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由於第三方支付的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體驗,逐漸被廣大消費者及商家所接受,以及伴隨網絡購物、社交紅包、線下掃碼支付等不同場景逐漸成熟,第三方支付已成為我國金融發展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2年第三方支付業務交易量及交易金額均出現小幅下降,交易金額為337.87萬億元,交易量10241.81億筆。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市場前景、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格局 、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趨勢
一、定義及業務類型
第三方支付,又稱非金融機構支付、非銀行支付服務,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企業,採用與各大商業銀行簽約的方式,通過網聯平台促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支付模式。通俗地說,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買家和賣家在交易過程中的資金「中間平台」,並不涉及資金所有權,只起中轉作用,為買賣雙方提供資金代收代付,促進交易的完成。第三方支付根據業務類型可以分為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二、行業發展現狀
1、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
伴隨著我國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普及,第三方支付作為連接網際網路平台流量和產品變現的「最後一公里」基礎設施,在發展平台經濟、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廣泛應用於交通出行、零售、餐飲、生活繳費及醫療支付等各大生活領域。
由於第三方支付的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體驗,逐漸被廣大消費者及商家所接受,以及伴隨網絡購物、社交紅包、線下掃碼支付等不同場景逐漸成熟,第三方支付已成為我國金融發展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交易量及交易金額呈不斷增長趨勢。2021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業務交易量從2016年的1639.02億筆增長至10283.22億筆,交易金額從2016年的99.27萬億元增長至355.46萬億元,2022年第三方支付業務交易量及交易金額均出現小幅下降,交易金額為337.87萬億元,交易量10241.81億筆。
2、第三方線上支付註冊帳戶數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第三方線上支付註冊帳戶數呈增長趨勢,2010年我國第三方線上支付註冊帳戶數為7.97億戶,2016年達到15.65億戶,到2021年增長到了20.82億戶,預計2023年我國第三方線上支付註冊帳戶數有望達到24.48億戶。
3、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交易規模
我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進出口貿易大國,電子支付市場巨大,依託龐大的跨境交易市場。2021年,疫情影響下,跨境電商利好政策頻出。跨境電商憑藉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逆勢上揚,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衝擊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跨境支付的主要場景。2021年我國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交易規模從2016年的1485萬億元增長至11247萬億元,2022年我國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交易規模接近13000萬億元。
隨著跨境電商交易市場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積極布局跨境電商零售領域,主營跨境零售進出口的B2C業務,僅有支付寶等個別支付機構參與跨境B2B服務。中小支付機構面對境內C端市場頭部壟斷格局,轉移重心向第三方跨境支付的收單、收款、結售匯業務發力。
4、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服務領域
支付是商業體系的基礎服務。從我國30家獲牌跨境支付企業業務分布來看,貨物貿易、酒店住宿、留學教育、航空機票等領域占主要份額,分別占了25.0%、19.2%、18.3%、18.3%。國際展覽、旅遊服務、國際運輸、國際會議、軟體服務分別占5.0%、5.0%、3.3%、2.5%、2.5%。
三、行業產業鏈
1、產業結構
由於我國電子商務環境的不斷優化,線上支付場景的不斷豐富與發展,以及金融創新的活躍,第三方支付業務繼續快速增長。在第三方線上支付產業鏈中,由銀行、銀聯等位於行業基礎支付層,其為第三方線上支付提供整個資金流轉支撐;而網上商城及廣大消費者是位於整個行業的應用層。
2、上游-電子商務
隨著中國傳統經濟的轉型,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航空機票、教育考試等行業。電子支付行業本身將出現分化,其所面對的市場也將更加細分。牌照發放之後,第三方支付企業可以把業務進一步拓展到保險、基金、物流等更多領域。
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企業註冊量有513420家,2021年達到1144307家,2022年電子商務企業註冊量為745019家,截止2023年6月28日,我國電子商務企業註冊量為529321家。
(註:僅查企業名稱、經營範圍為電子商務的企業,2023年統計截止6.28日)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市場前景趨勢報告》
3、下游-銀行業
銀行是我國第三方支付產業鏈的基礎層,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藉助銀行的支付結算系統才能完成交易支付。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呈增長趨勢,2021年,中國由於疫情控制最為得力,經濟率先復甦回升,中國銀行業主要指標表現持續改善。2021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44.76萬億元,同比增長7.83%。截止2022年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19.64萬億元,同比增長9.9%。
四、行業發展背景
為了第三方支付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布了多條法律法規保障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2021年,央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引發{2021}259號)》,條碼支付被納入監管,對個人收款條碼的使用規範做出具體規定,2022年3月1日起個人收款碼禁用於經營性服務」。
五、市場競爭格局
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在地域及市場份額上的發展並不均衡,具有高度集中和分布不均的特點,第三方支付市場呈現寡頭壟斷局面。目前,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格局已基本形成,支付寶以電商平台交易付款、網絡理財等場景,財付通則以微信紅包、網約車出行、乘車碼等場景為依託,二者皆以各自強有力的流量入口滿足了移動支付的剛需,從市場份額看,支付寶和財付通已然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裡的「雙寡頭」。
六、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第三方支付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正在迅速增長,成為國內支付市場的主要趨勢。中小型支付機構作為支付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如面臨C端(用戶端)市場壟斷、政策監管趨嚴、大型企業入局、B端(企業端)市場有待開拓、業務類型陳舊單一等問題。
未來,產業支付將成為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未來的重要增長點,將伴隨產業網際網路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我國百萬億規模的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由智研諮詢專家團隊精心編制的《2023-2029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市場前景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第三方支付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從2022年全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運行現狀、進出口、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系統、客觀的對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運行進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是系統分析2022年度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狀況的著作,對於全面了解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狀況、開展與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可供從事第三方支付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產業企業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智研諮詢是中國產業諮詢領域的信息與情報綜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諮詢服務,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製、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製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