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歲的男性患者,因為肝區疼痛到醫院就診,結果確診為原發性肝癌,這名患者早在小時候就查出了B肝,遺憾的是,他始終認為自己只是B肝病毒攜帶者,所以漫長的時間裡,從未到醫院檢查過和治療過,很明顯,是無知害了他。
一個人感染了B肝,並非一直是B肝病毒攜帶者,隨著時間的推移,B肝也會發生變化,病毒不斷複製,變得活躍,誘導身體的免疫力不斷攻擊自己,而B肝病毒就躲藏在肝細胞裡面,所以時間長了,也會不斷損傷肝細胞,最終就會誘發肝癌。
這名患者,錯就錯在忽視,B肝一定會轉變為肝癌嗎?當然不會,只要養成定期複查,堅持治療的好習慣,完全是可以預防B肝轉為肝癌的。
B肝,醫學上常常稱之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所以大家可以發現,主要是B肝病毒導致的慢性炎症。
1863年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在惡性腫瘤附近發現了因為炎症反應而產生的免疫細胞,因此假設癌症是炎症修復身體的傷口出錯而產生,但是當時很多人不相信。
到了現代,炎症和癌症之間的關係研究得更加深入,《柳葉刀腫瘤學》曾經刊登了一項研究,每年1270萬新癌症患者約六分之一是因感染病毒、細菌和寄生蟲造成,這些感染導致了身體出現了長期的慢性炎症,時間長了,自然也就誘發癌症了。
所以,換句話說,慢性炎症是導致癌症的罪魁禍首,這並不誇張,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碰上4類炎症不可拖,以免演變成癌。
第一,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可拖
很多人通過胃鏡檢查發現慢性胃炎,但你要看到底是慢性淺表性胃炎,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兩種胃炎是完全不同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提示胃炎很局限,一般不用特殊治療。
但慢性萎縮性胃炎則完全不同了,慢性萎縮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覆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萎縮,伴或不伴腸化生和(或)假幽門腺化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
由於存在萎縮,所以惡變的風險就明顯提高了,如果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一定要查明病因,然後積極治療,定期複查。
第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可拖
對於B肝患者來說,無論你是B肝病毒攜帶者還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都一定要養成定期複查的好習慣,原因很簡單,B肝是導致肝癌的元兇,B肝、肝硬化、肝癌被稱為B肝發展的三部曲,所以大家發現B肝的時候,一定不要忽視。
第三,高危型HPV感染導致的慢性宮頸炎症,不可拖
現在都建議女性接種宮頸癌疫苗,其實準確來說,應該是HPV疫苗,因為高危型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元兇,換句話說,如果能夠預防高危型HPV感染,就能預防宮頸癌。
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它有100多種亞型,但有些亞型對人體的傷害很大,比如高危型HPV16與18型是導致宮頸癌最常見的兩種亞型,感染後,宮頸會處在一個慢性炎症狀態,時間長了,在炎症的刺激下,就很容易導致宮頸癌。
第四,慢性胰腺炎,不可拖
慢性胰腺炎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胰腺局部或瀰漫性的慢性進展性炎症,伴隨胰腺內外分泌功能的不可逆損害。
慢性胰腺炎與急性胰腺炎完全不同,急性胰腺炎體現在一個急字,積極治療後往往可以痊癒,但是慢性胰腺炎體現在一個慢字,換句話說,它是遷延不愈的。
長期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身體出現癌症的風險也會大大提高,有數據顯示,慢性胰腺炎發展為胰腺癌的機率比正常人要高20-30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c758edbcbfdb6912e1491c4628d88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