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買15萬的車,丟人嗎

2022-05-11     備胎說車

原標題:30歲買15萬的車,丟人嗎

買車就是個普通消費行為而已,跟丟人沒有什麼必然聯繫的。

總不能說去菜市場買菜,買牛肉的就比買豬肉的人要高人一等吧?「嘿嘿,你買個豬肉……」不會吧?是吧?

而有的朋友之所以覺得丟人,要麼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要麼就是對自己的期望太高。

30歲買15萬的車,是什麼水平

首先,30歲光靠自己能夠買得起一輛15萬的車,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獵聘網發了一個《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裡面有個數據的:2021年,「90後」中高端人才,也就是差不多30歲左右的這群人了,平均年薪是13.05萬元。

其中有超過47.7%的人名下資產是低於10萬塊錢的。

換句話說:真要30歲全都是真的只靠自己的,全款拿下一台15萬的車子,已經超過快一半的同齡人了。

而且15萬的車子,如果把它比方成手機,也差不多是4、5000塊錢的手機了。

和這種1萬多的大品牌、旗艦那是比不了,但至少也是非常好的主打機型了,要攝像有攝像,要性能有性能了。

參考中汽協發布的《乘用車市場零售價格段結構分析》,上面說:2021年,16萬以下的車型的銷量占比61%,是超過6成的。

如果說開15萬的車子都丟人的話,那大部分有車一族通通都丟人,都是在丟人了,顯然不能這麼理解。

為什麼會有丟人的感覺

網上不少30歲的朋友買了15萬的車子,自己常常覺得:「哎」我怎麼會有丟人的這種感覺的?主要還是有可能因為我後面說的這2個原因。

  • 太在乎他人的眼光

第1個就是:真的太在乎他人的眼光了。

不光是買車,其實我們的各種消費行為都會招來他人的評價。這種評價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心態,而且越是親近的人指指點點,對我們的影響越大。

重慶工商大學李玉婷有篇碩士論文,《不同社會距離下他人評價對消費者產品態度的影響研究》,裡面說。

和遠社會距離他人評價相比,消費者更願意接受近社會距離他人評價,近社會距離他人評價更容易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態度。

可能自己買個15萬的車子,用起來覺得還是挺不錯的,結果今天這個親戚說:「啊,30歲了,怎麼就買這個車子啊?」

明天那個親戚說:「哎,30歲了,怎麼你就開個這個啊?混得行不行啊?」

聽了久了,就有可能自己開始懷疑了:我開個15萬的車是不是個錯誤啊?我丟人。

另外,由於網上面各種炫富視頻和言論的這些影響,不少朋友也開始產生了一個錯誤的認知。

30歲開奔馳、寶馬、奧迪太普通了,要一上網,稍微有點名氣都是人均法拉利、勞斯萊斯的,是吧?

自己30歲怎麼才開個15萬的車子,真的是跟不上人家,人家看起來還年輕,人家看起來還帥氣漂亮了,是吧?是不是在我們這一代人裡面,我是差班生?

當這種錯誤認知成為主流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群體壓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周怡有篇碩士論文,《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感知價值對消費者使用意願的影響研究:以群體壓力為調節變量》,上面說。

個體處於某一群體環境當中,就會受到這一群體所制定的規則影響,這種影響使個體趨向於與群體保持一致的行為舉止。

簡單講就是:大的輿論環境影響,不少朋友就是會從眾的,說的那個點就有點被「洗」掉了,是不是?

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丟人了,應該去買個更好的或者怎麼樣。

  • 對自己期望太高

除了太在乎別人眼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自己期望太高。

李彬、徐富明等人發表在期刊《心理科學進展》上面有篇論文的,《判斷與決策中的中等偏上效應》上這麼說。

人們評價自己比評價別人是會更積極的。在評價某一維度時候,個體會認為自己高於處於平均水平的個體或群體。

不用記的,很繞,簡單講:不少朋友年輕的時候就定了個目標,在22歲的時候就想:等我30歲,不說開多好的車子吧,至少要中等偏上吧?

這句話熟不熟悉啊?讀書的時候都在說,是吧?「中等偏上」什麼感覺?奔馳、寶馬30歲總得買一台吧?是吧?

結果真到了30歲,買了個15萬的車子,想起了22歲時自己在大明湖畔許下的那個願望,多少也會覺得:「哎呀」怎麼沒達成當年的目標啊?就會有這種感覺。

王嘉順發表在期刊《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面有篇論文,《社會比較、自我期望與主觀幸福感:基於CGSS的實證分析》,裡面就講。

期望值和實際努力結果之間的差異,可能與主觀幸福感有關,較高的期望值,如果與個體努力結果的差距過大,會導致個體的消極情緒產生。

而且我們經常會通過和別人比較來進行自我評價,一旦比較對象比我們好,我們也會自我懷疑的。

就好比:一個公司裡面,大家都是用最新的名牌手機,我就是個普通手機,也會有一種「我是不是就不如他們呀?」,真的會有這種感覺的,是吧?

如何調節這種心態

實際上,說到底車子就是個交通工具,是吧?不是說車子社交屬性不重要,連手機都有社交屬性的。

而是說應該更看重車子的工具屬性,能用、好用、夠用才是關鍵。

為了硬撐去貸款買個豪華車,可能面子的確是有了,但里子沒了,沒有什麼太大意義吧。

另外了,也要對自己有一個更精準的認知。

西北師範大學吳文意有篇碩士論文,《自我認知對自我效能影響的自我情緒中介作用:模型與干預》。

裡面講:個體對自我的察覺、理解是全面評估自我價值的基礎。清晰的自我認知能夠降低緩解個體的壓力。

我們大部分人說到底就是普通人,古話叫做「草民」,不可能的,沒有生下來就家財萬貫的,也不是那種萬中無一商業天才生,6歲就能賺幾百萬的,是不是?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們是正常人,是不是?不正常反而是一種苦惱了。

生活酸甜苦辣我們自己知道、自己明白、自己體會,那就是有意思的人生,所有東西吃起來都是甜的也沒意思的,我跟你講。

開什麼樣的車叫沒面子

有的朋友聽到這還是過不了這一關,還是覺得面子真的是很重要,行,我們就從專業的角度來看。

真的要面子的話,開什麼樣的車子才叫「有面子」?是不是開得起百萬豪車才叫「有面子」?

為什麼很多朋友開著奔馳、寶馬、奧迪也說「窮人不是人」?以前網上可以搜搜看,對不對?

年薪10萬,也就是圖個面子,買個30萬的車到底負擔不負擔得起?是很緊張還是不可能?

如果真有30萬的話,買「雞頭」還是「鳳尾」呢?這東西還真有學術研究,還有實證資料,8篇乾貨等你來看,想知道很簡單。

  • 關鍵詞:面子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面子」就可以了。

我這個公眾號每天會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自己喜歡的版本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

參考文獻

[1] 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獵聘網

[2] 專家解讀|乘用車市場零售價格段結構分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

[3] 李玉婷.不同社會距離下他人評價對消費者產品態度的影響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20.

[4] 周怡.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感知價值對消費者使用意願的影響研究:以群體壓力為調節變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5] 吳文意. 自我認知對自我效能影響的自我情緒中介作用:模型與干預[D].西北師範大學,2018.

[6] 李彬,徐富明,郭永玉,張慧,羅寒冰,鄭秋強.判斷與決策中的中等偏上效應[J].心理科學進展,2013.

[7] 王嘉順.社會比較、自我期望與主觀幸福感:基於CGSS的實證分析[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b9ce29b42a994195b4d7f9bf39ab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