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漸起的11月,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葡萄園內平坦沉寂,全然不見盛夏時「滿架高撐紫絡索」的景象。早在進入隆冬時節前,葡萄樹就已被埋進了土裡。用土的溫度保暖,是一種蟄伏,更是一種休養生息,為來年養精蓄銳。
日前以「戈壁灘上的葡萄酒產業」為主題開展的「駐華使節地方行」活動中,來自加納、保加利亞、日本、澳大利亞、德國5個國家的十餘位駐華使節、外交官和外國地方駐華機構代表們出席活動,並對寧夏葡萄酒表達了肯定和讚譽。
「很難想像,如今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昔日居然是茫茫戈壁,寧夏葡萄酒創造了奇蹟。」加納駐華大使溫弗雷德·哈蒙德說,希望寧夏能夠繼續拓展國際市場,讓更多的人享用到寧夏的葡萄酒。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興起於風土,終將要興盛於品牌。打破產業融合壁壘,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治理的正向循環
「寧夏葡萄酒典雅大氣,極具東方風格和中國特質。」「希望寧夏能繼續加強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向世界展示寧夏產區風土條件、歷史文化與發展優勢,持續提升產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順著使節團的參觀之路,無論是極具中國園林式風格的志輝源石酒莊,還是將宋代建築與當地文化特色融為一體的寧夏農墾玉泉國際酒莊;無論是純白色的線性結構與連綿起伏的賀蘭山無比和諧的嘉地酒園,還是曾被世界著名葡萄酒大師傑西絲·羅賓遜提到的「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又一顆新星」銀色高地酒莊,可以說在賀蘭山東麓,走進任意一家酒莊,都會看到不少獎狀獎盃。賀蘭神國際酒莊莊主陳德啟也曾對外表示,「國際比賽,我們從來沒有『掉鏈子』的,每年賀蘭神國際酒莊都能拿上十幾個金獎。在今天,哪怕法國五大酒莊的酒拿來和我們的酒進行盲品,我也有自信能贏。」
苦惱的是,儘管寧夏葡萄酒在國際大賽中頻頻獲獎,但因品牌多而不響,好酒沒有好銷路,曾一度「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何盤活資源,把大金獎變成大品牌?把產區優勢變成產業優勢?
在破題「千億產業」的發展路上,寧夏在「賣」上出硬招。
通過葡萄酒文化交流、市場推介、展示展銷、產區課程、線上促銷等「走出去、請進來」的推廣活動,寧夏產區不斷提升知名度和銷售量
圍繞打造聞名遐邇的「葡萄酒之都」目標,寧夏提出打造區域品牌,推廣「大單品」的發展理念,由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牽頭,推出寧夏葡萄酒主打品牌「賀蘭紅」,進一步提升產區影響力。同時,寧夏聚焦品牌推介,成功舉辦了三屆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今年更是通過盛會簽訂融資、投資、銷售類項目224個、金額307.2億元。在盛會的統領下,寧夏著力健全「線上線下」聯動的市場營銷體系,先後組織參加各類展覽會、推介會和品鑑會等37場次,舉辦「十一」假期促消費系列活動,酒莊先後簽訂銷售協議10.6億元。
寧夏葡萄酒產業的「流量」轉變也不是一夜鋪就的,而是在不斷的探索、建設中成長起來的。
為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喝得安心,實現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種得好」「釀得好」全程可視化,進而實現「賣得好」。賀蘭山東麓產區推出葡萄酒產品「一瓶一碼」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從葡萄種植、生產釀造,到倉儲物流、線上營銷,實現了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保障每一瓶葡萄酒從產地到生產流通的全過程來源可查詢、去向可追溯。
「信息很全,更能增進消費者對產區品牌的價值認同。」「這非常有助於規範種植、葡萄酒生產、經營秩序,保障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質量和品牌信譽,促進葡萄酒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賀蘭神國際酒莊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直播帶貨。
品牌戰略在帶動「量」的持續裂變中,也帶動著賀蘭山東麓「質」的提升。
今年6月,在銀川舉辦的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上,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2023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價值達320.22億元,上升至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區域品牌榜第8位。國際品牌科學院發布國際葡萄酒產區和產品品牌榜,「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位列100個國際葡萄酒產區品牌榜第4位,8個本土葡萄酒品牌入選國際前100名葡萄酒產品品牌榜。(寧夏日報記者 王婧雅 文/圖)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