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身體出現這4個跡象?別硬撐,立刻停下來!

2023-12-22     跑步指南

原標題:​跑步時身體出現這4個跡象?別硬撐,立刻停下來!

跑步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塑造著我們的體態,增強心肺功能,還有助於降低體內脂肪和鍛鍊肌肉。

雖然跑步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這是一項需要我們全神貫注、及時調整運動強度的活動。

在全身心投入的過程中,身體有時會向我們發送一些警示信號,遇到這些情況時,我們應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立即停下來,及時處理

警示信號一:呼吸困難

在跑步過程中,如果你遭遇到胸悶、氣短,甚至是嚴重的呼吸困難,這通常是身體在發出嚴重的警告信號。

這種呼吸問題可能源於多種生理因素,包括運動強度過高、心肺功能不足、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心血管問題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運動時身體需要更多的氧氣來供應增加的能量需求。

正常情況下,呼吸系統會通過增加呼吸頻率和深度來滿足這種需求。

然而,當運動強度超出個人的心肺功能極限時,即使呼吸頻率和深度增加,仍然無法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從而導致呼吸困難。

此外,某些條件,如運動性哮喘或運動誘發性支氣管痙攣,也可能導致在運動中出現呼吸困難。

這些條件會導致氣道狹窄,從而限制空氣流動,尤其是在冷空氣或乾燥環境中更為明顯。

在極少數情況下,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血管問題的信號,特別是如果伴有胸痛或暈厥。

這可能表明心臟無法有效地泵血,從而影響了氧氣的供應。

遇到呼吸困難時,最重要的措施是立即停止運動,並在安全的地方休息,嘗試放慢呼吸,減輕症狀

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應尋求醫療幫助。為了預防呼吸困難,建議在開始高強度運動前進行適當的熱身,逐漸增加運動強度,並在冷空氣或乾燥環境中特別注意呼吸保護。

對於有呼吸問題的人來說,諮詢醫生以獲取適合個人情況的運動建議和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警示信號二:心率異常升高

當你在跑步時感到心跳急劇加速,遠超平常水平,這往往是身體發出的一個重要警告信號。

心率的異常升高可能是因為運動強度過高,導致心臟承受過大的負荷。

在運動生理學中,心率的升高是身體為了滿足肌肉運動時增加的氧氣和能量需求而做出的反應。

然而,過度的心率升高可能導致心臟過度勞累,從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如心律不齊、血壓異常甚至心血管事件。

在生物學角度來看,心臟是通過泵血來供應全身的氧氣和養分。

運動時,肌肉的活動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因此心臟需要更快地跳動以滿足這種需求。

但如果心率過高,可能會超過心臟的最大泵血能力,造成心臟效率降低,甚至損傷心臟健康。

此外,心率的異常升高也可能是由於缺乏適當的熱身或過度疲勞、脫水、高溫環境、電解質失衡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遇到心率異常升高時,應立即減慢速度或停下來休息

監測心率並了解個人的最大心率(一般通過220減去年齡來估算)對於安全運動至關重要。

如果心率經常異常升高,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運動生理專家,以確保運動的安全性。

警示信號三:速度明顯下降

當你在跑步過程中感覺突然變得跑不動,速度大幅度下降,且身體難以恢復往日輕盈感,這往往是體能嚴重透支的一個明顯信號。

這種速度下降可能是由於多種生理因素引起的,比如糖原耗盡、肌肉疲勞、脫水或電解質失衡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跑步時身體主要依賴糖原(肌肉中存儲的一種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

當糖原儲備耗盡時,身體會感到疲倦和無力,這被稱為「撞牆」現象。

此外,長時間運動會導致肌肉微創傷和疲勞物質(如乳酸)的積累,從而降低運動效率和速度。

脫水和電解質失衡也會顯著影響運動表現。水分的流失會降低血液體積,減少心臟輸出量,從而影響到肌肉的氧氣和能量供應。

電解質(如鈉、鉀)是維持神經和肌肉功能所必需的,它們的不平衡會影響肌肉的收縮能力和耐力。

因此,當遇到速度驟降的情況,應立即減慢速度或停止運動,進行休息和恢復。

這種情況下,補充適量的水分和電解質,以及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對於恢復體能至關重要。

長期而言,通過增加訓練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逐漸提升耐力和肌肉的能量利用效率,可以有效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

同時,保持良好的水分和營養狀態也是預防速度下降的關鍵。

警示信號四:肌肉抽筋

在跑步過程中,如果你突然感到腿部或腳部肌肉緊繃、疼痛或抽筋,這通常是體內某些不平衡狀態的直接表現。

肌肉抽筋主要是由於電解質失衡、脫水、肌肉疲勞或溫度變化等原因引起的。

電解質如鉀、鈉、鈣和鎂對於正常的肌肉功能至關重要。這些物質幫助調節神經和肌肉細胞的電信號,控制肌肉的收縮和放鬆。

電解質失衡,尤其是鉀和鈉的不足,會導致肌肉無法正常收縮,引發抽筋。

脫水也是導致肌肉抽筋的常見原因。運動時流汗會導致體液減少,進而影響血液循環,減少肌肉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同時也會導致電解質濃度的變化。

此外,肌肉疲勞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長時間或高強度的運動會導致肌肉過度使用,積累乳酸和其他代謝廢物,增加肌肉張力和易感性,從而引起抽筋。

在某些情況下,環境因素,如低溫或高溫,也可能導致肌肉抽筋。寒冷環境下,肌肉血流減少,導致肌肉收縮不良;而在高溫環境下,過度出汗可能會導致電解質迅速流失。

遇到肌肉抽筋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嘗試輕柔地伸展和按摩受影響的肌肉,同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長期而言,適當的水分和電解質補充,加上恰當的訓練計劃和恢復策略,可以減少肌肉抽筋的發生

如果經常出現肌肉抽筋,建議諮詢醫生或運動專家,以排除潛在的健康問題。

跑步是一項兼具塑身、強化心肺、減脂和增強肌肉等多重益處的運動。

在享受跑步帶來的健康益處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面對這些信號,我們應立即採取行動,適時調整運動強度和節奏。

這些警示是運動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幫助我們判斷何時應該暫停休息,何時可以繼續前進。

它們如同健身之路上的指路明燈,確保我們在追求健康的同時,維護身體的安全。

生命無價,健康運動的真諦在於聆聽並尊重自身的需求和極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a1a64b87424c4545873eb4337665bf4.html