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了十個人,他們堅持不買新能源車的理由,都很統一!

2023-12-09     汽車扒一扒

我對身邊剛買燃油車的車主簡單做了個調查,我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你們為什麼不買燃油車。

今年12月,預計電動化滲透率將會達到40%,也就是說每賣出100台車,其中有40台是綠牌車,藍牌車的數量下滑到了60台。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比例,但不意味著沒有人買燃油車,其實買燃油車的人依然占據主導地位。

整個乘用車市場其實是分層的,人口分界線以西的地區絕大多數人群買的依然是燃油車,一二線城市電動車的滲透率的確比較高。

很多人不買電動車的理由其實是相通的:不信任。

主要是對電動化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的不信任,這些用戶認為電動化產品作為一台車,是不合格的。

最大的擔心其實是電池,一塊電池的成本往往要占到整車的30%以上,後期更換的成本甚至能夠和整車的殘值平齊。

以市場中保有量較大的Model 3為例,其目前第一批車的殘值在14萬左右,但更換電池包的成本卻需要12萬,對於用戶來說這種成本是無法接受的。

更多人不選擇電動車,核心的原因就是後期不穩定性太多。

這部分人群非常理性,堅持自己的消費原則,他們都很清晰的給我算了一筆帳,一個是買車的帳,一個是用車的帳。

一台尺寸4米9的中型燃油車,目前的落地價格是15萬左右,比如說蒙迪歐、君威等老牌車,價格已經非常低了,但同尺寸的電動車落地成本卻需要18萬以上,購車成本高了15%至少。

雖然電動車很省錢,但後期的維護風險和保險成本都要比燃油車更高,如果買的是插混車型,百公里5L的油耗也不見得比燃油車省多少,如果高速跑的多,其實還是燃油車省錢。

目前匹配度非常好的EA888動力總成,高速巡航的油耗堪比混動,體驗感也不錯。

也就是說,電動車想要真正的走進用戶心裡,需要一個很長的進化周期,企業需要完善三電系統,並且真正保障用戶的權益。

一個是真正的完善質保條款,少玩兒文字套路,壞了就是壞了,全力支持用戶維修,另一個是儘量保證電池系統的穩定性,水泡、饋電、剮蹭的穩定性一定要高。

只有這樣的升級才能夠讓用戶放下對電動車的戒備。

的確,電動車有加速快、更平順、更安靜的特點,但對於更多人來說保證可靠、穩定、安全是大前提,只有將這些點做好,產品才能夠被支持。

它首先是一台車,其次才是電動車,否則想要真正的在市場中存活,壓力依然很大。

當下很多人選擇電動車是被迫的,購置稅減免讓人覺得占了便宜、不限行增加了便利性,但如果和燃油車一樣拿掉這兩個特殊政策呢。

如果是你,你會買一台繳納購置稅、限行限號的電動車嗎?我想這部分人群會少很多,電動車的增速是建立在價值不平等的基礎上,但即便是如此,燃油車還有60%的占有率。

另外,被人長期忽視的是二手車市場,電動車在二手車市場想要生存,只能靠降價,電動車的殘值崩盤速度,遠比燃油車恐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b103804a3d9a4e918eadc00ac902b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