬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e32c0b044c627c7ca4d600f616c7d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