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肌肉量大,到底有什麼好處?

2023-08-08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人的肌肉量大,到底有什麼好處?

古希臘神話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公元前6世紀有位力大無窮的摔跤手,克羅托那的米羅,曾6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他之所以有如此神力,是因為米羅從小就拿家裡的小牛犢做「力量訓練」,每天背著小牛鍛鍊身體。小牛一天天長大越來越沉,而米羅也堅持住重量的不斷增加,最後他能輕輕鬆鬆扛著大牛行走。

——米羅的故事後來被認為完美佐證了漸進式超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的原理,其中的循序漸進訓練法則迄今都會應用在各種訓練計劃里。當然,神話故事裡的「舉牛」是過於理想的形式,後來的運動科學早已證實,人的肌肉力量並不會因為重量負荷的增加就不斷提升下去,否則健身房就人均綠巨人了。

不過從米羅的故事、包括上圖的繪畫中我們都能看出,對同一個人來說,力量變大往往與肌肉量的大小呈正相關。

所以,肌肉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力量會變大。而人的力量水平,不光光能在「幹活」的時候派上用場,也是人體健康的最重要標誌之一。

肌肉含量高、且肌肉質量好的人,他們會有更強承擔負荷的能力,身體的疲憊感和關節疼痛等都會比低肌肉量的人更低,因為肌肉訓練可以改變肌纖維的力量,消除肌肉和關節的潛在炎症;

較高的肌肉素質,能讓身體代謝功能維持在較高水準,相應的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等代謝性疾病機率會降低很多;

在維持高肌肉量需要的訓練中,肌肉的收縮-放鬆都會讓大量神經系統高度參與, 這一點正是維持神經系統健康的關鍵;

肌肉量大的人,運動後很長時間身體能量代謝仍然處於很高的水平,他們會持續消耗脂肪來補充運動中失去的能量,這樣既燃脂又能防止脂肪的重新合成、堆積。

好比如,

有長跑習慣的跑者通常在跑步之餘也會做大量腿部力量訓練,這樣他們的腿相比其他人不見得更粗壯、但下肢的肌肉量往往更大,且質量很高。

在 人體有什麼冷知識嗎? 中我們也曾提到過,

作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小腿的比目魚肌內部存在肌肉靜脈竇,負荷了大量的血液和淋巴液,可以讓Q彈的血管維持在正常範圍,避免被過量的血液撐爆。
而當腿部動作出現,比如步行和跑步時,神經系統會刺激小腿肌群收縮,小腿處的血液就會被擠入靜脈,並把血液逐漸回流至心臟,這樣就實現下肢血液回流、即和心臟一樣泵血的功能。
因此,強壯有力的小腿,直接反映了你的健康狀態和生活習慣。

但很多人也會心存質疑,如果不是追求絕對的健美美感,過量的肌肉量是否有必要。

答案是,肌肉數量並不等於肌肉質量。

比如很多健美選手往往有著驚人的肌肉量,但他們的肌肉力量在細胞水平上,相比一些職業運動員、例如短跑選手,並不會占優勢。

以追求碩大肌肉為目標的健身者/深度健美愛好者,也越發容易出現對肥大肌肉體質的狂熱心理趨同,甚至走上開始使用類固醇前體等藥物的路。在實現更大肌肉量的同時,運動訓練反而會刻意降低心肺有氧、功能訓練區的打造,開始另一種極端。

最後,我們以傳奇長跑選手,瑞恩·霍爾(Ryan Hall)的親身經歷為例,看看他是如何如瘦弱變的壯碩、再到比較合理的範疇——

作為曾經的馬拉松國家最好成績創造者,瑞恩·霍爾身高1米78,他馬拉松生涯的體重僅在58公斤左右——除了骨骼和水分外,就是極低的體脂率和質量很高的肌肉了。

瑞恩·霍爾從13歲就開始接觸系統的長跑訓練,直到退役,近20年高強度的跑步訓練,外加嚴格的飲食控制,體型一直維持在非常極致的水準。

退役後瑞恩·霍爾表示「我不想像跑步時那樣瘦」,然後開始了瘋狂的增肌訓練。

瑞恩·霍爾的體重在半年時間就從不到60公斤增長為83公斤——增加的近25公斤絕大部分都是肌肉量。他的飲食也經歷了從以碳水化合物為重的轉變為以蛋白質為主的轉變。瑞恩每3個小時攝入約50克蛋白質,一天六餐,確保5000卡路里的熱量攝取。

作為前頂級職業運動員,瑞恩·霍爾在增肌的同時,依然保持了每天半個小時的有氧慢跑習慣。

但迅速增加的肌肉量,除了讓瑞恩·霍爾幾乎所有力量水準都發生天翻地覆變化外,他自己覺得過大過多的肌肉已經有些冗餘,且失去了很多靈活性和敏捷性。於是接下來他又用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去減脂減重,並更好的提升肌肉的質量。

最終瑞恩·霍爾體重控制在75公斤以內,不過臥推、硬拉等幾項力量測試都更加提高了一些,甚至於增肌後的他也並沒有放棄耐力,反而在2020年參加了比職業生涯馬拉松距離更長的69公里超馬,還拿到冠軍。

——於瑞恩·霍爾而言,他不再有作為職業馬拉松選手需要的小體重壓力,追求增肌後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量」、且也保證了肌肉的「質」,並沒有走上另一個極端。

對健身尤其是憧憬大肌肉量的愛好者來說,肌肉的量也從來不應該是一個單獨追求的目標,體能的優化、心肺水準、身體綜合素質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b5f06538483808b6e5bcbd61d862e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