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淹(爛)脖子的小朋友又多了——間擦疹

2023-08-06     丁香媽媽

原標題:天氣炎熱,淹(爛)脖子的小朋友又多了——間擦疹

天氣漸暖,有些小胖娃們的脖子,肘窩,膕窩又開始變紅,甚至開始滲液、破皮了,看著讓人非常心疼。這個問題是間擦疹,那怎麼處理和預防呢?今天簡單說說。

啥是間擦疹?

間擦疹(intertrigo),也叫擦爛紅斑、擦爛,大家最常見的應該是脖子淹了,如下圖所示。

下面是比較重的表現:

但不只是脖子,只要是皮膚皺褶處的皮膚都可能出現,因為皺褶處皮膚緊貼在一起,裡面溫暖濕潤,含水量多,影響皮膚的屏障功能。

這裡注意了,和濕疹是皮膚干導致的不一樣,這裡正好相反。

再加上容易彼此摩擦,汗液、尿、便等刺激,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保護層)會脫落,裡面嫩嫩的細胞暴露在外界各種刺激中,就會形成這種皮膚炎症。

間擦疹的部位還包括腋下、乳房下、腹股溝、肘窩、膕窩、肛門周圍、手指和腳趾縫等處。

所以,咱們知道,為什麼是小胖子們,在溫暖潮濕的季節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了,當然,現在冬天時家裡也暖和,或者給小寶寶穿衣多,也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間擦疹在早期多為境界清晰的局限性的紅斑,如果不予治療,會加重出現丘疹、浸漬、滲出、糜爛。還可會有瘙癢、灼熱或疼痛等感覺。

出現間擦疹後,還容易被細菌、真菌感染,感染後,病情持續時間更長。那給大家看看繼發後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先看細菌感染後的表現,這個是嬰兒頸部的鏈球菌感染的表現,能看到邊界清晰的紅斑,上有糜爛、滲液,並且有難聞的氣味。有些能看到黃色膿皰,如下圖的黑圈內。

細菌感染

圖片來源:Hurwitz Clinical Pediatric Dermatology

還有嚴重細菌感染的表現,這是一個 5 月齡孩子鏈球菌感染的表現,這種情況大家一般遇不到,早就醫去了。

嚴重細菌性感染

圖片源自:Streptococcal Intertrigo of the Cervical Folds in a Five-Month-Old Infant.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31(8):872-873, August 2012.

說到這裡,多加一句,在肛周有些孩子總是紅紅的,範圍比較大,也提示是細菌感染,如下圖是鏈球菌感染的表現。

鏈球菌感染

那真菌感染是什麼樣子的呢?除了主要的紅斑外,在其外周有衛星狀丘疹(下圖黑色圓圈),小白膿皰(紅色箭頭),方框內是鱗屑表現,如下圖所示:

Celeste 喉嚨里的洞

頸部的念珠菌感染的間擦疹,如下圖表現,大家看看是否有有上面說的那些表現呢?

念珠菌感染

圖片來源:http://studymedicalphotos.blogspot.com/

以上的圖片,都是典型的,那臨床上真的這麼好區分嗎?不是的,下面這幾幅,你能區分是細菌還是真菌感染嗎?看著提示都不好區分的,怎麼辦?去醫院檢查唄。

間擦疹繼發細菌-鏈球菌感染

圖片來源:Color Textbook of Pediatric Dermatology,4th,2007

上面是細菌感染的,能看到紅疹中間有膿液。

間擦疹繼發念珠菌感染

圖片來源:Hurwitz Clinical Pediatric Dermatology.fifth edition.2016

上面是真菌性的,提示能看到頸部間擦疹旁有衛星灶,但我真沒看出來。

和濕疹怎麼區別呢?

現在有些資料把間擦疹歸為濕疹,感覺不太合適,這樣會讓家長疑惑,在治療上會不知所措,還是歸類於濕疹樣皮疹更好些。

咱們常說的濕疹,孩子大多會皮膚非常乾燥,所以治療起來要保濕。但間擦疹卻是皺褶處太濕、摩擦導致的,治療起來要保持乾燥,二者還是不同的。

上圖是濕疹的年齡變化

對於小嬰兒,濕疹還是更容易的發生皮膚和外界接觸的表面,比如面部、四肢的伸側,比較少的發生在皺褶里,尿布區基本沒有,間擦疹容易發生在皺褶處。

等孩子長大了,皺褶處開始容易摩擦了,這時濕疹容易發生在這些部位了,和間擦疹就一樣的部位出現了,但這時孩子們基本沒啥間擦疹了,因為都長開了,不像小嬰兒沒脖子,肥肥的,肉接著肉。

對於濕疹和間擦疹,還可以從形態區分下,間擦疹是邊界比較規則的,和周圍皮膚對比比較明顯,而濕疹的邊界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分界。

和脂溢性皮炎怎麼區別?

脂溢性皮炎大家比較熟悉,在頭部的稱為奶痂,黃黃的一塊塊的,這個比較好區分,但是脂溢性皮炎也會出現在尿布區域,因為這裡也是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也是紅紅的一片,濕潤、發亮,和間擦疹挺像的。

那怎麼區別下呢?通常,在尿布區的脂溢性皮炎比較大,範圍較廣,不止是在皺褶的部位,如下圖所示,多是感覺油乎乎的,而間擦疹更多在皺褶處,如果範圍這麼大了,那肯定特別嚴重了,繼發了細菌或者真菌感染了。

脂溢性皮炎

和銀屑病 / 牛皮癬怎麼區別?

大多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不會出現在間擦部位,很好區分,但是有反向銀屑病,就喜歡長在間擦部位,如下圖,這種銀屑病,還通常不會脫屑,和間擦疹繼發了感染很像。

間擦部位的銀屑病

如果間擦疹治療效果不好,就考慮下是否有這個問題,讓皮膚科醫生看吧,會進行皮膚活檢等檢查確診,自己很難判斷,哎,好難啊。

還有膿皰型銀屑病呢,和繼發感染也非常像,如下圖 A 是 13 月齡的小朋友,開始診斷為間擦疹,繼發念珠菌感染,給與抗真菌 + 激素塗抹,效果不佳,15 月齡時,呈現 B 表現,活檢提示銀屑病。

膿皰型銀屑病

圖片來源:Intertriginous pustular psoriasi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同樣,遇到這樣的,也是請皮膚科醫生看吧。

還要注意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這個病比較罕見,但是很嚴重,能早發現就早發現會,有時該病會在腹股溝間擦部位出現,如下圖所示,這個和脂溢性皮炎,間擦疹感染後較難區分。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圖片來源:Hurwitz Clinical Pediatric Dermatology.fifth edition.2016

上圖是個 3 個月大的男嬰,腹股溝有紅斑、糜爛,在下腹部有紅色丘疹,就是一個個的小凸起。如果發現有凸起了,就建議就醫明確了。

怎麼治療?

整體原則是保持皮膚乾燥;避免繼續摩擦;使用抗真菌藥物塗抹或者有真菌感染時使用抗真菌藥塗抹;嚴重時使用激素治療炎症;有細菌感染時,抗生素塗抹或著口服。

基礎的護理方法

每天用溫水清潔患處,如果使用沐浴露後沒有加重,也可以使用沐浴露。如果用完加重,就立即停用。

清洗完後,用毛巾蘸干或者用吹風機吹乾患處,注意溫度要控制好,不要用高溫的暖風。

多讓患處暴露在空氣中,就是別皮膚粘著皮膚,比如小寶寶,多趴著。

穿吸汗的衣服,汗多及時更換,將間擦部位用棉布隔開,濕了就換新的。

治療方法

首先提醒大家,由於「間擦疹」可能是個小病,所以研究的熱度不夠, 目前還沒有質量高的證據。治療起來,怎麼用的都有。下面這些,也是目前臨床上,覺得效果比壞處多的方法。

輕型的,僅僅皮膚發紅的,保持乾燥,一般就能恢復了。

可以通過爐甘石洗劑保持乾燥,之後讓患處別貼在一塊、暴露在空氣中就行了,每日爐甘石 2~4 次根據自己情況定。

那能用爽身粉嗎?肯定是有作用的,UPTODATE 推薦每天使用乾粉,但是因為安全問題,怕吸入到肺里,導致呼吸道疾病或者窒息, 現在對於兒童就不讓使用了(AAP),大人可以用。

如果你說,我保證不讓孩子吸入行不行?沒必要非用這個,抹點爐甘石,或者下面說的氧化鋅都是可以的。

隔離霜,比如 凡士林、氧化鋅都可以用,臨床上感覺氧化鋅的效果比凡士林還要強,用上後皮膚乾乾的,建議用這個,注意用上一定讓家裡涼爽,別捂著。

家裡的護臀霜也 ok,基本都是氧化鋅的,感覺妙思樂和 Desitin(紫色濃度更高)都不錯,可以用來塗抹,每日 3 次就差不多了。

按照國內的推薦,到這個程度就差不多了,但是 UPTODATE 裡面還建議:

出現間擦疹,常規使用抗真菌藥,因為真菌感染非常常見,並且這些藥物有些抗炎效果。

家長認為有必要,也可以在諮詢醫生後配合一些抗真菌藥物使用。

當孩子的間擦疹加重,出現滲液、糜爛時,就不建議用爐甘石了,乾粉類的也不推薦,種情況先最好及時帶孩子就醫。

一般來說,醫生會先解決滲出問題,並建議在孩子間擦部位使用弱效激素治療

這種程度的間擦疹治療起來,時間要長些,得 2 周到數周時間,患處皮膚還會有脫皮、粗糙等問題。

如果使用一段時間後沒有好轉,還是要再次就醫查看,是否出現繼發感染的情況。

怎麼預防?

1. 別太胖,這個問題需要家長們在喂養、運動方面多注意。

2. 及時清潔,比如流到脖子的奶液,或者用好圍嘴,別讓奶液、口水流到脖子裡,及時擦乾汗液,適當的洗澡,注意清潔皺褶處。

3. 家裡別熱,尤其是家裡有小嬰兒時,雖然說他們怕冷,他們也很怕熱,該開空調就開,別讓孩子出汗,有時真是開著空調、家長蓋著被子睡覺,孩子穿個小背心,身上還有汗。

4. 多讓小寶寶趴著,既能預防間擦疹,又能鍛鍊孩子核心肌肉,真好。

總之就是,別熱,別潮,別有皮膚間的摩擦刺激,就夠了。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兒科醫生孔令凱(ID:peds-datebase)

參考文獻

[1] Robert T Brodell.Intertrigo.UPTODATE.2018.

[2] 擦爛紅斑.Visualdx.2016.

[3] Jane S. Bellet.Intertriginous pustular psoriasi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9, 60, 679-683.

[4] MONICA G. KALRA.Intertrigo and Secondary Skin Infections.Am Fam Physician. 2014 Apr 1;89(7):569-573.

[5] Schaller, M. Topical antifungal-corticosteroid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mycoses: conclusions of an expert panel meeting. Mycoses, 2016,59(6), 365–373. doi:10.1111/myc.12481

[6] AAP.Make Baby's Room Safe: Parent Checklist.Adapted from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Birth to Age 5, 6th Edition.

[7]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2017.

[8] Color Textbook of Pediatric Dermatology,4th,2007.

[9] Hurwitz Clinical Pediatric Dermatology.fifth edition.2016.

本文專家

孔令凱

合作專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兒科學碩士 兒科 主治醫生

鄭冰潔

審核專家

醫學博士

上海市兒童醫院 皮膚科主治醫師

策劃製作

監製:美麗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a58e5b25e8d2bb7f786beff0fc0e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