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風散是治療皮膚病的有名方劑,記載於《外科正宗》,現在多用於急慢性蕁麻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症等病,有以下證候時可以用之:
1.皮膚瘙癢起疹久不愈。
2.發熱煩躁口渴。
3.浮腫、患處滲液、小便不利。
本方治風疹、濕疹時,有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抓破後滲液明顯,苔白或黃,脈浮數等風濕熱之證,其他屬虛寒者,不適宜使用本方,基本病機是太陽陽明合病,既有太陽之腠理不解,又有陽明濕熱於里,熱與水合,搏於肌膚,發為風濕疹,久則必傷津血,而此方集疏風、養血、清熱、祛濕四法於一爐,既可宣散風毒,又可滲下濕熱;既可祛邪,又可扶正,上疏下滲,內清外散,寓扶正於祛邪之中,則風毒濕熱之邪自無容身之所。
從組成看,本方是白虎湯的加味方,白虎湯清熱止汗,本來可以治療一些伴有惡熱、多汗、煩躁等全身症狀的皮膚病。而本方中防風、蟬蛻、荊芥、牛蒡辛散透達,疏風散邪,使風去則癢止,而解表熱;當歸、生地養血活血又能滋陰,即所謂治風先治血;蒼朮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知母、木通清泄肺腎之熱;石膏清熱除煩而止渴;胡麻滋肝益腎,外洗療惡瘡;甘草解百毒,調諸藥之力而和中,諸藥合而為消風利濕,清熱滋陰之良方。
現代研究也證明,本方有很好的抗過敏、抗炎、鎮靜作用,能擴張皮膚血管、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調節體內的免疫功能,臨床應用時,既可內服,又可外洗。
若有風熱偏盛的身熱口渴等表現時,宜加重石膏用量,並加金銀花、連翹以疏風清熱解毒;有濕熱偏盛的胸脘痞滿,舌苔黃膩等表現時,宜加地膚子、車前子以清熱利濕;血分熱重,有皮疹紅赤、舌紅或絳、心中煩熱等表現時,宜重用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熱涼血,症狀嚴重者,可增大苦參劑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重在疏風祛濕,故易傷陰血,所以氣血虛弱者需要注意,不宜使用,此外,服藥期間需要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吸煙飲酒、魚腥海鮮、濃茶咖啡牛奶等物,以免影響療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df1f8384a8bea5f71f65c611906a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