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1融合肺癌用恩曲替尼為何快速耐藥?原來TP53突變在搗鬼

2023-09-19     繪真醫學

原標題:ROS1融合肺癌用恩曲替尼為何快速耐藥?原來TP53突變在搗鬼

恩曲替尼是一種ROS1抑制劑,已被證明對ROS1融合型NSCLC患者有效,並已被確立為該亞群的標準治療。恩曲替尼與P-糖蛋白相互作用較弱的特點使其對腦轉移灶有較好療效,即使在前瞻性研究中,顱內緩解率也較高。已知患者在靶向治療過程中會對EGFR-TKIs或ALK-TKIs等分子靶向藥物產生獲得性耐藥。恩曲替尼的耐藥機制既往已有報道,但關於TP53突變對其影響的數據仍然有限。本文報道了1例ROS1融合合併TP53突變的患者,使用恩曲替尼治療,腦轉移灶緩解後迅速耐藥。本文病例顯示了恩曲替尼的顱內活性以及由於TP53突變導致恩曲替尼耐藥的可能性。

背 景

在目前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治療中,基因檢測對於攜帶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至關重要,針對驅動基因突變的分子靶向藥物顯示出良好的療效。ROS1重排是肺癌的驅動致癌因素之一,在約1%-2%的NSCLC中被檢出,ROS1抑制劑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已被批准用於治療ROS1重排的NSCLC患者。在PROFILE 1001試驗中,克唑替尼治療ROS1重排NSCLC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72%,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9.3個月。在Ⅰ期和Ⅱ期研究的綜合分析中,恩曲替尼對ROS1重排NSCLC患者的ORR為67.9%,中位PFS為15.7個月。據報道,由於與P-糖蛋白(是血腦屏障的主要外排轉運蛋白)的相互作用較弱,恩曲替尼可延長中樞神經系統(CNS)暴露的時間。PROFILE 1001試驗未評估克唑替尼對顱內的緩解率,而恩曲替尼試驗的綜合分析顯示顱內緩解率為80%(95% CI:59.3-93.2)。接受分子靶向藥物(如EGFR-TKIs或ALK-TKIs)治療的患者已被證明在治療期間產生耐藥性。在ROS1重排的NSCLC中,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的耐藥機制已有報道,然而,關於恩曲替尼耐藥的數據有限。本文報告了1例攜帶ROS1重排合併TP53突變的NSCLC患者,使用恩曲替尼治療後,儘管腦轉移灶有顯著緩解,但出現了早期疾病進展。

病 例

患者女,45歲,左腋窩淋巴結腫大,數月來逐漸加重,到日本松阪市立醫院就診。患者無既往病史,無癌症家族史。CT掃描顯示多發淋巴結腫大、惡性淋巴管瘤及腦轉移灶。患者還接受了乳腺超聲和鉬靶檢查,未發現乳腺癌病變。左腋窩淋巴結穿刺活檢,診斷為肺癌轉移性惡性淋巴瘤。病理診斷為肺腺癌,TTF-1陽性,napsin A陽性,p40陰性,CK5/6陰性。血液腫瘤標誌物檢測顯示癌胚抗原(CEA)14.3 ng/mL。PET-CT掃描顯示積聚多發轉移灶,左頸部淋巴結(LN)、左鎖骨上窩LN、縱隔LN、右上氣管旁LN、胸主動脈旁LN、氣管下LN、右肺門LN、左肺門LN、右心包LN、左肱LN、右肺尖部LN、左肺上葉LN和右膈上LN(圖1)。顱腦MRI也證實了右側頂葉有2個轉移灶,左側頂葉有1個轉移灶(圖2a)。淋巴結組織樣本的基因檢測顯示ROS1重排。根據上述檢查結果,患者被確診為ROS1重排的晚期肺腺癌伴腦轉移(臨床分期為ⅣB期),並決定使用恩曲替尼治療。在決定是否對腦轉移灶進行放療時,考慮了以下幾點:(1)如果進行伽瑪刀手術,則需到其他醫院進行治療,需要時間。(2)由於腦轉移灶的大小、位置和缺乏神經系統症狀,需要觀察。(3)在優先考慮腦轉移灶局部治療的情況下,其他部位的病灶,包括肺部病灶和淋巴結轉移灶,在放療期間不予治療。(4)目前研究報告顯示恩曲替尼治療腦轉移灶的療效相對較好。因此,患者在未接受腦轉移放療的情況下開始接受恩曲替尼治療,在早期影像學評估後會重新考慮是否接受放療。在恩曲替尼給藥後第20天,通過顱腦MRI評估腦轉移灶,決定是否聯合放療,結果顯示治療有效(圖2b)。

圖1 初始診斷時的影像學圖像。

圖2 顱腦MRI:(a)初次診斷時,(b)給藥後第21天。

在評估時,CT成像也顯示肺部病變有所改善。然而,在恩曲替尼治療第143天(約4.7個月),肺部病變顯示疾病進展伴淋巴結腫大。懷疑之前基因檢測結果ROS1重排為假陽性,使用二代測序(NGS)再次檢測,結果顯示CD74-ROS1融合合併TP53突變(表1)。臨床醫生基於PD-L1高表達(超過95%)的檢測結果,提出了包括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二線治療,類似IMpower150或KEYNOTE189的研究策略,但在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了ROS1重排NSCLC的免疫治療以及可能導致的不良事件後,考慮到患者的病情,決定不接受免疫治療。改用鉑類聯合培美曲塞化療,但療效有限,緩解持續時間(DOR)為1.6個月,ECOG PS因疾病進展而惡化。對於ECOG PS較差的患者,TKI治療是唯一可耐受的治療方案。此外,患者拒絕細胞毒性藥物化療和免疫治療,因此改用克唑替尼治療。然而,克唑替尼療效也不佳,DOR為1.0個月。自恩曲替尼作為一線治療給藥後至患者死亡,總生存期為8.3個月(圖3)。

表1 基因檢測結果。

圖3 患者的臨床病程。

討 論

本文病例表現出兩個臨床特徵,即恩曲替尼治療未經放療的初始CNS病變的早期緩解,以及恩曲替尼治療合併TP53突變的非持續性緩解。據知,本文是首例使用恩曲替尼治療ROS1融合合併TP53突變的病例。

首先,本病例在首次評估顯示,即使患者在之前未接受放療的情況下,恩曲替尼治療腦轉移灶的療效較好。最近,一項針對EGFR突變或ALK重排NSCLC患者的多機構回顧性研究評估了接受CNS滲透性TKI單藥治療與在TKI治療前接受腦轉移放療的患者之間的生存獲益。該報告顯示,無論腦轉移灶既往是否接受過放療,預先使用CNS滲透性TKI在臨床結局上無差異。雖然該研究報告中的CNS滲透性TKI不包括恩曲替尼,但既往有充足的數據報告顯示恩曲替尼治療腦轉移灶的良好療效,可以確定是CNS滲透性TKI之一。在Ⅰ期和Ⅱ期恩曲替尼治療的綜合分析中,顱內ORR為80% (95% CI:59.3-93.2)。如前所述,基礎醫學表明,由於與P-糖蛋白的相互作用較弱,因此恩曲替尼將繼續暴露於顱內。在ROS1重排的NSCLC中,顱內對克唑替尼的反應尚未見報道。根據CROWN試驗的結果,克唑替尼的滲透性可能不佳,CROWN試驗是一項比較克唑替尼和洛拉替尼治療ALK重排NSCLC患者的Ⅲ期試驗,該試驗結果顯示ALK重排NSCLC患者對克唑替尼治療的顱內緩解率為23% (95% CI:5-54)。

其次,本病例中恩曲替尼治療腦轉移效果良好,但病灶緩解並不持久。ROS1重排NSCLC對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耐藥的機制已有報道,然而,TP53突變尚未被列出。據知,本文是首例ROS1重排合併TP53突變的NSCLC患者,使用恩曲替尼治療,但療效欠佳的病例報告。TP53突變已經被認為是對其他致癌基因(如EGFR和ALK)的分子靶向治療的耐藥機制,一些報道表明,克唑替尼和布格替尼對ALK重排合併TP53突變的NSCLC患者療效較差。洛拉替尼也已被證明在ALK或ROS1陽性伴TP53突變的NSCLC中,縮短了患者的PFS。Vokes等人報道EGFR-TKIs在TP53突變型和TP53野生型患者中顯示出相似的緩解率。然而,兩組之間的緩解持續時間存在差異,即TP53突變促使患者對EGFR-TKIs耐藥,從而縮短了PFS。雖然該報告針對的是EGFR-TKIs,但其結論與本文一致,本文病例也顯示了對腦轉移灶的短暫緩解,而非持續緩解。在本病例中,假設在恩曲替尼治療ROS1融合合併TP53突變的NSCLC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TP53突變也是ALK重排NSCLC預後不良的因素之一,是化療的不利預測因素。本文患者對化療的緩解持續時間也只有1.6個月,這與既往報道一致。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NGS檢測,不僅檢測到CD74-ROS1融合,還檢測到並發的TP53突變。在初診時的基因檢測中,TP53突變未檢出。而之後的大panel NGS檢測到TP53突變。如前所述,TP53突變是預後不良的因素之一,是TKI治療的不利預測因素,甚至可能是ROS1抑制劑的不良預測因素。本文中患者攜帶TP53突變,表現出短暫的緩解,隨後出現早期進展,因此建議對TP53突變病例進行密切的影像學隨訪。

在TP53突變的病例中,即使檢測到,此時化療的治療效果也會降低,對於TP53突變的有效治療方案尚未確定。在EGFR陽性肺癌中,RELAY試驗報告,雷莫蘆單抗和厄洛替尼聯合治療攜帶TP53突變的患者,具有更強的協同作用。對於TP53突變的患者,雷莫蘆單抗的額外作用,TP53和VEGF通路關聯的數據既往已被報道。在一些報道中,TP53突變狀態已被報道為VEGF-A表達的獨立預測因子,而另一份報告表明,TP53突變結合VEGFR2啟動子區域的起始位點,促進VEGFR2基因的轉錄,導致VEGFR2表達增加。這些數據表明,抗VEGF抗體聯合治療可能對TP53突變型腫瘤有效。未來需進一步研究新的治療方法,包括聯合抗VEGF抗體,以克服ROS1重排NSCLC中TP53突變導致的治療反應欠佳。雖然免疫治療包括聯合治療是本文患者的一種治療選擇,但由於ROS1重排NSCLC的免疫治療數據不足,以及IMMUNOTARGET的數據報告顯示,在攜帶驅動致癌基因的亞群中,疾病進展的發生率最高,超過80%。另外對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擔憂,患者及其家屬決定不進行免疫治療。希望ROS1重排肺癌的免疫療法將得到未來數據的驗證。

總之,本文中ROS1融合合併TP53突變的肺腺癌患者一線使用恩曲替尼,表現出短暫的緩解,對腦轉移緩解迅速,但早期全身進展,提示應頻繁評估恩曲替尼對TP53突變的療效,不應以緩解率,而應以緩解持續時間為標準。

參考文獻:Ito K, Nishio M, Fujiwara K, Nishii Y, Ushiro K, Yasui H, Hataji O. Refractory response to entrectinib for ROS-1 rearranged NSCLC with concurrent de novo TP53 mutation showing good response to CNS lesion, but poor duration of response: A case report. Thorac Cancer. 2023 Aug 6. doi: 10.1111/1759-7714.1504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54430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bd047804f3df15f09df42c71514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